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科舉最難破的記錄,史上只有一位天才做到,最終結局卻很悲涼

中國科舉最難破的記錄,史上只有一位天才做到,最終結局卻很悲涼

我們經常從電視上看到,一場科考過後,狀元郎就誕生了,之後,這位狀元郎就會成為朝廷官員,深受重用,運氣好的還可能成為駙馬爺,這讓很多現代男人都羨慕不已,覺得古代的科考制度實在太簡單了,只需要參加一場科考就可以,不像現代還要考數學、英語、物理等,其實這是很多人對古代科考制度的誤解,事實上,古代的科考一點也不比現代簡單,他們照樣要考很多內容,而且他們也不僅是參加一場考試,起碼要通過六次考試,才有可能成為狀元。那麼古代的科舉制度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考生要通過資格考試,才有機會繼續接下來的鄉試、會試等。所謂的資格考試,就是童試,主要看考生是否家世清白,是否犯過大錯等,如果沒有問題,那就會成為童生,接著這些童生需要參加院試,院試一般考八股文和帖詩,如果院試也通過,就會成為秀才。而光是秀才這一關,很多讀書人就過不了了。

如果考生考中了秀才,那就證明他通過了資格考試,有了功名,可以正式參加接下來的幾場考試了。首先是鄉試,因為鄉試在八月舉行,所以又被稱為「秋闈」,鄉試一般在省城裡舉行,只要是中了秀才的人都可以參加鄉試。

如果考生考中了鄉試,那就成為了舉人,其中鄉試第一名就叫解元。通常來說,中了舉人就代表他可以踏入仕途了,雖然官職不高,但也是吃皇糧的人了。不過中舉可不容易,一般都是相當優秀的人才能中舉,很多人甚至考了一輩子也中不了舉,所以范進中舉後才會高興得發瘋。

鄉試過後就是會試,會試一般在京城舉行,全國所有舉人都可以參加會試,而一旦考生在會試中中榜,就會成為貢士,因為會試是在貢院里舉行的。其中會試第一名就叫「會元」。會試過後就是殿試,在皇宮裡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而所有在殿試中被皇帝選中的考生,就是「進士」了,其中皇帝還會欽定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這三人又被稱為「進士及第」。

在所有考試中,得了第一名的人都是最厲害的,而如果有人能夠連續幾場考試都得了第一名的話,就更不得了,比如在三場童試中均得第一名的話,就叫「小三元」,而如果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都考得第一名的話,就叫「大三元」。也可以說是「連中三元」。不過連中三元的人並不多,歷史上也不過有21人做到而已。

連中三元已經很了不得,如果連中六元的話那就更厲害了,而我國科舉史上,也只有一人做到了,他就是明朝時期的黃觀。其實在清朝時期也有一個人連中六元,但他和黃觀有所不同的是,黃觀是從童試開始,每一場考試都考了第一,一次也沒有落榜過,堪稱考神。而他呢,光是童試就考了好幾次才考中,之後他參加的每一場考試都曾落榜過,直到他考中狀元時,已經將近50歲的年紀了。

所以相比之下,黃觀就厲害多了,他考中狀元時,才不過28歲,並被任職為翰林院修撰,深受朱元璋重視,不久又官至禮部右侍郎,到了建文帝時期,黃觀成為了禮部右侍中。黃觀是一個很忠心的人,在建文帝在位時期,他見朱棣屢次仗著自己長輩身份而對皇帝無禮,極為憤怒,便當場斥責了他,這讓朱棣覺得很沒面子。

後來,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黃觀也從來沒有動搖過對建文帝的忠心,反而一直積極幫助建文帝平定叛亂,這讓朱棣更是對他懷恨在心。後來朱棣攻破了京都,成功登基為帝,彼時的黃觀正好在外地工作,不在京城。但當他得知朱棣繼位後,便知道大勢已去。同時他也知道,朱棣肯定是不會放過自己的,為了不受辱,他選擇和妻女跳江自盡。

當朱棣得知黃觀自盡以後,還覺得不解恨,又誅了他九族,就連黃觀的朋友也都深受牽連。同時朱棣還剝奪了黃觀的狀元稱號。不得不說,朱棣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逼死了黃觀一家不算,就連他的親朋好友都不放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富家千金下嫁窮小子,發達後本性暴露,娶的嬌妻比自己兒子還年輕
呂后處死韓信後,蕭何看著這位好友的屍體說了四個字,實在太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