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中期德國就有先進的反艦導彈,為何沒能阻擋盟軍的海上艦隊?

二戰中期德國就有先進的反艦導彈,為何沒能阻擋盟軍的海上艦隊?

早在二戰前,德國就已經開始了制導炸彈的研發,可以看作是反艦導彈系列武器的開端,這個系列武器在二戰中期走向成熟並投入實戰,給盟軍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過這種先進武器卻沒能扭轉戰局,甚至沒有給盟軍造成重大損失,這又是為什麼?

二戰德國制導武器

早在1939年時,德國古斯塔夫·施瓦茨推進器工廠就完成了一款無動力滑翔炸彈的研發,首次實現了在中小口徑防空炮的射程外發起攻擊的能力。在它的基礎上,世界上第一代實用反艦導彈亨舍爾Hs-293問世。

最初的Hs-293A由500公斤航彈改裝而來,像一架小型滑翔機,有一台小型滑翔機提供動力,使用無線電指令控制,飛機投放後,操作人員通過一個類似遊戲手柄的裝置,通過目視觀察導彈飛行方向,操控手柄引導導彈攻擊目標。

經過一系列的修改後,在無干擾的狀態下,Hs-293A對戰艦的命中率提升到40%~50%之間,在6000米高度最大投放距離約16千米,已經遠遠超過艦載防空炮的射程。

Hs-293A之後另一種大量投入實戰的制導武器是弗利茨-X,它使用穿甲戰鬥部,內裝320千克高爆炸藥,採用和Hs-293一樣的制導系統,不過它並不能滑翔飛行,而是在一定空間內調整姿態,所以仍然需要像普通航彈一樣大致瞄準目標再投放。

當在5000米高度投放的時候,抵近目標時速度將近音速,可以擊穿130毫米鋼裝甲,這招「從天而降的掌法」哪怕是戰列艦也難以抵擋,一般的巡洋艦、驅逐艦等被準確命中,內部的爆炸足以造成重傷甚至沉沒,對大型戰艦雖然不足以單發致命,但也承受不了幾次攻擊。

Hs-293A和弗利茨-X在1943年較多的投入地中海作戰,比起高空水平轟炸那不足10%的整體水平,這些反艦導彈的先驅很快就讓盟軍神經緊張。

制導武器並沒有扭轉戰局

這些早期的制導反艦武器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它的技術和思想理念都走在了世界先進行列,它們的使用顛覆了當時戰場上常規的攻防狀態;然而這樣先進的武器沒能取得大作用,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德國方面,首先就是這些制導武器本身產量就不高。這些無線電制導武器在當時絕對算是黑科技,但是電子技術還不夠發達的時代,它們的組裝生產並不容易,以Hs-293A為例,整個二戰期間生產了約2300枚,如果以最佳狀態的命中率,也只有一千餘枚命中目標,對於當時盟軍上萬的作戰艦艇而言,這種攻擊程度仍然在承受範圍內,更何況這些武器並沒有全部投入使用,而且在受到干擾後命中率降低不少。

說到生產這些原始的反艦導彈,就不得不提一位無名英雄,他或許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現在已經無從查起。此事是二戰中後期,德軍發現手中的制導武器命中率大大下降,為了搞清楚原因對武器裝備進行了細緻的檢查,發現遙控發射機和天線之間的饋線被人為破壞,破壞者將內部金屬絲剪斷再重新包裝好,這樣地面測試的時候線路正常,然而當飛機起飛之後,在顛簸中則能很大概率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讓制導指令無法發送。

德國自身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就是德國缺少可靠的轟炸機,能夠搭載這些制導武器的飛機型號有He111、He117、Do217、Fw200等,從型號上來說很豐富,但是這些飛機本身數量相對於來說並不多,它們被分散布置在各個戰區,需要執行繁重的轟炸任務,只能抽出少數進行改裝,安裝遙控設備。

對於缺少轟炸機更缺少護航戰鬥機的德軍航空兵而言,指望他們高效地使用這些制導武器並不現實,況且武器發射後需要轟炸機保持低速平穩飛行,此時正好是戰鬥機的靶子。

對於盟軍來說,雖然在制導武器上沒有取得領先地位,但是也很快發現了這些武器的技術原理,並且派出戰艦冒死記錄下了德軍使用的無線電頻段,之後又在亞平寧半島作戰時繳獲了完整的武器,對其技術本身更加深入了解;在諾曼底登陸戰時,雖然德軍出動了較多的轟炸機,但是因為有安裝了無線電干擾裝置的「J艦」,德軍的命中率下降很多。

除了干擾裝置,二戰後期盟軍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德軍轟炸機難有機會攜帶制導炸彈發起攻擊,大部分都毀於轟炸。

結語

二戰德國研製的系列制導反艦武器,點開了反艦導彈的科技樹,然而和當時德國其他的先進武器一樣,這些過於高科技的裝備一方面消耗了德國科研生產力量,另一方面又沒有取得期望中的作戰效果,最終都為他國做了嫁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四號坦克如何從配角逆襲成功?它的成名之路寫滿了二戰德國的無奈
伊朗卡迪爾小型潛艇,海軍的大號玩具,隱藏在波斯灣的水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