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靜守歲月深處的千畝銀杏——沭陽縣萬匹鄉銀杏村探訪

靜守歲月深處的千畝銀杏——沭陽縣萬匹鄉銀杏村探訪

宿遷網訊(記者 仲文路通訊員 呂述謖)耕地面積2978畝,其中1100畝都是銀杏,這個村名副其實,它就是沭陽縣萬匹鄉的銀杏村。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銀杏果從40元一斤到如今的1元一斤,銀杏樹彷彿一夜間跌落了「神壇」,很多種植基地選擇轉型,伐樹、賣樹成了這些曾經的「搖錢樹」如今的出路。銀杏村的人卻還固執地堅守著這片綠蔭。

銀杏村的銀杏林

6月初,暑氣漸起。走進沭陽縣萬匹鄉紅萬桑路西邊的銀杏林,時間彷彿一下子靜止了下來,太陽變得溫柔了,風兒也清涼起來,連呼吸都變得清新起來。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涼快?」帶記者走進這片林子的「嚮導」湯茂召笑著說道。

湯茂召是萬匹鄉銀杏村的村民,今年59歲了,用他的話說:「這片林子就像孩子一樣,當年村民親手將它們『迎』回來,又親手將它們栽進土裡,看著它們漸漸長大。

據湯茂召介紹,1987年,銀杏果每斤售價30多元,銀杏樹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樹葉都能賣錢。為了發展這一林果經濟,當時的沭陽縣多種經營管理局經過考察購買了近萬棵銀杏苗,綜合各地的水土情況最後將這些小苗栽種到萬匹鄉花園村。

「我們村以前就叫花園村。傳說村裡以前的地主家有一個特別大的花園,所以才叫花園村。」據湯茂召回憶,1987年冬至前,作為村裡技術員,他和村裡其他兩位工作人員乘車前往泰興拖回了近萬棵1至2公分的銀杏苗,每畝栽55棵,一個180畝的銀杏林便初具雛形。後來,銀杏村的銀杏樹越栽越多,「銀杏村」這個名子漸漸取代了「花園村」。

「至今,我都還記得那些小苗子才拇指粗細,竟然要5元錢一棵,特別的金貴。種下之後,我們就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萬幸的是:基本全部成活了。」湯茂召說,種下這些銀杏苗之後,他常常來看這些苗子,當時的銀杏果價值30多元一斤,一棵銀杏樹盛果期能結果幾百甚至上千斤,那真是數錢都要數很久,大伙兒也能因為這些銀杏樹過上好日子。每每想到這些,湯德位就高興不已。

1995年,銀杏村的銀杏樹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賣果子,村裡熱鬧極了!各地商販慕名而來上門搶購,銀杏果賣30元一斤,銀杏葉子都要賣2元多一斤,整個村子因為銀杏的成熟而歡欣鼓舞。」湯茂召說,到了1997年,銀杏樹到了盛果期,品質好的一斤漲到了40元一斤,當時一麻袋銀杏果就能換一台市價2400塊的「常州牌柴油機。

就在所有村民憧憬著這些銀杏樹能帶給他們更多的經濟效益時,由於國內銀杏樹的普及,銀杏果的價格開始走低。

「都說果賤傷農,我們這些銀杏也是,從40元一斤到20元一斤,再到7元至8元一斤,到如今更是低到了1元至2元一斤。這些年,為了節省採摘成本,有些人家寧願爛在地里,也不願意採摘。」村民湯景余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記者,他家也有3畝銀杏樹林,曾經銀杏樹也給他帶來過高收益,如今卻很少過問了,用他的話來說「不指望賣錢了。」

湯茂召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眼下,勞力成本每人每天要80至100元,而每人每天只能採到20到30斤銀杏,現在市場上銀杏普遍只能賣到1元多一斤,這樣一算就虧了。

一算賬是虧了,那這些樹是去還是留?

一邊呼吸著這片林子中的新鮮空氣,一邊走走停停,在林子最深處,一棵「樹王」正肆意生長。

「這棵銀杏樹也是1987年栽種的,長勢特別好。你看,我一個人環抱都抱不過來,預計樹圍超過2米了,前幾年還有人出價近2萬元,我們沒有捨得賣。」湯茂召親自「擁抱」了一下「樹王」說,雖然這些樹的經濟效益大不如從前了,但它們給了銀杏村一大片綠蔭,還能涵養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這些生態效益卻是不能忽視的。所以,銀杏村的人留下了銀杏樹,還積極為樹找新的出路。

為了拓寬銀杏銷路,幾年前,銀杏村村民們也跟著時代潮流對銀杏進行加工,並「觸電」銷售,村民湯江就是其中一員。

「銀杏再加工就是將採摘下來的銀杏製成乾果和果仁。七八年前,附近市縣的幾十家土特產店都與我有合作,逢年過節都是供不應求的。可是,五年前,銀杏乾果和果仁的銷量已大不如前。以往銀杏加工後銷售,一箱乾果能賣50元至60元,漸漸地只能賣30元。後來,由於國內銀杏樹種植量的不斷增加,銀杏的價格就一路下滑,銀杏太多了,市場飽和了。」曾經的銀杏村銀杏加工點老闆湯江說,如今,他已經轉行做起其他生意,但每次看見掉落在地上的銀杏果,仍舊覺得它寶貴,為它感到可惜。湯江希望銀杏村的銀杏樹能再次被「重視」、「重用」起來。

對於這片銀杏林的未來,萬匹鄉政府也有計劃。「接下來,我們準備大力開展旅遊文化招商引資力度,計劃招引資金5000萬,全面打造銀杏林觀光、旅遊、農家樂、住宿、產品營銷五位一體發展模式。依託千畝銀杏林,把銀杏村打造成為萬匹文化旅遊名片,帶動銀杏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沭陽縣萬匹鄉黨委書記沈愛春說,到那時,預計能增加就業崗位500個,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

「你看,這個葯叫『銀杏葉提取物片』,主要用於腦部周圍血流循環障礙;耳部血流及神經障礙等,主要成分都是和銀杏有關的……可見,銀杏是很有藥用價值的。」湯茂召說,銀杏村的老人少有得心腦血管疾病的,村民們猜測這和長期食用銀杏有關係。

深灰淺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韻最高。從古至今,銀杏因樹形美觀、果實藥用價值高而出現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銀杏村的人始終相信銀杏是個寶,看它春綠夏果秋葉黃、冬如哨兵守村莊,未來通過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增強這片林子的「後勁」,守住良好生態環境、過好幸福生活的信念歷久彌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杏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