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注重禮樂教化

孔子:注重禮樂教化

孔子本人是非常喜歡音樂的。因為,音樂不僅只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作用而已,它還是禮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喜歡音樂就是尊崇禮樂。在本章的描述中,孔子在與別人一起唱歌時,若是別人唱得好,他還會請對方再唱一遍,他自己也會跟著唱和。這也反映出了孔子是個極富生活情趣的老師,那些古板而局促的假道學們,根本就無法與孔子比肩,這種差距是修養上的,根本就無法通過知識來彌補。

孔子所喜好的音樂,可不像今天人們在街頭巷尾所傳唱的那些歌曲。在古時,詩和樂是不分的,只有配上音樂進行朗誦和歌唱的詩才叫歌。比方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詩經》只是書面的詩句而已,但若把《詩經》的詩句按照一定的音律唱出來就叫歌。再者,孔子所喜歡的音樂也很不一般,只有《韶》和《武》這類盡善盡美的音樂,才能讓其陶醉其中。孔子本人不僅重視藝術的形式美,對藝術內容的善也很看重。

孔子認為,好的音樂可以極大地提升個人的內在修養,這也是他在別人唱的「善」時「必使之反」,同時還會「和之」的原因。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當你和著周圍的人,沉浸在美好的音律和詩文之中,通過反覆的嘆詠、相和,共同抒發著內心的志向和情感,讓自己的內心在藝術的熏陶中得到充實,精神上得到永恆的升華,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宋代大儒朱熹亦是對此推崇備至。如「此見聖人氣象從容,誠意懇至,而其謙遜審密,不掩人善又如此。蓋一事之微,而眾善之集,有不可勝既者焉,讀者宜詳味之」等語,都表現出了他對孔子此舉的推崇。

禮樂代表的是多樣化的社會生活方式,裡面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而且還直接關係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也就是說,禮樂與民眾的生活有著內在的關聯性,對於引導人們行仁為善,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如果孔子活在當代,還能「封神」嗎?
雖然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強大,但我不想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