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龜年的一生,看大唐怎樣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一、出生音樂世家,三兄弟名滿京都
我叫李龜年,出生於邢州柏仁。我有兄弟二人,自幼學習音律,彭年喜歡舞蹈,我和鶴年喜歡音律,憑藉從小的音樂功底,我們略有名聲。
《明皇雜錄》記載:「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
這時候的音樂,由於別的國家的遣唐使越來越多,音樂的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我的願望,就是能融合更多的音樂元素,為我所用,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來。
有一次參加岐王府的宴會,在宴會上。我冒昧表演了一段作品,在原本音樂九部的基礎上,加上了龜茲樂和鼓樂,一舉奪得了岐王的信賴,因此也常常到岐王府去演奏。
「於東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於公候 。宅在東都通遠里,中堂制度,甲於都下」(《明皇雜錄》)
岐王府來飲宴的都是皇親國戚,出手闊綽,於是我們三兄弟越來越富有,在長安購買了很多房產,氣派之豪華,比某些王公貴族的還要好,甚至後來一度成了長安最好的宅院。
三金趣評:這個時代,唐朝經濟繁榮,文化鼎盛。周圍各個國家都派遣使者駐紮於長安,文化的融合程度達到歷史頂峰。就音樂來說,漢朝時期將樂曲分為七部,隋煬帝擴展到九部,到了唐太宗時期,補全至十部,即燕樂伎、清樂伎、西涼伎、天竺伎、高麗伎、龜茲伎、安國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國伎。
其中以燕樂伎為首,且擁有「景雲樂」、「慶善樂」、「破陣樂」、「承天樂」等四部氣勢磅礴的舞樂,演奏場上均用為開端,後來便把十部伎總稱為「燕樂」。而「燕樂」,又是我國戲曲的前身。所以「燕樂」的發展,為我國的戲曲奠定了堅實的音樂基調。
從音樂就可以看出當時唐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放眼古今,無一朝代能達到此程度。此時的唐朝風格開放,是世界文化、經濟中心。各國都爭先來長安學習先進的知識文化和社會制度。說長安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一點也不為過。
二、入皇室伴君左右,貴妃生日獻禮《荔枝香》
完全沒想到,我們三兄弟遊戲之作,順手改編的《胃川曲》竟然能得到玄宗陛下的賞識,召見我們,讓我來擔當宮廷的樂師頭領,負責宮廷音樂的排練,實在是受寵若驚。 「尤妙制《渭川》。特承顧遇」
玄宗皇帝真的是很喜愛音樂,每次我排練的音樂他都會攜貴妃前來欣賞。有不足之處就會指出。同時,因為身處皇宮,各國的音樂隨處可見,我也吸取各國音樂的長處,比如大食音樂的遼闊,新羅音樂的整齊等等,融合到大唐音樂之中。有站著演奏的,有坐著演奏的,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有時候也會給各國遣唐使演奏,每次都能得到滿堂喝彩。
」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五日至都。天寶四年夏,荔枝滋甚,比開籠時,香滿一室,供奉李龜年撰此曲進之,宣賜甚厚「
轉眼,來到了貴妃三十歲生日。玄宗皇帝要求我們作出一首極好的音樂,作為貴妃娘娘的賀禮。我指揮樂隊排練了半年之久,終於排練出了一個讓人滿意的作品。但是我一直想不出好曲名匹配此曲。
晚宴即將開始,絞盡腦汁仍然毫無頭緒。突然一股極為香甜的香氣圍繞在我的鼻尖,原來是玄宗皇帝加急從南方運來的荔枝到了。應了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看著這不遠萬里送到,依然香氣撲鼻,清新無比的荔枝,我忽然文思泉湧,曲名脫口而出——《荔枝香》。
聽到這曲名,陛下和貴妃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知道我這個名字是取對了。這一晚,荔枝香圍繞鼻尖,《荔枝香》繞樑不覺,相得益彰,君臣共歡。
三金趣評:
唐代宮廷根據樂舞的特點和演奏形式,把它分為「立部伎」和「坐部伎」兩大類。立部伎,在堂下站立演奏,擂大鼓;加金鉦,舞者多達六十人到蘭百八十人,聲域宏廣,氣勢磅礴。坐部伎,在堂上坐著演奏,不用鼓鉦,舞者大抵三至十二人,金石絲竹、細樂聲聲,幽雅清新。
在音樂的融合上,我們就能看到唐朝文化氛圍的包容。各國在派遣遣唐使來唐朝的同時,也加速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可謂一舉兩得。
這時的玄宗李隆基已經沒有了剛即位時的雄心壯志,他自認為成就已經達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開始放縱起來。此時宋景已死,李林甫開始走上政壇。雖然仍有番邦來朝,但恆羅斯一戰損失安西都護府,使得大唐兩年不能染指西域。最重要的是,這次失敗讓國內的反叛勢力看到了唐王朝的虛弱,蠢蠢欲動。
三、伴詩仙成名曲《清平調》,諷祿山可嘆唐皇昏庸
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近些年頻頻出入皇宮,與唐皇貴妃相處甚歡,甚至以乾兒子自居。但是他在離開唐皇后總是神情倨傲,除了宰相李林甫誰都不放眼裡。曾曰:「我對天子亦不恐懼,惟見李相公則悚懷」。如果聽到李林甫怪罪他,他就會惶恐說:「阿與,我死也」。
我總覺得他那個憨厚的外表下有著不可告人的陰謀。我也多次在唐皇面前借著唱歌來學安祿山的樣子,逗唐皇貴妃開心。甚至在戲裡唱出了這句「阿與,我死也」,唐皇總是一笑了之,看來他根本沒把這個事放到心上,我第一次為自己只是個歌者而感到悲哀啊。
三金趣評:
對於衰敗的唐朝來說,安祿山與李林甫的出現加速了其滅亡的時間。此時的唐王朝,完全沒有了唐玄宗李隆基剛即位時候的銳氣,朝廷上任人唯親,朋黨嚴重。軍事上重用胡人將領,甚至安祿山一人身兼三鎮節度使,這與西漢末年何其相似。西漢末年國內胡人的部隊甚至比漢人比例還要高,胡人到達漢朝都城甚至都不用扣關。兩個鼎盛王朝犯了同樣的錯誤,可嘆歷史輪迴。
四、避戰亂南下江南,見故人詩嘆唏噓
果然沒過久,安祿山叛亂。誰也沒想到來勢如此之快,反叛如此之疾。竟然把玄宗皇帝逼到了川中。而途中的馬嵬驛事件,更是讓唐皇貴妃陰陽兩隔。叛軍殺入長安,我趁亂跑出了長安。
見北方實在是戰亂紛飛,難以生存,只能南下江南避禍。每次唱起以前宮廷里的歌曲,就悵然若泣。正應了那句」每遇良辰勝賞,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
此時故友杜甫也來到了江南,我們在岐王府曾有過一面之緣,現在在異鄉的巷子里相遇,站在一條沾滿青苔潮濕的石板路上,我與杜甫心裡均百感交集,莫名唏噓啊。詳談許久,杜甫為我揮毫寫下了一首詩,名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看著這首詩,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那個美好的時光,一切,是那麼熟悉又陌生。
我們分開以後,我又去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地,每次唱曲,都會想起長安的那些愉快的生活,都會想起唐皇貴妃那卓越的風姿,想起長安城的繁華似錦。都過去了,都不見了。現在剩下的,只有戰火紛飛,生靈塗炭,大唐啊,就這麼一去不復返了。正所謂
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三金趣評:八年的安史之亂,將唐朝徹底拽入了黑暗。以後的唐朝,黨朋之爭,割據,官宦專權。一步步將唐朝打落谷底。儘管有宣宗中興,貌似讓唐朝看到了興盛的希望,但歷史告訴我們,那也不過是讓唐朝晚幾年覆滅罷了。以後的朝代,再也沒有哪個朝代能達到唐朝在世界中的地位。封建社會的千年巔峰,就這樣划過了世間。
寫在最後:
唐代大家李龜年的一生,就是唐玄宗的縮影,也是唐王朝的縮影。唐玄宗李隆基剛即位時,堪稱千古一帝。對內推翻了武周的篡權,奪回了李唐正統。任用賢相姚崇、宋景,重視人才選拔,重視農業生產,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史稱「開元盛世」。對外重視邊疆管理,鞏固多民族統一,改革軍事制度,融合多民族文化。但是後期唐玄宗荒淫無道,不思進取。對內重用李林甫、楊國忠,政治腐敗嚴重。對外拓張失敗,恆羅斯一戰丟失西域主動權,讓各族看到了唐朝繁華下的虛弱。軍事上重用胡人,致使軍政一體的節度使大權多數由胡人掌控,為安史之亂埋下了最重要的禍根。從此再無大唐盛世,千年輝煌,一去不返。
文獻依據:
《長生殿》
《定命錄》
《舊唐書》
《明皇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