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易激惹:抑鬱症患者自殺傾向的風向標

易激惹:抑鬱症患者自殺傾向的風向標

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成年抑鬱症患者的易激惹與自殺傾向具有強相關性,臨床中應重視及加以評估。

三項針對成年抑鬱症患者的研究,以及一項針對成年物質使用障礙(SUD)患者的研究顯示,易激惹與自殺傾向的相關性強度甚至高於抑鬱癥狀嚴重度與自殺的相關性。

「易激惹是成年抑鬱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研究仍不多,」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Manish K. Jha博士指出,「如果你去看現行診斷標準,就會發現易激惹並不是成年抑鬱症的主要癥狀;然而對於18歲以下患者而言,易激惹其實是最主要的兩個癥狀之一。」

本項研究於美國臨床精神藥理學會(ASCP)2020年線上年會發布。

臨床須重視

Jha博士指出,評估易激惹需要參考年齡,判斷個體的表現是否超出該年齡段的行為規範。

「易激惹最恰當的定義是:相比於同齡人,面對挫敗時更容易及更頻繁發怒的傾向。我有個兩歲半的兒子,如果他突然大發脾氣,跟他的年齡再匹配不過了;但如果我跟他做一樣的事,那就是易激惹了。」

為更好地理解易激惹與自殺傾向的關係,研究者回顧了三項針對成年抑鬱症患者的研究,分別為納入665名患者的CO-MED研究,納入296名患者的EMBARC研究,以及納入266名患者的SAMS研究。研究者還評估了納入302名成年SUD患者的STRIDE研究。

所有研究均使用簡明相關癥狀追蹤量表(CAST)評估受試者的易激惹,該量表為Likert五分制量表。研究同時使用簡明健康風險追蹤量表評估了受試者的自殺傾向。

分析顯示,易激惹與自殺傾向呈正相關,且強度為總體抑鬱與自殺傾向相關性的2-11倍。

具體而言,CO-MED(P=.011)、EMBARC(P

此外,CO-MED(P=.007)、EMBARC(P

與之類似,基線易激惹性更低,以及易激惹性改善幅度更大,在CO-MED研究中可預測28周時自殺傾向更弱,在EMBARC研究中可預測16周時自殺傾向更弱,在STRIDE研究中可預測36周時自殺傾向更弱。

Jha博士推測,治療易激惹有望降低患者日後出現自殺觀念的風險;他還認為,評估抑鬱症患者的易激惹程度「對臨床有用」。

專家觀點

作為針對本項研究的評估,貝勒醫學院Sanjay J. Mathew博士指出,本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以下觀點,即易激惹是抑鬱症患者相對常見且具有致殘性的癥狀。

「顯著易激惹癥狀的存在與更強的自殺傾向顯著相關,而易激惹癥狀的早期改善則與抗抑鬱治療長期轉歸更佳相關,強調了治療早期評估易激惹性的重要性,最好是在治療最初的2周內。」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ASCP) 2020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3002163, presented May 30, 2020

信源:Irritability Strongly Linked to Suicidal Behavior in Major Depression - Medscape - Jun 08, 20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