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芬蘭BT-42大頭坦克,多國零件拼湊,作戰性能一般

芬蘭BT-42大頭坦克,多國零件拼湊,作戰性能一般

BT-42坦克是二戰芬蘭使用的一種裝甲武器,它本身為芬蘭依靠繳獲的蘇式BT快速坦克底盤改裝,雖然性能稍有提升,但是在二戰中很快就過時,除了外貌像縮小版的KV-2,可以嚇唬敵人之外,實際作戰能力一般,與影視作品中的表現相比完全是兩回事。

芬蘭的拙劣改裝

在1939年的冬季戰爭中,芬蘭獲得了兩種武器裝備,一是繳獲自蘇軍的BT快速坦克,二是英軍贈送的24門QF4.5英寸(114毫米口徑)榴彈炮。

對於芬蘭來說,芬蘭本國缺少裝甲武器的研發能力,除了手中購買的少量維克斯輕型坦克等,投入二戰的裝甲部隊主要裝備繳獲自蘇軍的T-26、BT系列等坦克,這些裝備火力和防禦力都不足,已經難堪大用。參與「巴巴羅薩」行動的芬蘭為了滿足前線部隊的裝甲需求,開始對手中坦克進行改裝。

芬蘭選擇BT-7坦克的底盤,結合QF4.5英寸火炮,重新設計炮塔結構,最終製成BT-42坦克。

為了容納下這門尺寸增大的火炮,新的炮塔尺寸加大,火炮的俯仰保留了原火炮結構,而炮塔旋轉結構則保留了BT-7的布置;火炮的瞄準設備則是從繳獲的蘇軍76.2毫米野戰炮拆解下來。從正面看和KV-2重型坦克的大尺寸炮塔有幾分相似。

整個坦克重15噸,採用3人車組,車長兼通信員、裝填手兼炮手和駕駛員,最大行駛速度53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375千米。

由此可見芬蘭改裝的BT-42,與原型BT-7相比,在裝甲防護和機動性上沒有什麼變化,只不過用一門榴彈炮取代了原來的45毫米坦克炮,加強了對步兵的支援能力,卻削弱了反坦克能力,稱它為突擊炮更為合適,其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亮點,而且數量太少,只有可憐的18輛。

性能一般的BT-42

作為BT-42的大殺器,那門QF4.5英寸火炮為英國在一戰前研製成功的火炮,重量將近1.5噸,採用分裝式彈藥,炮口初速度306米每秒,最大射程約6千米,雖然二戰英軍也曾使用,但是性能已顯得落後。

為了提升該炮的反裝甲能力,芬蘭利用成型裝葯技術研製了破甲彈,原本認為將對蘇軍坦克形成威脅,豈料實戰中居然有18發炮彈未能擊毀T-34的戰例,也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除了火炮不行,BT-42的裝甲防護也很差勁,車體裝甲繼承了BT-7的防禦力,正面裝甲只有20餘毫米厚。至於那座巨大的炮塔,為了不過分增加重量改變坦克重心,炮塔裝甲等均很薄,只有十餘毫米,突出炮塔前方的復進裝置原計劃覆蓋4毫米厚鋼裝甲,但是工廠生產時覺得實在是寒磣,加厚至5~10毫米。

儘管如此BT-42的整體防禦力仍然十分有限,僅能抵擋輕武器射擊,連蘇軍裝備的反坦克槍都可以對它造成威脅,更不要說專業的反坦克炮或者坦克。

在坦克內部,雖然增大了炮塔結構,但是為了容納火炮和分裝式彈藥,炮塔內空間已經非常小,加上火炮俯仰機構和炮塔旋轉機構各自獨立,炮手只能逐一操作,車長和炮手兩人忙得不亦樂乎,間接的削弱了作戰能力。

結語

總的來說芬蘭改裝的BT-42坦克,和當時其他僕從國自行改裝坦克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在大戰中艱難維持軍隊作戰能力,屬於無奈之舉。

在二戰中後期,芬軍手中原本就不多的BT-42和其他的裝甲武器一樣,已經無法抵禦蘇軍的反攻,為了維持盟友的戰鬥力,為自己拖延時間,德軍向芬軍提供三號突擊炮,替代了BT-42,戰後僅保存一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ASU-85自行反坦克炮,不只空降殲擊車這麼簡單
將二戰德國的坦克,和它對應的動物放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