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論語》中哪些是孔子違心的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論語》中哪些是孔子違心的話?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 子貢說:「我不願意別人把他的觀點強加給我,我也不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孔子說:賜啊,這不是你能左右的。

這段話說明孔子也說過不情願的話,辦過不情願的事情。

在《論語》裡面哪些是孔子說的違心的話?哪些是孔子辦的違心的事呢?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翻譯: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假若做了什麼不對的事,讓上天厭棄我吧!讓上天厭棄我吧!」

南子是衛靈公夫人,當時把持著衛國的朝政,行為不端。孔子見南子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為了能推廣自己的思想不得不去見南子。

孔子見南子就是出於無奈而作的違心的事情。

孔子見南子不僅沒有得到子路的理解,還得到子路的埋怨,孔子的學生也不能理解孔子的良苦用心。

《論語》裡面還有這樣一段話: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翻譯: 陽貨想要見孔子,孔子不願意見,陽貨就送給孔子一頭蒸熟的乳豬。孔子在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訪他,卻不巧在半路遇到陽貨。陽貨對孔子說「過來,我對你說。」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卻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陽貨說:「不可以。」陽貨又說:「喜好參與政事卻又屢次錯過機會,這是聰明嗎?」陽貨接著說:「不可以。」陽貨說:「時光一天一天地消逝,歲月不等人啊。」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躲著他,但是陽貨抓住了孔子的弱點,知道孔子是最注重禮的,就給孔子送大禮。當時可能送蒸熟的乳豬就是非常重的禮,如果孔子不去回訪陽貨,那就是嚴重的失禮,陽貨就更有了攻擊孔子的理由。

孔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明知道是陽貨給他下的套,但是孔子還是違心的去拜訪了陽貨,還說了違心的話。

我們看《論語》也應該分辨孔子說的話那些是發自內心的話,哪些是有虛假的,哪些是場面話。

《論語》第七章述而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翻譯: 陳司敗問:「魯昭公知禮嗎?」孔子說:「他知禮。」孔子走出去後,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說:「我聽說君子不因關係親近而偏袒,難道君子也有偏袒嗎?魯君從吳國娶了位夫人,是魯君的同姓,於是稱她為吳孟子。魯君若算得上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把此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孔丘真幸運,如果有錯誤,別人一定會指出來讓我知道。」

陳司敗這個人在歷史上沒有詳細的介紹,只是說他是陳國的一個大夫,也算是一個高級官員了。

魯昭公是魯國的國君,孔子作為一個魯國的大臣,不可能和外人評價自己國君的缺點,也不可能在公開的場合批評自己的國君。

當陳司敗問魯昭公知道禮嗎?那孔子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這是孔子說的違心的話。孔子就是因為不滿魯國的統治者才帶領學生周遊列國的,這段對話就應該是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說的。

在這裡孔子說違心的話,我們不能說孔子虛偽,也可能孔子是出於安全考慮,一個大臣私下批評國君是非常危險的,或者說是出於禮的需要。

孔子作為一個聖人,他沒有堅持實話實說,從這裡我們可以理解孔子的智慧,孔子並沒有讓人直來直去說話,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自己的真理。

後來很多的儒家弟子並沒有理解孔子的這個思想,把不分場合的亂說話當做勇敢,很多儒家弟子把這樣的人當做儒家的楷模,是沒有理解孔子的思想。

三國時期的禰衡是一個歷史名人,禰衡和孔融是老鄉,孔融很欣賞禰衡,多次向曹操推贊禰衡。

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曹操大宴賓客,禰衡不換衣服上場,主管的官員呵斥,禰衡就現場脫掉衣服,赤身裸體站在那裡,又慢慢取過鼓史的衣服穿上,擊鼓之後離開。

孔融讓禰衡去給曹操賠罪,禰衡坐在大營門口,用大杖捶著地大罵曹操。曹操很生氣,把禰衡送給劉表,禰衡輕慢劉表,劉表把禰衡又送給黃祖。禰衡出言不遜使黃祖很難堪,黃祖就斥責禰衡。禰衡更是大罵,黃祖一怒之下下令殺了禰衡。

有人認為禰衡是優秀的儒家弟子,類似禰衡的儒家弟子還有很多,持有這樣觀點的人是沒有正確理解孔子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一句「粗話」,卻流傳了2000多年,如今成教授的口頭禪
我們因為這四點冤枉孔子跟儒家,眾多學者:確實錯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