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網上辦,不見面!這套科技查新管理系統為科研人員減負

網上辦,不見面!這套科技查新管理系統為科研人員減負

王迎霞?通訊員?張?靜?黃?莉

抗擊新冠疫情的中流砥柱是科研人員,科研服務工作的有力支撐又是誰呢?

為科研課題和科技成果提供文獻依據的科技查新,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在疫情最兇險的時候,寧夏這項工作也沒有停。

然而,信息填寫時的冗繁、材料審核時的奔波,無不增添了科研人員工作負擔,更增加了病毒感染風險。

網上辦,不見面!為最大限度地保障科研工作正常進行,一套全新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統40天內火速研發,日前正式投用。

從此,寧夏科技查新工作告別持續近30年的手動模式,真正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辦事人不跑腿。

降低感染風險,加速研發進度

「請問是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嗎?我是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大夫,想過來做科技查新。」

該所信息資源科工作人員楊燕芳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大年初四,正是疫情最兇險的時候,她不太敢讓對方來,但又不能不讓人家來,「畢竟大家都很緊張」。

彼時,用戶要做科技查新,必須先拿著填好的查新委託單到信息資源科,溝通清楚項目創新的地方,如有修改,得拿回去重新列印蓋章,再送回到該科。去年,寧夏將科技查新納入自治區科技創新券管理系統,用戶還須登錄科技創新券平台申領創新券,需要再填表、列印、蓋章、掃描上傳。

「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戶得來回跑。很多時候,他們不可能一次填利索,需要跑好幾趟。」該科科長楊劍對此深有感觸。

楊劍從事科技查新工作多年,她說隨著國家對這一環節愈發重視,科室業務量逐年增加,最初每年只有一百多項,到2019年,全年受理總量已達649項。

意識到「讓信息多跑」是在去年年底,但這一想法當時並不成熟,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推進了新系統的開發速度。加上科技創新券實施後,兩個系統在銜接上存在問題,用戶普遍反映申報過程非常麻煩,這更加堅定了他們一站式服務到底的決心。

注重用戶體驗,流程去繁從簡

作為責任科室,信息資源科會同網路技術科立即行動起來。用戶體驗至上,這是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對他們的唯一要求。

主要負責人是信息資源科副科長康磊,他一邊忙著手頭日常工作,一邊擠時間琢磨系統設置。

3月初,恰逢2020年度寧夏衛生健康系統科研課題開始申報,為確保疫情期間查新工作正常進行,康磊對外公布了一個郵箱,讓申報人把所有資料發來,算是「網上辦」的過渡。

加速開發系統,刻不容緩!

然而,一項多年都沒有涉足的領域,哪能短期內一蹴而就?尤其讓康磊燒腦的,是將查新委託與創新券申領系統合二為一。

最先提出這一想法的,是該研究所黨總支書記魏青,她一直分管這項工作,對此感觸頗深。

「科技查新納入創新券後,兩頭都必須提供合同、蓋章,而在有些單位,蓋章特別耗費科研人員時間。所以我們琢磨,一定要把這兩個系統壓縮合併,為他們減輕額外負擔。」魏青說。

康磊形容自己就像一個裁縫,從板塊設置到功能定位,不停地與技術人員商量、修改、調試,「感覺一直在縫縫補補」。酷愛跑步的他,體能充沛一直是自己的驕傲,但那段日子,他坦言「每天回到家裡累得眼睛都發直」。

終於,持續了40天後,新系統於4月13日這天成功上線。

深化「放管服」,效果高效便捷

寧夏科技查新管理系統本來是為防控疫情研發的,但實效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它與寧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共享後台數據,用戶登錄後,系統會自動識別提取單位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基本信息。同時,在報告審核、報告下載等關鍵環節均簡訊告知委託人,並提供流轉記錄查詢,方便其掌握查新進度。

「管理員發現有人填寫不合格,打電話溝通,退回修改,對方再提交。一切合格後,這邊審核通過,他下載蓋章,掃描上傳,我們最後製作,報告生成,用戶下載就行。」康磊由衷地感慨,用戶不用來回地跑,比原來方便太多。

查新員梅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回,他針對固原市人民醫院的一份報告與對方電話溝通,那位醫生稱自己「不太方便」。原來,他剛從武漢抗疫一線回來,正處於隔離期。「那天他們醫院共申報了11個項目,如果這個系統沒有開發出來,他們肯定就耽擱了。」

目前,上線僅僅兩個月的寧夏科技查新管理系統,已受理全區80餘家單位各類科技查新項目205項。「對科研人員而言,新系統的確深化了『放管服』改革,給他們點贊!」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謝小亮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次!可抗8級地震!我國6層薄壁型鋼結構房屋通過實驗
建議留學生回國讀高職高專?委員:標題黨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