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和他的後裔們

曾國藩和他的後裔們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月十一日,在湖南長沙府湘鄉縣荷葉鎮(今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一個叫白楊坪的偏僻村莊,誕生了一位對晚清歷史影響頗大的人物——曾國藩。

曾國藩沒有顯赫的家世,直到他的曾祖父曾竟希和祖父曾玉屏這父子兩代人時,曾家才成為當地鄉間一個擁有100多畝土地的衣食無虞的小地主。他的父親曾麟書是鄉村塾師,屢試不第,43歲時方才進學,成為生員(秀才)。

據清人朱克敬撰的《瞑庵雜識》記載,曾國藩曾經跟其好友吳敏樹和郭嵩燾戲言,自己身後的碑文由這兩位執筆,但是要寫上這樣的話:「不信書,信運氣。公之言,告萬世。」

曾國藩一生確實運氣頗佳。曾國藩官運亨通,能被超常拔擢,一方面靠運氣,一方面得益於他自己的刻苦自礪、辦事幹練,更重要的則是得到權臣的賞識和提攜,這個權臣就是當時權傾朝野、身後臭名昭著的穆彰阿。

一、三甲進士入翰林,十年七遷躍升十級

曾國藩從小就發奮圖強,6歲從師入學,14歲應童子試,列為優等。後先後考了7次,到21歲才考中了秀才。

27歲那年赴京城會試,曾國藩考取第三甲第42名,賜同進士出身。

中了進士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但不容易做到大官。

當時的「終南捷徑」就是到翰林院鍍金——被點了翰林,升遷就會加快。

進士分為三甲,一甲的進士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他們一般在金榜掛名之後就會被授職為翰林院修撰、編修等職。二甲三甲的進士則必須通過再次「朝考」才能進入翰林院。

一般來說,三甲進士入翰林的幾率不大。可是,曾國藩的朝考成績卻出奇的好,列一等第三名。試卷進呈御覽時,竟被道光皇帝御筆勾為一等第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

兩年之後,曾國藩被授為翰林院檢討,秩從七品,相當於縣團一級。從此開始了他的京官生涯。

曾國藩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檢討,到1849年已升任禮部右侍郎——中央政府副部級官員。

十年七遷,躍升十級。曾國藩成為二品大員。

曾國藩官運亨通,能被超常拔擢,一方面靠運氣,一方面得益於他自己的刻苦自礪,辦事幹練,更重要的則是得到權臣的賞識和提攜,這個權臣就是當時權傾朝野、身後臭名昭著的穆彰阿。

穆彰阿是曾國藩1838年參加會試時的正總裁(主考官),因此兩人有師生之誼。因穆彰阿的賞識和關照,曾國藩的官職不斷得到升遷。

二、「曾剃頭」、「曾屠戶」渾號的由來

咸豐二年(1852年),朝廷令曾國藩到江西主持鄉試,曾國藩立即離京赴任。可赴任途中,得知老母故去,曾國藩只好回籍奔喪。

曾國藩回鄉後幾個月的時間裡,全國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太平軍的聲勢迅速高漲,威脅著清廷政權,清廷震動。而清廷所倚仗的綠營兵在跟太平軍作戰時不堪一擊,清廷急命各地趕緊興辦團練。

出處:《文史月刊》2012年第7期

作者:孟昭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每個民族都有一個自己心靈寄託的地方
旗人家的姑奶奶,誰都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