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早人們紀念屈原投入汨羅江的是甜粽子還是咸粽子?

最早人們紀念屈原投入汨羅江的是甜粽子還是咸粽子?

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聽到楚國亡國後,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當地百姓為了不讓水裡的蛟龍吃屈原的尊體,包粽子投入江中供蛟龍食用。於是每到端午包粽子這個習俗就代代流傳了下來。

然而到現在北方有香甜的豆粽棗粽,南方更是有大肉粽蛋黃粽排骨粽,網友們的甜咸之爭一直持續到現在。那麼最早人們投入汨羅江祭祀屈原的是甜粽子還是咸粽子呢?

甜粽子or咸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用粽子祭祀屈原的傳說故事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說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百姓為了讓蛟龍不食屈原屍身,將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以祭屈原。但這本《續齊諧記》是本神話志怪小說集,裡面還有牛郎織女的故事張華識別斑貍精的故事等等,我們不能把它當做實際發生的事件。畢竟牛郎織女每年七夕鵲橋相會,但是誰也沒有真見過牛郎織女。

每年七夕倒是讓商人們賺的盆滿缽滿

有關於五月初五吃粽子(角黍)的記載更早,東漢《風俗通義》中提到「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嘗之。」在這時候人們還沒有用粽子(角黍)祭祀屈原,更多的是用來祭祀祖先。最早祭祀祖先需用牛頭,但是古代牛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而且春秋戰國時只有天子食太牢可以食用牛肉。那麼尋常百姓家只能用樹葉包裹黍米,紮成牛角的形狀來祭祀祖先。

現代牛角粽

那麼屈原又是在什麼時候成為端午的的祭祀對象並和粽子扯上關係的呢,經歷史學家考證,應該在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處於動亂年代,人們思念大義凜然、身死社稷的屈原,於是以角黍這祭祀祖先和灶神的莊嚴習俗來祭拜屈原,招屈原之魂、招故國之魂,祈求家國安定。從此,端午吃粽子祭屈原的說法,一代代沿襲了下來。

那麼最初祭祀屈原投入汨羅江的粽子也就是這種菰葉(茭白葉)包裹黍米(大黃米)煮熟的粽子,口感上更接近今天北方的大黃米粽子。但也不是甜粽子,因為甜味在當時還是非常稀缺的。(屈原拿大黃米粽子蘸蜂蜜蘸白糖的願望破滅了)

這一點我們從現在的生活習俗中還能窺見一點歷史長河的遺存:直到今日,我國很多地方甚至是咸粽子核心區域杭嘉湖平原地帶,還有在祭祀的時候給先人供奉白粽子的習俗。(美食研究葉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屈原 的精彩文章:

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位女性之鄭袖:出生不詳,壞事做盡的心機美女
一個高風亮節的君子,能夠保持他們的人格和理想,不為身外物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