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5歲上海少女獲得國際數學大獎,卻拒絕採訪:可不能讓我媽看到

15歲上海少女獲得國際數學大獎,卻拒絕採訪:可不能讓我媽看到

出生於2001年的談方琳,在15歲那年就已經成為一位出色的女科學家,並憑藉其研究名揚世界,然而當時,她還是上海市的一名高中生。談方琳個子高高的,也很瘦,話不是太多,和任何一位普通的女高中生沒有什麼大差別。然而就是這位看上去高高瘦瘦的女孩子,卻讓無數同學和家長羨慕,成為了大家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成名的時候,談方琳就讀於上海華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她的研究項目是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對於我們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這些名詞可能讀起來都困難,然而這就是談方琳15歲的研究成果。

其實,談方琳早就對這項研究很感興趣了。在初中階段,她已經憑藉自己的階段性成果得到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的多項大獎。當時人民日報提到她,就用了「年少有為」這四個字,對她進行了高度評價。然而談方琳的學習方法很有趣,根據她的校長介紹,談方琳可不喜歡題海戰術。課下她從不參加輔導班,也不刷題。除了天分之外,其實談方琳得此成就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

如果說起談方琳的家庭,可能大家就不會把她的成功歸結為「天賦異稟」了。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原來談方琳的父親是談勝利,他是華師大數學系的特聘教授,1998年獲得國務院政府補貼,2001年獲得國際上的數學大獎。原來,談方琳在數學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於父親的教育。

在她小時候,父母就發現她對於數字有著非同一般的興趣。父母很樂於引導孩子,所以他們不僅僅讓談方琳享受到了上海地區最先進的教育資源,還經常帶她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增加她的知識廣度。初中時,談方琳對數論很有興趣,但是她父親並不是數論研究的專家,於是父親給談方琳找了一位自己的同事,對方也是教授,常常帶著談方琳解決數論方面的難題。正是有了這位教授的引導,才使得談方琳有了後來的成就。

談方琳小小年紀就很低調,當央視記者提出想要採訪她的時候,卻被她一口拒絕了。原來她是害怕被自己的媽媽在電視上看到,她自己不希望出名,只想要好好學習和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這樣的孩子不僅在學業上、學術上非常出色,在人生觀上也是非常的端正,明白在哪個階段做什麼樣的事情,而不會對出名有什麼迷戀。而這,就要得益於談方琳的家庭教育了。

很多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其實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父母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無力。孩子本是一張白紙,需要的是家長的精心呵護和耐心引導。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會背古詩、懂得解那些要花幾頁草稿紙的難題。也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能坐得住學習,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然,更沒有哪個孩子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阿諛奉承,如何獻媚討好。孩子怎麼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大人教育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武藝姝吧,家長看她在節目中出口成章,國學經典信口拈來,煞是羨慕,但是卻沒有想到她是如何做到的、她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武藝姝的父親是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但是即便事務繁多,他還是會在下午四點半就關掉手機,陪伴武藝姝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國學經典。長期積累,才有了「才女」武藝姝。

所以家長們停止抱怨吧,多看看自己的孩子,關注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多陪伴孩子,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曾許諾來中國數月,為何最終去了日本?他的理由充滿偏見
魯迅三兄弟中,他政治成就最高卻少有人知,建國後做到了副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