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壽滄浪水邊找尋屈原足跡

漢壽滄浪水邊找尋屈原足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省文物考古所考古工作者特別向公眾開放考古工地——常德市漢壽縣老墳山墓群,並在現場仔細講解,帶領大批文物愛好者共同尋找曾在戰國晚期來到漢壽的歷史文化名人屈原的足跡。

漢壽老墳山墓群位於株木山鄉全賦村。為配合常益長鐵路項目建設,省考古所聯合漢壽縣文物局對項目涉及的老墳山墓群區域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涉及的墓群區域面積約16000平方米,分布於相鄰的三處山丘之上,現已發現墓葬176座、與墓葬同時期遺址1處。截至13日,已發掘墓葬111座,其中有100座戰國中晚期墓,另有西漢墓11座。出土器物600餘件(套),其中陶器487件(套)、銅器99件(套)、鐵器6件(套)、玉石琉璃器8件(套),取得重要考古收穫。

 與屈原對話的漁父是否葬在漢壽?

在考古工地,一位龍姓的當地老人告訴記者,漢壽原名龍陽。十二生肖中的辰就是指龍,龍陽在古代也叫辰陽。屈原的著名詩作《九章·涉江》中有「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屈原流放湖南時去過漵浦,在去漵浦前還到過今天的漢壽。

考古項目負責人、省考古所業務辦主任何贊站在一處戰國晚期墓葬旁告訴記者,這裡有兩條小河,一條叫滄水,一條叫浪水,合稱滄浪水。屈原的《漁父》中便有名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現在來到傳說中的「滄浪水」流過的考古工地,何贊說:「這些被滄浪水環繞的墓群有100座墓與屈原流放湖南的時期幾乎在同一個時代,與屈原對話的漁父是否也有可能葬在這片墓地中?我們不敢妄測。但對於所有墓葬的清理,我們均小心謹慎。即使有13座墓未出土任何隨葬品,我們依然認真審視。」

西湖古城是否辰陽古城?

何贊告訴記者,在株木山至聶家橋一帶的丘陵之上,戰國至漢代的古墓葬密集分布,這也預示著在墓群鄰近區域應該存在對應的聚落居址。在漢壽縣城西側6公里處有一處古城址(現暫定名西湖古城),這裡應該是戰國至漢代時期的縣治所在。老墳山墓群作為漢壽縣戰國至漢代墓群的一部分,其距離西湖古城直線距離約8公里,距離較近,且老墳山墓群規模較大,推測墓群墓主生前應為西湖古城的居民。

不過目前考古工作者對西湖古城的研究尚未深入,還不清楚西湖古城與屈原詩中所記的「辰陽」是否相關。何贊告訴記者,在古墓葬中,他們發現了一枚印章為龍的圖案,龍屬辰,但是否與「辰陽」有關,目前尚沒有發現任何文字的證據。

漢壽是湖南東西文化分界線

展示台按照墓中出土文物的時間序列排列。最遠處的文物標本是距今大約6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石器標本,證明漢壽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之久遠,這是本次考古的一項重大的收穫。

此外,在考古工地也發現了大批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標本。這些標本呈現出以堆子嶺文化為主的特色,此外也發現有大溪文化特色的標本。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解釋說,堆子嶺文化是以湖南湘潭縣堆子嶺遺址為代表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是湘江流域新石器文化譜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大溪文化則是分布於長江中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因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遺址而得名,散布區域包含今湖南澧水流域。漢壽的文物標本顯示,在新石器時代,這裡主要受到湘江流域文化的影響,但也有中國西南文化試圖融入。在文化地理上,湖南大體以雪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而在低丘平原地區的分界線究竟在哪裡,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究。郭偉民說,通過這一批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標本,似乎可初步判斷,以湘潭為標誌的堆子嶺文化與重慶為標誌的大溪文化的分界點似乎就在漢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屈原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從這個角度分析,屈原恐怕讓你失望了
愛國詩人屈原人生最後的遺言——潔身如皓月,不會如尺蠖一樣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