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祖宗留下來的三條陽謀,知道是陷阱也得跳,用來算計人真是高明

老祖宗留下來的三條陽謀,知道是陷阱也得跳,用來算計人真是高明

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做陰謀詭計,善於使用陰謀的人已經讓人覺得十分可怕了,這樣的人總是藏在暗處,冷不防的時候出手傷人,令人恐懼。但是與陰謀相對的,其實還有陽謀。二者相比,陽謀顯然要更勝一籌。

陰謀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於暗害他人的。而陽謀則不同,陽謀是在讓對方心知肚明的情況下,給對方施加的套路。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對方明知這是個圈套,卻不得不鑽進去。

在歷史上,劉備白帝城託孤,當著眾位老臣的面對諸葛亮說,稚子年幼,生性愚鈍,你看要是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陽謀的案例。諸葛亮一生視劉備為知己,從初出茅廬跟著他開始就打定主意為了劉漢而熬盡自己最後一滴血汗。然而劉備不同,起初劉備就有關張二位兄弟,在他心中結義之情遠遠超過諸葛亮的輔佐之義。

另外後期劉備稱帝,做了皇帝之後自然與往日又有不同,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劉備後期對諸葛亮的建議採納的就很少。以至於在白帝城託孤,劉備之所以這麼說實際上是因為不信任諸葛亮,但是既然在眾人面前說白了,諸葛亮只能順著劉備的方向表忠心。這樣以後諸葛亮斷然不能反了劉禪,因為一旦他反了,沒有人會站在他身邊了。聰明如諸葛亮,又怎能猜不透劉備的心思呢?明知是圈套又不鑽不行,這正是陽謀的高明之處。歷史上最高明的陽謀不外乎以下三件,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首先就是二桃殺三士。這個歷史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小學生基本上都有學習過。說的是晏子為齊景公了除掉權臣設的一個局,這三位權臣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他們各個武藝高強,又結為了異姓兄弟,如果集結勢力討伐齊景公,那麼將會是齊國的大患。所以,晏子為齊景公設了這個局,讓三人比功勞,誰的功勞大就可以取走一顆桃,眼前三個人,卻只有兩顆桃。

公孫接和田開疆各自報出了自己功績,因此各自拿走了一顆桃,最後還剩下古冶子,他自覺功勞甚大卻沒有一顆象徵對自己肯定的桃子剩下,因此對前面二人大加指責。最後公孫接和田開疆都感到羞愧不已,紛紛拔劍自刎。而古冶子冷靜下來,見到自己的兄弟因為自己的指責而自殺,因而也為自己感到羞恥,最後古冶子與兩個兄弟一樣,也是拔劍自殺了。晏子不動刀兵,卻在談笑間除掉了三個手握重兵的人物,可謂是相當高的手段了。

第二個是圍魏救趙。這個戰術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具體是如何發生的可能有的人就不太清楚了,接下來我們就講述一下圍魏救趙的過程。時間是在公元前354年,當時魏國國君名龐涓出兵攻打趙國。龐涓師從鬼谷子,與兵法上非常精通,趙國不是魏國的對手,魏國一直攻到邯鄲,趙國眼看就要亡國。此時趙王決定向北面的齊國求救,齊國派出大將田忌和軍事孫臏出迎魏國。

田忌的計劃是與趙國協力攻打魏國,一南一北將魏國夾在中間擊滅,但是孫臏卻技高一籌,他讓田忌直接出兵魏國大梁。魏國幾乎所有的兵力都在攻打趙國,大梁遭到攻擊,魏王不得不立即調轉兵力,回來守城。如此,齊國輕而易舉就解了趙國的危急。

最後一個是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在這一詔令推行之前,大漢的土地分散在諸侯王的手裡,對於皇帝來說,這是風險很大的事情。為了集中中央權力,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就是讓所有諸侯王死後將手中的土地分散給兒子們,而不是像原來一樣,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如此一來,繼承土地的人明顯增多了,大家手中的資源分散了,皇帝自然而然就沒有危機了。諸侯王雖然不情願,奈何受益的人太多,誰也不能與大家的利益相對抗。所以即便知道漢武帝的真實意圖,但是大家也只好排著隊往坑裡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中統局長毛人鳳死後,他的八個孩子怎樣了?大多低調,次子身價過億
日本投降後,曾坦言最懼怕中國這兩支軍隊,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