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戈壁鹽灘孕育「江南稻香」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人工插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6月5日上午,迎來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節氣芒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呈現一片奇觀:以「中華拓荒人海水稻『十百千工程』」為主題的首屆格爾木市鹽鹼地改良與高寒耐鹽鹼水稻示範基地插秧儀式在此正式啟動。
如何在荒灘戈壁上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探索農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是格爾木市在改革創新道路上奮勇疾馳的新實踐。成功培育出高原寒地第一株「海水稻」,標誌著格爾木市在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也是深入推進格爾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這次以鹽鹼地改良與高寒耐鹽鹼水稻示範項目為主要依託,探討改變傳統農業的新型實施方式和鹽鹼地改良過程中耐鹽鹼水稻的同步推進,是推進農業發展、智慧融合的一次盛會。
來自袁隆平院士海水稻青島團隊——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吳占勇博士看著一株株水稻在田地里「挺直了腰板」,他感慨道:「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全國三省四地正同時舉行著海水稻插秧活動,我們的團隊秉承袁隆平院士『億畝荒灘變農田』的目標,於2008年在全國展開了『中華拓荒人計劃』的全面布局,今天插秧的基地是我們首個在全國高原地區的海水稻實驗基地,我們希望通過一到兩年的實踐,在此進行不同的鹽鹼地改良實驗和不同的海水稻品種的篩選,做到今後在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的推廣,對優化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做出積極的貢獻。」
此時,身為技術支持人員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植保經理張國東穿著膠鞋、手推著插秧機正在田地里忙著指導插秧工作,他說:「在格爾木種植海水稻最大的困難就是氣候問題,我們了解了近十年這裡的氣溫變化,選育了十七個品種進行種植,通過技術手段先在溫室大棚里育苗來解決氣溫較低的問題。此外,長時間的日照也會拉長海水稻的生長周期,下一步我們會再重新根據生產情況進行選種,直到培育改良出適合高原特性的品種,達到高產、穩產、優質的經濟效益。」來格爾木市已有一個多月的張國東每天都要花費近十二個小時忙碌在海水稻種植基地,他堅信只要摸著石頭過河,就能在實驗中發現「奇蹟」。
儀式結束後不久,參觀者們的好奇心和熱情都未減半,大家跟著青海昆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海永存的腳步,再一次走到田地旁,一邊觀看著插秧的過程,一邊和身旁的人積極討論。海永存笑著說:「這插秧可不比我們種藜麥,要注意的地方多著咧,就這一百畝試驗田光是平整土地和挖通水渠就花了我們兩個月的時間,一天下來,機械加人工就能完成25畝左右的工作量。」
自稱是「新農民」的青海昆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嫣然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她激動地說:「作為海水稻種植的實施單位,我們將把創新發展柴達新型農業作為發展目標,打造高原海水稻產業生態圈,提升土地效率和農業效益。」
經深入研究格爾木市獨特的自然環境後,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利用育種和種質資源方面的技術優勢,通過自主研發的「四維改良法」技術,從要素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作物四個方面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鹽鹼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並打造出「鹽鹼地改良 海水稻種植 數字化農業」的新模式。
海水稻百畝示範基地將作為新的起點,逐步輻射格爾木市以及青海省其他區域,為高原農業生產再創新路。待夏去秋至,便可見證格爾木市第一株「海水稻」的收穫,品味「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喜悅。
作者:王菲菲 文/圖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