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高層齊聚陸家嘴論壇,傳遞資本市場與貨幣政策重要信號

金融高層齊聚陸家嘴論壇,傳遞資本市場與貨幣政策重要信號

2020年,註定是特殊的一年。於世界而言,疫情席捲全球,衝擊經濟發展;於中國而言,迎來「十三五」收官;於上海而言,是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之年。

在此背景下,6月18日開幕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吸引了諸多關注。論壇期間,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來書面致辭,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回應了當下有關國際合作、貨幣政策、金融對外開放等一系列熱點問題,並釋放了相關信號。

劉鶴指出,「我們仍面臨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但形勢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他還表示,要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同時,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出台和落實金融改革開放舉措。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致辭表示,上海將持續提升服務能級,朝著具有更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邁進,進一步打造金融開放的樞紐門戶,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進一步加強金融生態建設,吸引更多全球金融機構落戶上海。

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6月18日上午在滬開幕。圖片來源:東方網

深化全球合作

年初以來,席捲全球的疫情給經濟發展造成較大衝擊,在經歷了短暫復甦後,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增長持續放緩、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在此背景下,開放合作被放到了更高位置。

劉鶴在論壇致辭中就提到,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更加重視以人的生命健康為中心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要更加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更加重視全球合作和保護產業鏈的完整穩定,要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也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只有全球經濟體系保持開放和互通,各國才能取得發展和繁榮。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建建設性合作模式,以共享全球機遇、分擔全球責任,在以開放、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框架下,讓貿易、資金和創新創意自由流通。

新加坡和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目前正圍繞人民幣業務、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新的渠道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新交所未來有望推出掛鉤中國債券的指數產品等,同時更多中概股和其他中國企業到新交所上市也值得期待。

在深化合作推進過程中,各國政策如何實施是關鍵。郭樹清表示,國際社會要加強溝通協調,儘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減少不利影響。比如,大型經濟體應當主動考慮自身政策的外溢效應,自覺平衡好內外部影響。

「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聯儲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央行角色,對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制定政策時過於『內向』,就有可能侵蝕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也很可能會透支美元和美國信用。」郭樹清說道。

他還指出,目前,不少國家和地區還在謀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議大家三思而行,應當為今後預留一定的政策空間。「中國十分珍惜常規狀態的貨幣財政政策,我們不會搞大水漫灌,更不會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

除了深化國際合作,在易會滿看來,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所在。他強調,凡是危機中應對比較有效的國家政府都能果斷出手,通過財政、貨幣、金融穩定政策的組合拳,及時紓困止血,穩定市場預期。

此次疫情之中,國內的資本市場就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實現了常態化運行,重點領域風險呈邊際收斂。一方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推進,外資總體保持凈流入,數據顯示,5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301.11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入83.24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217.88億元,持股市值也由4月末的1.45萬億元增長至5月末的1.52萬億元;另一方面,各方合作強化,金融治理效能提升,監管更具彈性。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穩就業保企業

推進開放合作的同時,我國對內也在不斷加大金融支持,「精準滴灌」企業。2020年上半年,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多措並舉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持續加大融資支持,穩步推進復工復產。

比如,央行實行了三次降准,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台小額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銀保監會加強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銀行安排信貸規模比去年多增近1萬億元,另外,新增1000多億元轉貸款規模,主要提供給中小銀行,特別是互聯網銀行,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如今,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六保」、「六穩」成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尤其是穩就業保企業。

這就需要,「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劉鶴在致辭中提到。

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較為「低調」的操作,如縮量對沖本月到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未下調政策利率等,引發了市場對於貨幣政策變化的爭論,有觀點認為,貨幣政策出現邊際收緊,特別是自5月中下旬以來,隔夜資金利率出現快速上升,再度回升到2%以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分析稱,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的變化和調整主要是為了抑制資金的空轉和套利行為,目前從貨幣政策總量上來看,在降准、再貸款等政策工具運用下,基礎貨幣整個投放市場的流動性仍較為充足,不過當前的關鍵在於暢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劉鶴也強調,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要適應各類市場主體需要,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各種堵點,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結構,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製造業貸款比重。

今年以來,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場主體等方面,央行已通過數量型的貨幣政策工具,擴大總量供給,重點解決融資難問題。展望下半年,易綱表示,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但他也強調,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範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後遺症」,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另外,郭樹清表示,銀保監會將從五個方面開展穩就業保企業工作,一是進一步鼓勵銀行與政府加強合作;二是強化政策性金融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三是更好地發揮保險特有的抗風險作用,同時保險機構要加大對企業中長期債券的投資;四是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更積極的作用;五是採用多種金融工具打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出發」

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階段性收官之年,也是新的起點。劉鶴稱,上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在新的發展階段,上海的金融、科技和產業潛力巨大。

業內的共識是,不管是從金融市場的規模和效率分析,還是從金融機構齊聚程度、金融法治法規體系等方面判斷,上海均已具備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徵,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逐漸從「建起來」走向「強起來」。

不過,也有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要在對外開放方面取得更多突破,目前,境外投資者在要素市場的參與度還不算很高,儘管股市和債市交易量位居前列,但境外投資者持有量佔比低於一些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因此,在岸市場還需進一步開放,以提高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度。

加快推動在岸市場開放,不僅將有助於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還將有助於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國際輻射效應。對此,相關部門已有行動,如近期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整合債券市場投資渠道,取消QFII、RQFII額度管理,擴大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試點,監管機構放開外資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等。

如今,立於新起點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又將如何前進?易綱給出了答案,他在論壇上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繼續重點建設五個中心,即金融資產的配置中心、人民幣金融資產風險管理中心、金融開放中心、優質營商環境示範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

李強稱,上海將朝著具有更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邁進,進一步打造金融開放的樞紐門戶,大力推進全球資產管理、跨境投融資服務、金融科技、國際保險、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等中心建設。

潘功勝亦提及,要支持上海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金融中心,支持上海率先實現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加快推進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場開放。比如,支持上海發揮人民幣資產發行和交易中心的獨特優勢,創新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拓展人民幣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滿足全球各類投資者的投融資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在上海將有更多改革創新舉措先行先試。

「上海正努力打造擴大金融開放的新高地,由衷希望上海立足自身優勢,大膽開拓,不斷創新,在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方面進行新探索,在引領未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劉鶴對上海如此期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對話食品安全專家鍾凱:七問三文魚病毒這點事
阿斯利康被曝接洽吉利德談併購,業內認為可操作但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