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前進四,星辰大海——讓好奇心引領我們走的更遠!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前進四,星辰大海——讓好奇心引領我們走的更遠!

文丨西夏Wayne@bigfun社區

在正式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從一個小故事開始講起。

距今400多年前,德國某個小鎮有一位伯爵,長期樂善好施幫助當地的窮人。直到有一天,伯爵得知某地有位怪人,後者有一個奇怪的喜好:將打磨好的玻璃鏡片塞進套筒里,這套裝置可以用來看到一些非常細小的東西。

在親眼看過裝置之後,伯爵將怪人請到自己的城堡,專門資助他研究這套裝置。再後來瘟疫爆發,當地人對伯爵深感不滿,認為他不僅為了怪人的愛好亂花錢,甚至放任不管大家的死活。

但伯爵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怪人的發明將會改變世界——雖然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今天的我們,更習慣將怪人的這套裝置稱之為「顯微鏡」,而這種儀器更是為醫學的進步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數億人由此逃出瘟疫的魔爪。

我們的起點

言歸正題,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那裡,而人類又何以站在地球生物鏈的頂端?其根本在於,人類可以製造工具。

請注意,是製造而不是使用,因為大自然有相當多的生物都具有一定實用工具的能力,比如大猩猩會使用石頭砸開核桃,而烏鴉則會藉助木棍從蟻窩裡掏白蟻吃……

但人類則完全不同,這種直立行走的靈長類生物,可以創造這個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東西。起初,也許只是某個原始人在百無聊賴間,隨手拿著一塊石頭,對著樹枝漫無目的地隨意敲打,結果打磨出了這個星球歷史上的第一根長矛。

不要小看了這根在今天看來無比粗糙的木製品,它意味著在大自然的食物鏈當中,不再靠體重、皮毛、尖牙和利爪。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自然進化的優勢無限趨於零,人類與競爭者的對抗呈現絕對碾壓。

從此之後,製造工具讓人類開始駛入快車道,包括語言、文字、藝術、機械在內……越來越多的璀璨文明隨之誕生——而這一切的起點,很可能僅僅是某個原始人因為好奇,對樹枝的隨意敲打。

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我們對一切未知事物都保持著熱忱,並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在過去,宗教和神秘主義是我們解釋世界的方式之一;而到了今天,科學思維讓我們可以從更加冷靜、客觀且高效的方式,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嚮往飛行,讓我們走的更遠

而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人類也一直朝著宏觀和微觀,這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存在前進。

試想一下,當千百年前的古人抬起頭,仰望深邃的星空,他們會在思考什麼?也許會在想,那片他們窮極一生都無法觸及的蒼穹背後,究竟有些什麼東西?於是乎,火災、地震、瘟疫、戰爭,乃至生老病死,都被古人與天空關聯在一起。

這種樸素的好奇,讓人類開始前赴後繼地嘗試探索。

有人將羽毛鋪滿全身,希望像鳥兒那樣飛行,在接連失敗後催生了飛行器的誕生;

有人試著將火箭綁在竹凳上,想要衝破引力的束縛,雖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也讓後來者避免了同樣的錯誤;

有人嘗試用機械技術打造飛行器,雖然沒有飛行多久便落地,但也開啟了一條看得見希望的道路。

因為好奇,讓我們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犯錯,卻也讓人類得以走得更遠。1903年12月17日,由自行車製造商萊特兄弟打造的「飛行者一號」,雖然僅僅升空12秒時間,且只飛了約36.6米,但也從此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那片蒼穹再也不是遙不可及,我們不僅可以在隨後的幾十年間飛行其中,甚至在更先進的技術支持下,離開這顆有著40億年歷史的古老星球,然後邁向更加遙遠的深空。

而在探索宏觀世界的同時,我們對微觀層面的觀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了讓飛行器飛得更遠更穩,需要更加強勁的發動機和機械結構,這促使人們必須找到更輕便但強度也更高的材料。

為此,人類需要進入更微觀的世界,從分子、原子乃至更小的維度,嘗試解開構成這個世界的基礎。在近200年的時間裡,可以看到更微觀世界的顯微鏡相繼應用,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就比如你我手中的手機,便是對微觀世界持續探索的產物之一。

而為了看到原子之下更加微觀的世界,我們又建造了對撞機,後者就像是物理學家的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構成進行解刨,從而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微觀粒子和宏觀宇宙的認識。

通過好奇心,讓人類擁有遠超其他生物的強大創造力,在不斷改善生活和世界的同時,也讓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用科普,保持好奇

想持續保持這樣的創造力,前提必然是對這個世界乃至萬物,保持足夠的好奇。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要面對問題擺在面前:如何讓後來者也能對這個世界保持足夠的好奇?

已故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曾提出過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翻譯過來就是,人都是有舒適區和惰性的,尤其隨著年齡增長很難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如果沒有外力刺激,人們最終會因為喪失好奇心而失去創造力。所以在科研工作之外,科普工作也在今天被視為科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幸運的是,由於好奇心是深刻在DNA深處的本能,所以一本書、一個玩具、一部紀錄片,又也許是在電視看到的火箭發射轉播,都有可能在某個人的心中種下好奇心的萌芽,而這就不得不提到兩代科學家的故事。

1980年,《宇宙》在美國公共電視台正式開播,這部由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親自操刀並參與拍攝的科普紀錄片,很快就在全球超過60個國家播出,並吸引超過6億人慕名觀看,其熱度甚至在十年間都沒人能夠超越。

有趣的是,在當年觀看《宇宙》的孩子當中,還有一位名叫奈爾·德葛拉司·泰森的少年。在對科學萌發出濃厚興趣之後,泰森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寫信給偶像,結果竟然收到卡爾·薩根的回信並獲得了後者鼓勵。

今天的泰森,不僅是美國知名天文學家,還是羅斯地球與太空中心海頓天象館弗雷德里克·羅斯館長、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天文物理部的助理研究員。2014年,泰森與國家地理頻道攜手,推出《宇宙》的全新重製版《宇宙時空之旅》,帶領新時代的觀眾從最宏觀和最微觀的角度來審視宇宙。

卡爾·薩根和泰森之間的故事,就像是一場長達30多年的科普接力。所以有些時候,喚醒對於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就是這樣的簡單且奇妙。因為誰也不敢確定,下一個改變科學大廈的巨星,又會因為何種機緣巧合而誕生。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把世界拍給你看

6月1日,B站宣布在兒童節送給所有擁有好奇之心的人一份特別禮物:將於本月下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根據介紹,這是一顆多功能遙感視頻衛星,具有高精度三維立體成像功能,可實現高分辨對地遙感觀測,捕捉夜晚城市微光,觀測地球極光變化。而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所拍攝的全部素材,都將應用於包含科技、人文、歷史、地球、公益、教育等多個領域的科普內容。

相比於浩瀚的宇宙,人類的肉體是那麼的渺小——正如一隻螞蟻永遠不會知道這個世界的龐大,明白自己是如何微不足道的我們,才有足夠的創造力開闢更輝煌的未來。而承載這份創造力的,就是人類的好奇。

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裡,好奇和創造力引領我們探索並發現了無數的未知,因此積累了寶貴的精神寶藏,從而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並見識了世界的遼闊。也許B站的這顆衛星,就像數萬年前那個敲打木棍祖先手中的石塊一樣,在某人心中點燃了好奇的火種。

正如B站在宣傳視頻中所說的那樣,「好奇心,讓我們走的更遠。」那麼衷心希望願屏幕前的你,也可以永遠如少年一樣,對這個世界時刻保持熱忱和好奇,和B站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gfun畢方社區 的精彩文章:

阿米婭——論INFJ型人格的獨特魅力
戰鬥系統解析及開荒夥伴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