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診所賺錢難?7個有效解決辦法,速看

中醫診所賺錢難?7個有效解決辦法,速看

都知道基層醫療行業前景廣闊,但卻不知道如何才是切入這一行業的正確姿勢?

都認為中醫簡、便、驗、廉,很適合基層醫療,但卻不知道中醫基層醫療的經營訣竅和關鍵,究竟在哪裡?

都說做中醫難賺錢,或者是短期內無法賺錢,長期堅持個十年、八年的就能賺錢;都說要堅持,靠的是對中醫的熱愛與情懷;但是,沒有及時的利潤回報和可預見的未來,光靠熱愛和情懷,又能堅持多久呢?

當有許多醫療人、創業者,滿懷著希望和憧憬,希望通過中醫切入基層醫療市場時,有太多的「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不但沒能解疑釋惑,反而帶來了更多的迷思:

做中醫,真的就離不開大牌名醫、資深專家嗎?

做中醫,真的就很難標準化、很難連鎖複製嗎?

做中醫,真的就快不起來嗎?

做中醫,真的就很難賺錢嗎?

基乘方醫療,作為一家深耕中醫基層醫療已有七年之久的連鎖運營商,其核心團隊成員深入實操過中醫「專病專科」、「名醫好葯」、「社區中醫」等多種中醫商業模式,對有關中醫的這種種迷思,我們來自於實踐的答案卻非常明確:

做中醫,不但能賺錢,而且能很快地賺錢;做中醫,不但可以擺脫對老中醫們的依賴性,僅靠中醫青年醫生就能撐起一片天;而且做中醫,完全能連鎖、可複製、快發展!

答案不同,是因為我們所實踐的商業模式不同,以及要看這商業模式是否適合了目前的商業環境和大氣候,是否適應了客戶的真實需求。本期,我們就帶您一起來解析中醫基層醫療的盈利模式,讓我們從七個維度,一起探究中醫的可盈利之道。

01

如何定投入?

做一家基層中醫館,需要投入多少錢?這些錢,又預先分配在哪些方面?如果醫館進展不順,經營不如預期,錢不夠了,又有何預案?——這些是我們在啟動基層中醫館項目時,必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如何定投入」其實也是醫館盈利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如果你做的是基層中醫模式,但前期一把就拿下了5、6百平米的商鋪,每月房租就要五、六萬,裝修又花了百來萬,這樣的高成本投入,僅靠做基層醫療,怎麼可能撐得起來?又怎麼可能賺錢?你的巨大資本投入,又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

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好大喜功、盲目樂觀、高成本投入,結果造成了醫館的入不敷出、舉步維艱、長期虧損,然後就認為做中醫不能賺錢,做基層醫療不能賺錢,這不是很冤枉,也很荒唐的嗎?

做基層醫療,切忌「高、大、上」,而應「小、快、靈」。在資金投入上,並非越多越好,而應把握好一個「度」,這個「度」以能在3-5年左右時間裡,靠醫館正常的良性運營,就能全部收回資本投入為宜。具體投入多少錢,每個地區的房租、人工等成本不一樣,所以具體金額也就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而言,對做城市社區醫療的,2、3百平米這樣面積的,總歸是在100-200萬之間為宜,再要超,也最好不要超過300萬。

在定下總的投入資金後,還一定要分配好資金的用途。切記:在醫館的前期建設資金外,還一定要留住足夠的運營資金,最好能保證醫館在開業後6個月內、在最惡劣情況下的資金需求。即:哪怕開業後6個月內,醫館沒有業務收入,也要能維持生存。

許多初涉非公醫療的經營者,對非公醫療市場慢啟動的規律往往認識不足,以為只要一開業,就能有滿意的現金流入,所以在資金的分配上,也集中在前期投入,「前重後輕」、「虎頭蛇尾」,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大失所望,造成資金的極度匱乏和經營上的極度被動。

許多醫館轟轟烈烈地開張,但「三斧頭砍下去」沒見效果,立馬方寸大亂;堅持了不到3個月,就已接近要關門的狀態了,其根源就在這裡。

02

如何建醫館?

做中醫基層醫療,在建設中醫館、中醫診所時,我們必須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中醫館就一定要有中醫館的那個樣子,什麼樣子?似乎沒有點雕欄畫棟,不帶點古色古香,就不是中醫館的樣子,似乎就不在干中醫了。

對此,我們的觀點是:中醫館帶點傳統文化的要素,有這個需要,但不要太迷信,不要搞過頭,要牢記的是,我們是在做醫療,而不是在做文化,或是搞古建築展,那些美則美矣,但成本也是昂貴的!患者來醫館,是來看病,是來解決健康問題,不是要來接受一場傳統文化的洗禮,他們不會為你醫館的豪華古裝修買單,不會為你的仿紅木的傢具買單。

做中醫基層醫療,在醫館選址方面,應緊靠社區而建,醫館面積在200~300平米左右,房租控制在2~3萬以內,在裝修上應力求簡單、實用和舒適,能帶點傳統文化的元素就可以了。相比裝修,更應重視醫館內部各功能區的科學、合理布局。

社區中醫館沒必要高門大戶,要讓老百姓有親近感,要讓周邊的社區居民在茶餘飯後,能隨便隨便就走進了醫館,瞧個新鮮,道個家長里短,這是在醫館的硬體配套、軟體人文等方面應全力追求的效果。

這在一些人看起來是「簡陋」、「不夠檔次」,但我們是中醫的經營者,而不是中醫的「發燒友」,一切應以實用為導向。在建設中醫館時,請一定要控制住房租和裝修費用,對未來的可能收入,一定不能過於樂觀;這是確保你能最終盈利的一個極重要的方面,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

03

如何找醫生?

對基層醫療而言,醫生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醫館的競爭力。但許多初涉中醫醫療的經營者,栽的第一個大跟頭很可能恰恰就是「找醫生」。

在醫館建設前,許多經營者覺得自己人頭熟、地脈熟,預先談了一些中醫專家,也打了包票能出診,所以感覺「心裡很有底」,但是正式開業了才發現,打了包票的專家們很可能因為情勢變化,「太忙了」等原因,說不來就不來了;能來的,可能兩周、甚至1個月就只能出半天門診;也有的,出了幾次門診,坐了幾天的冷板凳,就很不高興地向你提出:「等你這裡病人量起來後,我再來幫忙吧……」

能怪這些中醫專家嗎?不能!因為他們真的屬於行業內的稀缺資源,想請他們的醫館實在太多了,他們的選擇實在太多了,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也實在太多了。

所以,做中醫基層診所,請首先放棄對名醫專家匯聚、醫生帶流量等的幻想。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能想到去做,都擠破頭去做,那麼最後這件事一定會變成最難的,成本也會變成最高的。做中醫館,指望名醫專家,希望醫生帶流量,亦是如此。

做中醫基層醫療,其實更多解決的是社區患者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而非危急險重的疾病。在處理這些疾病時,與專家的權威背景、高級職稱相比,醫師的細緻態度、親和力、善於傾聽、勤於溝通等,可能更為社區患者所關注和歡迎。

按照基乘方多年運作基層中醫館的經驗,對臨床醫師的基本要求可以是:正規中醫院校畢業,有5、6年以上的中醫臨床經驗,有研究生學歷背景、或有社區基層醫療工作經驗的優先。同時,亦應要求醫生肯學習、能吃苦、會溝通、擅服務。

這樣的醫生好不好找?事實上,有療效、有水平、渴望平台發揮的中青年醫生其實並不缺乏,要招到好醫生,關鍵是要「給其平台、助其成長、燃其激情、合作共贏」。

04

如何留醫生?

基層醫療的一大特點,就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是一種多次博弈、長期互動、逐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的過程。醫生的穩定性,對於基層醫療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通常來說,一個基層醫生要逐漸累積起他的客戶群體,一般要在3個月左右。在3個月內,如果該醫生臨床水平、接診能力等確實過關,那麼,其患者群體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大,逐漸進入良性循環。對於出診了3個月,還是累積不起患者的,要麼是曲高和寡,要麼是患者真不認同,這時候就不必再勉強了,當斷則斷,該分手就分手了。

對於通過了「三個月考驗關」的醫生,包括他所接診累積的客戶群體,無疑已是醫館一筆極寶貴的財富;此時,一旦出現醫生流失,對醫館的傷害將是非常巨大的,極端情況下,甚至就是推倒重來了。

基乘方,深耕中醫基層醫療連鎖已有七年之久,同樣亦經歷過醫生的高流動帶來的巨大傷害,但最終較好地解決了醫生穩定性的問題,其中走通了的方法、途徑主要有:

一、把好入口關,對要加盟的醫生,除了對醫術、醫德等的要求外,更應強調雙方在文化理念、價值觀等方面的高度一致,「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二、提供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薪酬保障體系,更通過系統的在職培訓、市場運作等,切實幫助其達到業績目標,要讓「合格的醫生能賺到讓他滿意的錢」、讓「優秀的醫生能賺到能讓他驚喜的錢」!

三、建立完備的臨床學術培訓體系,除在體系內建立「師帶徒」、「老帶新」、「臨床醫生現場交流、互幫互學」等制度外,還特別邀請一些基層好醫生等定期開展針對性極強的療法、醫技培訓等,切實幫助體系內的臨床醫生提高醫技水平。

四、為體系內醫生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打造鼓勵與支持醫生「創新」、「 創業」的雙創平台。對青年醫生,公司不但幫助其快速成長,在臨床業務上能獨擋一面,同時亦鼓勵醫生的技術創新,並在臨床上幫助其轉化為產品和效益。優秀的骨幹醫生經考核合格,還可選擇成為「醫生合伙人」,公司給予多方面支持,幫助其實現「擁有一家自己的診所」的夢想!

05

如何來病人?

許多做診所、做醫館的,都自信滿滿:自己有豪華的醫生團隊、管理團隊、醫療設備、有讓人過目不忘的軟硬裝修、有在紙面推演上無懈可擊的單店模型……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是什麼?就是病人,只要有病人了,就一定能大獲成功!但是,對非公醫療而言,來病人恰恰又是最難的,如果準備不足,你這「東風」很可能永遠都刮不起來!

病人從哪裡來?這在本質上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如「名醫好葯模式」就是靠「醫生帶病人」,你請到的醫生必須的的確確能「自帶流量」;「專科專病模式」則高度依賴於宣傳推廣來人,你必須要做好重金投入、持續燒錢做推廣的準備;而「基層醫療模式」則一定是深深紮根於社區的,社區低成本的、靠口碑裂變的、源源不斷的回頭客是該模式的優勢所在,社區是其「成長之根」,亦是其「生命之乳」。

離開了周邊社區百姓的信賴和認可,只是靠著幾個牛氣的醫生給醫館帶來外區病人,哪怕你的醫館就建在社區邊上,我們也認為這不是在做基層醫療,而只是一個低版本的、原始粗糙的醫生帶人模式。雖然短期內,可能也能過得挺好,但這是沒有根的,是沒有積累的,你是沒有話語權的,說難聽點,你就是給這些有流量的醫生服務和藉此分成而已,這不是一個事業,而只是一門生意。哪一天流量醫生不開心了,不合作了,你的患者說沒也就沒了,一切又都需要重頭再來。

做社區基層醫療的定位,決定了不能依賴於名醫、專家帶來流量客戶,也要杜絕打廣告宣傳來人的方式,而必須以醫館為主導,立足自身優勢,深扎社區,精耕細作:

要突出「體驗、便利、服務、療效、價格」等綜合優勢;要通過不斷的細分和滿足周邊社區居民的需求;要通過對社區客群關係的持續化、細節化、系統化經營;要通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和推動口碑傳播等;要通過系統的客戶開發與關係維護等,從根子上去解決醫館來人的問題。

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具體可以運用的方法非常之多,如社區義診、健康諮詢、免費體檢、醫生講座、送溫暖、獻愛心,舉辦健康主題的社區文化活動,推動與社區各業態間的合作等等。

06

如何做產品?

在做中醫基層醫館時,許多經營者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向一些名醫大館看齊,並以之為標杆,對許多大館的做法,也是虔誠學習,希望在自己的醫館內也能一一落地、開花結果。

他們總是津津樂道於:某某堂又引入了哪個醫生,這個醫生每年的診療額都要過千萬;某某堂又搞了個什麼專病、什麼名醫大會診,一下子流量暴漲,一號難求;某某堂又搞了個什麼「節」,一下子又多了幾百萬、上千萬的營收……這些確實是讓人羨慕得眼睛冒火,但是,這些是作為一家基層中醫館能學的,能做的嗎?

我們認為,雖然都是做中醫,但是基層中醫館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成長路徑與名醫大館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完全就是兩種「人生」。可以試想下:

一個真有流量的大牌專家,他會自貶所謂」身價」、選擇與一家小醫館合作嗎?即便他能選擇合作,他的患者們難道就沒想法,就能鐵了心跟著專家走?

一家基層中醫館,即便咬牙花了代價,請來了名醫專家們,也搞出個「名醫大會診」,短期可能是吸引了眼球,但是曲終人散,名醫專家們可能留在你的醫館裡出診嗎?在你的醫館裡,看過了一次名醫的社區患者們,還會繼續留下來,成為你真實的客戶嗎?

一家基層中醫館,以為取來真經,嚴把進貨渠道和質量關,也有模有樣地搞「膏方節」、「蟲草節」,但是實際效果會怎麼樣?會有多少社區客戶能買單呢?答案可能會是讓你感覺絕望的!

基乘方認為:對基層中醫館而言,缺少有號召力的專家、名醫是個普遍弱項,所以一定要走出「圍著專家轉」,「圍著醫生轉」的誤區,必須擺脫對醫生影響力的依賴,要建立產品化思維,要從「靠核心醫生帶出服務」,轉變為「靠項目、靠產品來帶出服務」,再通過貫徹標準化的服務,來確保臨床診療質量和提升客戶滿意度。

醫療服務在本質上也是產品,是人性化服務的產品。基層中醫館在臨床診療服務類產品的設計上,應緊密圍繞和深度挖掘社區客戶的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 精準定位,聚焦於打造能真正讓客戶滿意的臨床診療服務類產品,並在流程細節、客戶體驗、療法療效等方面不斷優化、升級迭代,吸引客戶、滿足客戶、留住客戶,最終形成良好的社區口碑傳播。

根據基乘方醫療多年的實踐,較為適合社區客戶需求的中醫服務類產品有:頸肩腰腿痛「中醫外治法」門診、社區常見病「中醫經方」門診、中醫兒科「綠色療法」門診、中醫亞健康調理門診等。

07

如何能賺錢?

做基層中醫館,賺錢難嗎?

我們的答案是:可以很難,也可以不難!這都取決於你最終選取了怎樣的一條成長路徑,對上文所述的七個「如何」你在現實中是怎樣對待的,以及你對基層醫療的資源整合和實超能力又究竟能有幾分?

基乘方醫療在基層中醫館的連鎖運營上,以緊貼社區建設的中小型醫館(200-300平米)為診療平台,在房租、裝修、設備、人員配置、工資成本、推廣投入等方面均力求降低成本,但須以「當省不用,當用不省」為原則,從選址、裝修、審批、開業到打平,單家醫館總體投入一般不超過150萬元,單家醫館的單月盈虧平衡點通常亦都低於15萬元。

在實踐運營中,以富有創業激情、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醫生為診療力量,以針灸、推拿、敷貼、理療、針葯結合等為核心診療模式;在收入組成上,以中醫外治收入為主,約佔60%,以藥品收入為輔,約佔40%,這樣既能保證較高的綜合毛利率,同時也能突破單靠中醫外治,接診能力有限的瓶頸,可「快慢結合」、「雙向發力」,推動醫館業務收入不斷上台階。

在基層中醫館的經營中,採用該種模式,更擺脫了對成本高昂且流動性大的名醫專家的依賴性,也擺脫了對中藥飲片採購、檢驗、調劑、煎煮、配送等龐大的後勤體系的依賴性,具有投入資本低、建館速度快、盈利能力強的明顯優勢,且能「多、快、好、省」地進行標準化複製,推動中醫基層醫療的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