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美式風格是「舶來」,還是「挽救」
2017年冬天,我第一次來 ULSUM 辦公室面試,那時候剛上大二的我特別緊張:我該穿什麼?經過反覆琢磨,我最終選了一件 Pilgrim 的帽衫。果然,見面後似乎是得到了阿貌的「肯定」:「你也喜歡這個牌子呀?」「還可以,之前去東京玩的時候買的。」「日本還是很好逛的。」
? ?
為什麼講這個故事?Pilgrim SURF SUPPLY 這個牌子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生活方式 Selected Shop,發源於布魯克林東海岸,多以「衝浪」產品為主,它的日本旗艦店位於東京澀谷,由 BEAMS 代運營。
? ?
它雖不是原宿特產,但卻在這個「舶來品」的「試煉場」站住了腳,並完美融入到日式體系中,這與大多數美式服裝進入日本的方式大同小異。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很多日本品牌製造的美式風格服裝甚至好過美國品牌?這回我們就來聊聊美式服裝是如何進入日本的。
?
想辦法將「舶來品」變成自己的「招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後成功地對外輸出。這樣的例子,古已有之。一千多年前,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唐朝皇帝贈予他們大量朝服,回國後,這樣光彩奪目的服飾引來日本朝中文武百官的羨慕。次年,天皇便下令讓日本舉國上下穿著模仿隋唐樣式的服裝,就這樣,和服誕生了。
從時尚荒漠到常春藤狂熱
? ?
如當年的遣唐使一般,引入「現代和服」的是日本時尚教父——石津謙介。他雖出生在一個富庶的家庭,卻依然沒逃過必須穿著學校制服的學生時代,但他做了一件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想做卻沒做的事情:因為看上一所學校的制服有金色的紐扣,叫媽媽給自己轉學,哪怕這所學校離他家很遠。
GAMECORES
在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時,石津謙介這樣說:「精彩無比,從沒無聊過。」他是一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行動派」:擔任拳擊教練,成立校內第一個摩托車社團,還和朋友經營一家無照計程車行。石津謙介是當時地地道道的摩登男孩。
大學時期的石津謙介
你別忘了,那時候的日本相當保守,石津謙介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嗎?似乎不是,他就是穿給別人看的。學生時代便與女朋友同居的他,早早地結了婚,自然,婚禮這麼一個可以一展服裝穿搭才華的大好機會,他是不會放過的。石津謙介一身高領晨禮服搭配特意定製的領巾,與穿著日式傳統禮服的家人形成鮮明對比。
hpgh.org
?
相比於別人異樣的眼光,石津謙介所面臨的更大的困擾是政府的搜捕。日本政府擔心左翼激進分子崛起,同時也不想年輕人過度淫浸於西方文化,對聚集於銀座的摩登男孩和女孩進行掃蕩。因為打扮得過於前衛而被拘留,這種事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少見,且一直持續發生,直到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
?Gentleman"sGazette
這期間,日本經歷了戰敗、被美國大兵控制,別說購置新衣,連舊衣都被拿去抵押,用以換來食物了。然而,幸運的石津謙介因為會講英語,與時任美國海軍中尉成為好友,他給石津謙介講了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活——這是石津謙介第一次聽到「常春藤聯盟」這個影響了他,也影響了之後日本潮流發展的名詞。
青年時期的石津謙介
從小就夢想能賣衣服賺錢的石津謙介,從二戰後回到日本時正式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先是為日本當時最大的內衣製造商 Renown 工作,並迅速成為一名高級服裝店的男裝設計師。在大阪 Renown 工作期間,他建立了一個頂尖裁縫人才的網路,並充分利用與美軍合作的機會,謀得一些高質量的制衣物料。甚至由於他的產品質量太好,有關部門懷疑他從國外走私商品,還將他羈押了一段時間。
當時的日本人民飽受戰敗和被佔領的苦楚,自然十分羨慕美國的富裕生活。懸殊的貧富差距讓所有與美國沾邊的事物無不被罩上一件高級的「外衣」,追求美式生活成為一張能讓人們擺脫絕望境地的門票。如果說戰前日本人對西方文化感興趣是出於一種對美的選擇和對地位的追求,彼時它似乎成為了一種自保的方法。
?Ivy-style.com
在這個眾人渴望仿效美式生活的新日本,石津謙介擁有明顯的商業優勢。由於從小著迷於西方文化,又有和美國人相處的經歷,石津謙介了解西方;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生產、銷售西方服飾,並且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市場沒人在為年輕人設計衣服。不過在當時也是情有可原,正在戰後修復的日本,小孩不是穿著學校的制服就是從爸媽衣櫃中拿衣服亂搭,拿錢買衣服絕對是天方夜譚;可石津謙介並不這麼想,反骨的他十分看好這個龐大的市場,尤其是當時正處在戰後嬰兒潮時期。只是有個問題:什麼風格適合他們?
「For?the young and the young-at-heart」
石津辭去 Renown 的工作,創立了石津商店,隨後發展成一個媒體加品牌 VAN Jacket,他一邊做衣服,一邊寫文章「推銷」自己的衣服。就這樣,他把自己心中的「IVY Style」引介到日本。「我們得把規則灌輸到大眾腦袋裡,因為大家對時尚一竅不通。」
就這樣,他自己制定了一套著裝規則。這個規則被他概括為「TPO」法則,也就是 Time (時間)、Place (地點)、Object (目的),他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何時,何地,穿什麼衣服?》。這本書非常暢銷,當時索尼公司甚至給每位男性員工發了一本。
?
其實,在同盟國不再佔領日本後,沒有幾個年輕人真正見過美國人,而電視、雜誌與商人所塑造的美式理想生活,其目的無非是銷售商品。也就是說,「日本年輕人所接納的美國時尚,其實是在模仿日本其他人」。
石津謙介因此決意,必須要讓國人重新認識常春藤風格。在當時單人機票價格等於一輛新車的時代,他派出陣容豪華的8人團隊前往美國,走訪常春藤聯盟校園,拍攝了大量照片與影像,剪輯成影片,出版了後來大名鼎鼎的照片集《Take Ivy》。
隨後 IVY Style 便席捲日本潮流圈,VAN Jacket 也是那時候炙手可熱的潮牌,一個印有 VAN 字樣的購物袋,都是當時最熱門的搭配單品。甚至有買不起 VAN Jacket 的人,把貼紙貼在米袋上來假裝自己曾經消費過。
VAN Jacket 購物袋
「時尚獄」
日漸年長的石津謙介已經失去了年輕人對時尚市場敏銳的嗅覺,為了繼續完成自己的夢想,他亟待一個有新鮮血液的年輕團隊來繼續擴大 VAN Jacket 的版圖。除了自己的兒子,還有同樣對 IVY Style 有著狂熱愛好的黑須敏之等其他六人,一同組成了後來的「常春藤七武士」。也因此,黑須敏之得到了石津謙介的賞識,得以加入 VAN Jacket。
同時,黑須敏之也在《Men"s Club》擔任編輯的工作,他在推廣 IVY Style 的方式上與石津謙介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雜誌來徹底改變人們的思想。他開設了一個專欄,自稱常春藤風格專家,解答各種穿搭相關的細節問題,比如褲子的長度要在腳踝上方几厘米、紐扣領襯衫必須把領帶打成平結而不是溫莎結等等。
常春藤七武士
事實上,黑須敏之從來沒去過美國,關於常春藤風格穿搭的規則,很多也是他現編的。可是對於當時的日本男人來說,他們就需要這樣一套嚴絲合縫的穿衣準則,來為他們的模仿提供指南。但大眾始終難以將雜誌上的衣服穿出門,很多人的心態是:這挺好看的,但不實穿。
? ??遊走在東京街頭的「御幸族」
於是,他們決定再開一個專欄,專門點評在東京銀座拍到的時尚弄潮兒。目的就是要讓年輕人覺得,穿著時尚出門的人是真實存在的。由此誕生了一個我們現在很熟悉的詞:街拍。第一次街拍,其實攝影師連靠譜的拍攝對象都找不到,怎麼辦呢?只好讓編輯部的成員去假裝路人。結果雜誌出版之後,得到了大家的反饋,還引發了年輕人之間的攀比。很快就有大批年輕人精心打扮之後,特意跑到銀座晃悠。這算是今天去三里屯街拍打卡的網紅們的鼻祖了。
「常春藤男孩」系列插畫
很快,日本政府對此感覺不妙。當時的日本即將舉辦東京奧運會,正是一個向世界展示國家戰後重建成果的大好時機,年輕人們卻每天身穿西裝,腳踩樂福鞋漫步在東京街頭,佔領世界各地遊客都會來打卡的銀座。實在不能讓這群穿著奇裝異服的「御幸族(因他們經常遊走在御幸大道而得名)」影響國家形象,政府下令只要是穿著 IVY Style 服飾的人就予以逮捕,曾一夜間抓了200多人入獄。
VAN Jacket 店鋪陳列
這一形勢引起全國的關注,家長們開始禁止自己的孩子購買 VAN Jacket 的服飾,並沒收他們引以為豪的 VAN Jacket 購物袋。這一行為恰好激發了孩子們心底的叛逆:越是禁止,我越是要買——VAN Jacket 店鋪的門口排起了購物長龍。? ?
「挽救」IVY Style
雖然石津謙介並不在意家長們喜不喜歡 IVY Style,但他卻擔心自己的品牌風格被歸類到叛逆的亞文化風格,更何況,與政府作對自己不會有好下場。於是,他答應了警方的請求,勸說年輕人停止在銀座聚集的行為。
??quizlet.com
? ?
在警方專門舉辦的「常春藤大集合會議」上,大家心中的常春藤教父石津謙介說道「IVY Style 不僅僅只是短暫的潮流,而是一項值得尊重的傳統。它是從大家父輩開始一路傳承下來的,IVY Style 不僅僅只是服裝,它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大家能夠聽懂我的意思,那麼相信各位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在街上閑晃。」然後,播放了《Take Ivy》的記錄影片。
??quizlet.com
這次演講不僅解決了聚集的問題,警方也對 IVY Style 有了新的思考,對石津謙介刮目相看,甚至還邀請他為東京警方設計新的制服。
這時候,石津謙介下定決心:要讓全日本的人都知道 IVY Style。他抓住了日本政府邀請他為東京奧運會日本國家代表隊設計入場隊服的機會,此時的石津謙介已經把眼界放寬至全世界了。
Expressinha
1964年10月10日東京奧運會當天,日本國家代表隊身著石津謙介設計的紅色 IVY Style 西裝入場,讓全國人民都感受到了 IVY Style 的魅力所在,同年的營業額再創新高,達到了2500萬美元的收入,這絕對算是一場完美的營銷。
Expressinha
可當時的日本和石津謙介本人都不知道他們的 IVY Style 完全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美國並沒有對這一種風格的定義,它只是作為平日的穿著而存在,它是基於日本對於美國優質生活嚮往和打破日本傳統的一種賦予了時尚的寄託。「美國花費數十年讓周五便服日演變成一整周每天都是便服日時,日本人守護了美國的服裝歷史,一如阿拉伯人在歐洲黑暗時期守衛了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可以說,是日本挽救了 IVY Style。
這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原宿牛仔:日本時尚五十年》中前半段的故事,礙於文章篇幅有限,這回先跟大家聊這麼多。在石津謙介之後,在 IVY Style 之後,日本接納、重新挪用、最後反向輸出美式風格的故事還有很長。
不難看出,日本在處理文化的時候,有一種獨特的思維:模仿以求創新。山本耀司也曾說過:「先去模仿自己喜歡的,然後再去創新。」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學習思路也是這樣,在最開始我們都是在「模仿」前人、「模仿」自己的老師,然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是很少人做到最後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