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變身」後的南京,更美了

「變身」後的南京,更美了

◎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紅白相間的燈塔,依依起伏的蘆葦,游弋盤旋的白鷺,6月初的長江經濟帶南京河西段,已經成為不少市民和遊客的「網紅打卡勝地」。這條綿延11公里長的綠色絲帶,猶如從天飄落,鋪展在長江和新城之間。

地處最南端的魚嘴濕地公園,幾年前還是一座油庫,彼時的江灘油污遍地、雜亂無章。如今,油庫拆除,變成了白鷺廣場,油船接駁棧道變成了景觀棧道,裝卸貨物的碼頭變成了觀江平台。

生態修復後的南京魚嘴濕地公園。河西新城管委會供圖

沿著長江一路北上,江心洲內66幢臨江別墅、船廠被拆除,曾經裸露的礦山被烏桕、雪松、銀杏、大葉女貞等283萬株喬木灌木覆蓋,這片生產岸線變成了生態、生活岸線。

沿江進入南京主城區,外秦淮河、金川河寶塔橋斷面、月牙湖消黑除臭、重現碧波……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南京段全長97公里,擁有幹流岸線約190公里,占江蘇全省近1/4。

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近年來,南京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產業增綠、生態增容、污染減量、岸線減壓,2017年以來已關閉退出了111家化工生產企業,同時,南京探索打造新興動能產業,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統籌推動化工行業整治提升和沿江企業轉型發展,促進產業調綠調輕調優。2019年,五大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55億元,同比增長16%。

生產岸線變身生態、生活岸線

6月1日中午,南京,熱浪撲鼻。但河西魚嘴濕地公園裡,健身、散步的市民不時走過,草坪上,一對閨蜜手持相機,擺著各種姿勢拍照。幾十米外的江中,不時有魚越過水麵,在江面留下一個漩渦。

用河西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蔡國峻的話說,幾年前,這裡還是「臨江不見江,鄰水不親水」。長江經濟帶河西段原址多為防護堤、採砂場、油庫,是沿江工業遺迹。「我們在環境整治過程中,將油船接駁棧道改造成觀江平台,完整保留了濕地原貌,在濕地叢林中劃分區域,建設了步行棧道,使遊客既可以近距離觀賞濕地,又避免了因人流進入對濕地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對濕地河道進行了疏浚,補植了富有層次感的水生植物。」蔡國峻說。

如今,在這條濱江岸線上,羽杉、水杉、北美楓香、紅楓、雞爪槭、紫葉李等彩色樹種錯落分布,並迅速成為新興個性旅遊熱點、南京市民節假日休閒遊玩勝地,每年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國內外考察調研300多批次,同時,這裡也吸引了阿里巴巴、小米、華僑城歡樂濱江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入駐。

「今年,魚嘴廣場還將改造為可以觀看大江風貌,同時具備舉辦大型戶外音樂會的江豚音樂廣場。」蔡國峻說。

沿江岸驅車約25公里,位於南京主城區北側、長江南岸的幕燕濱江風貌區則上演了生態修復給這片南京新外灘帶來的滄桑巨變。

南京旅遊集團副總經理陸俊說,自1950年,眾多採石場建設於此,每年開採礦石400多萬噸,半個世紀以來,開採掉10多億噸礦石,主峰從205米下降到186米,幕府山形成了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裸露礦坑,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生態修復後的南京市棲霞區幕燕濱江風貌區的幕府山北麓。金鳳 攝

近年來,幕燕沿江地區完成約110戶砂場碼頭、71家工企單位以及579餘戶居民搬遷整治,「對山體的修復,我們嘗試用填土復綠、鑿石挖槽以及輪胎織網的方法,種植各類喬木灌木約283萬株,引進喬木品種達120多個,平均成活率達98%,整體增加恢復了濕地水系約13萬平方米。」陸俊說。

突破治水瓶頸,水下森林成城市綠肺

古城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屬長江流域秦淮河水系的南京秦淮區,自然河道與人工河道錯落,河湖眾多、水網密集。

月牙湖位於南京市東郊風景區內,西鄰明城牆,北依鐘山,南接秦淮河。幾年前,這裡水質較差、岸坡雜亂、遍地違建,周邊居民意見較大,投訴較多。

秦淮區副區長還建軍將對月牙湖的治理,比喻為治病救人。「我們對月牙湖採用了 『拆、截、清、修、引、測、管、景』治水八字工作法。『拆』就像做手術,打通所有堵點;『截』就是忌口,不吃髒東西,杜絕污水下河;『清』即清淤,疏通經絡;『修』是生態修復,好比中藥調理;『引』即吐故納新,補充養分和新鮮血液;『測』就如同定期體檢;『管』類似日常的保養;最後『景』就是做美容。」

水治理後的南京月牙湖。受訪者供圖

秦淮區水務局副局長徐連奎介紹,他們通過投放「食藻蟲」,建立了「食藻蟲—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生態系統,形成底泥微生物、沉水植物、大型蚤、魚蝦螺貝食物鏈,將水體污染物轉化為生物蛋白。同時種植沉水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體溶解氧,投放魚類、蟹類、貝類、螺類等土著水生動物,強化和優化水生生物多樣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水生態自凈系統。

如今,月牙湖主要指標達III類水以上,成了「水下森林」,不僅水草搖曳、魚蝦成群,還吸引了大量的野鳥築巢安家。

「治水只有里程,沒有終點,只有持續接力才能升級美麗。」還建軍說,為了突破治水瓶頸,他們打破責任制度缺失的瓶頸,建立了河長制體系,實現了由點及面、由水質管理向全面治理的轉變;打破管水千篇一律的瓶頸,堅持一河一策、一口一檔,每條水體配置一張整治進度表、一套資金保障方案、一支技術支持團隊;打破排水不規範的瓶頸,全面完成現有近4000個排水戶整治任務,實現排水許可全覆蓋;打破長效保持難的瓶頸,創新督查考核方式,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從嚴追究責任不手軟。

產業「調綠」,打造生態化產業

加快化工產業整治,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正為南京破解化工圍城,騰出發展新空間。

南京棲霞區是傳統的工業企業集聚區,特別是燕子磯地區,曾經是南京城北的「化工城」,不到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04家工業企業、66家化工企業。

如今的燕子磯濱江風光帶已成為市民休閑的新去處,通江河道水清岸綠。

南京聚力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南京市工信局新聞發言人汪少軍介紹,在培育壯大新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統籌推動化工行業整治提升和沿江重點企業轉型發展等方面,他們不斷提升南京發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

近年來,南京瞄準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加快新興動能的打造。2019年,五大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55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軟體業務收入超過5100億元,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四,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等4個產業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2020年1-4月份,五大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65億元,同比增長6%。

同時,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也促進產業調綠調輕調優。汪少軍介紹,他們以化工、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為重點,組織實施企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等技術改造。已成功創建了6家綠色示範工廠和2個綠色示範園區,打造了一批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

「今年,我們還將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用好技術改造普惠性獎補等政策,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升級,推動質量和品牌提升,提高供給水平,更好順應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需要。」汪少軍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龍」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對接,兩名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
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