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飄枝在柏樹盆景創作中的應用

飄枝在柏樹盆景創作中的應用

作者:吳乃臻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在樹木盆景創作過程中,枝法的應用對作品的成功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乘的素材是不可多得的,欲使一般化的素材成為佳品,就需要合理運用枝法(如飄枝、拖枝、探枝、跌枝等),以彌補其不足,使作品產生靈動之感,產生質的飛躍。

飄枝,是盆景創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枝型,常用於斜干型或直干型,干基有與飄枝相反方向的拖根,出枝點在乾的下部,其長度在全樹各枝中最長,顯得飄逸、靈動,具有雄霸一方之勢。一枝成功的飄枝,最能體現「盆景四美」,即力度美、節奏美、韻律美和空間變化美。

眾所周知,陸學明大師將飄枝玩到了極致,他根據樹型的需要在飄枝上下功夫,把飄枝打造出不同的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綜觀各種形式的盆景展覽,飄枝在雜木盆景造型中運用甚廣,而在柏樹盆景造型中運用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培養飄枝費時,一枝成型的飄枝,少則五年以上,多則十年以上,現在急功近利的人居多,這些人耐不住長期的寂寞;二是培養飄枝耗力,柏樹盆景上的飄枝最講究剛柔相濟,才能體現柏樹盆景所特有的韻味,非一般造型功力的人所能為。

曾憲燁先生與馬文其先生對飄枝是這樣描述的:「枝的主脈在平行 中稍向下飄。為求得最佳的曲線美,節與節之間可互換出枝角度,加強節奏感,但不偏離主脈中軸線。運用飄枝能打破構圖的均衡板滯,穩中求險,取得動感」。【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個人認為,這是塑造飄枝的總原則,但將飄枝運用到柏樹盆景作品中,又有其獨自的特點。飄枝講求起承轉合,枝節長短互換,空間變化合理,這是雜木盆景與柏樹盆景創作中的共性,而在柏樹盆景中運用飄枝又具個性,即特殊性,柏樹盆景中的飄枝既有剛,又有柔。柏樹盆景中飄枝的剛表現在舍利與神枝上,而雜木盆景和松樹盆景飄枝的剛則表現在節奏變化的角度上,在柏樹盆景創作中的飄枝有柔的一面,而雜木盆景的飄枝在創作中很少表現柔。這就是說,柏樹盆景中的飄枝,既具陽剛之氣,又有柔韻之美。

一件成功的柏樹盆景作品,與枝法的配合運用密不可分,而飄枝在柏樹盆景中的運用則更能使作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靈動飄逸,有玉樹臨風之感;其次,它能使樹冠構圖出現不等邊三角形或多邊形,飄枝是樹冠構圖中的最長枝,它與短枝的互用,就會打破左右均衡的呆板,使作品在穩定中產生動感,易於表現靈活多變、構圖新穎的 藝術風貌:再次,一枝成功的飄枝,能給人以險峻驚人、力挽狂瀾、一搏千里的精神感染力,這是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充分體現。

在自然界中,樹木為了求得足夠的生長空間,總是向外擴展,哪邊空曠,哪邊的枝條外展得就長,這是飄枝形成的客觀條件。自然界中形成飄枝的柏樹一般都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出現危崖臨空之勢,讓人產生仰慕之情。

塑造飄枝,首先要考慮出枝點,一般定在樹的總高度的黃金分割點上為最好;第二,長短跨度合理,一般是第二節比第一節長,第二節比第一節細,使枝托在成型過程中節律性互換,出現節奏感;第三, 飄枝的主脈要求起伏變化強勁,前後、上下虯曲多變,空間變化莫測:第四,飄枝具有下垂性,這是由於它處於所有枝托的下層,為求得更多的陽光雨露,再加上柏樹的柔性和枝托重量的加大所產生的結果:第五,飄枝具有拓展性,它為求得足夠的生長空間,在不斷變化中努力地向外圍生長。

總之,我們在柏樹盆景創作過程中,可更多地嘗試按照枝托形成的章法,不怕費時費力,認真打造飄枝的形態,使之氣質佳、神韻美,與白骨錚錚的舍利巧拙互補,讓柏樹盆景作品意蘊更豐富。

關注公眾號,

送《小型盆景製作與賞析》電子書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淺析花瓶及盆景的擺放位置與樣式選擇
到底是人遛狗還是狗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