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

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

作者:趙慶泉

期待您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記得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圖文視頻分享給你。

歡迎轉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徐曉白,1909年3月出生,漢族,江蘇南通市人,中共黨員、民盟盟員,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1937年畢業於南通學院農科農藝系,歷任南通學院、蘇北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及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徐曉白先生出於對自然與藝術的熱愛,授課之餘,常製作盆景和觀摩他人作品,對盆景研究頗有心得。建國後,徐曉白先生大力倡導盆景創作與研究,創作出瀑布水旱盆景。在五十年代全國第一次花卉會議上,徐曉白先生提出了「盆景藝術」一詞,將盆景與藝術在概念上聯在一起,認為盆景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是「畫意與詩情」的結合,是「神似超形似,無聲勝有聲」,並指出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園藝知識,是很難創作出佳品的。這些觀點逐步為大眾所認同,對中國盆景的發展方向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1961年,徐曉白先生在擔任中國農科院盆景香花工作組技術指導期間,與周瘦鵑先生共同成功舉辦了蘇州盆景藝術展,有力推動了當時江、浙、滬一帶的盆景事業發展。他這一時期的作品《春江水暖》、《兩岸猿聲》、《疏林晨曦》,無不充滿書卷氣息。

改革開放後,徐老更潛心於盆景創作與理論研究,先後審議了《中國盆景藝術》,主編了《盆景》、《中國盆景》、《中國盆景製作技藝》等書,並發表了數十篇有關盆景論文;在八十高齡後,他還親自創作了《楓橋夜泊》、《北國春回》等一批盆景佳品。

徐老是我國盆景理論的帶頭人之一。他經過大量的史料考證,提出了我國盆景「濫觴於漢晉,形成於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近代一度衰落,現今正在復興」的觀點。他非常重視盆景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多次強調盆景作品應體現強烈的時代精神與鮮明的民族風格。他還根據自己的創作實踐提出樹木盆景「人工與自然結合,以自然為主;扎與剪結合,以剪為主;棕色與金屬絲結合,以金屬絲為主」的原則,認為山水盆景要「布局適當,配置適當,結合適當和選石適當」,主張盆景創作應達到「線條流暢、配合默契、造型完美、意境深遠」,以詩情畫意為最高標準。徐老還十分注重對盆景新生力量的培養,他最早在高校中開設盆景課,培養了大批青年盆景人才。

由於徐老對我國盆景事業的突出貢獻,他先後擔任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第一、二屆會長、首屆中國國際盆景會議主席、首屆中國海峽兩岸盆景名家研討會主席等職務。1994年,他榮獲由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迎來山花爛漫,留得松柏長青」(賀淦蓀教授題贈),這正是徐老事業與精神的寫照。

關注公眾號,

送《小型盆景製作與賞析》電子書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淺談石榴盆景壞果的抑制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