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成為榜單必備款?小新 Air14 2020 銳龍版評測體驗

如何成為榜單必備款?小新 Air14 2020 銳龍版評測體驗

說小新Air14 2020 銳龍版是目前討論度跟推薦度最高的筆記本型號之一應該沒有異議吧?採用了AMD最新的ZEN2架構處理器,全面均衡的配置跟「3999」的首發價,把「水桶機」的標準從五千檔位拉到了四千不到的價格,也難怪因此獲得這麼高的關注。

記得ZEN、ZEN 兩代低壓銳龍本我也都有體驗過,而3999這個價格段算是低壓銳龍本一個關鍵價位段,之前這個價位段基本配置就是R5 8G內存 256G SSD 低色域 IPS面板,而到了2020年的現在,這個標準也進化到了R5 16G內存 512G SSD 高色域 IPS面板的全面配置進化,這樣的進化能帶來怎樣的使用體驗提升?

1.38kg 16.9mm機身

上一代銳龍版小新air14自己好像是沒摸過,不過感覺小新air14還是聯想那套比較熟悉的設定,全金屬機身,直線條 楔形面處理,外觀感覺精神的同時又加強視覺輕薄感。實際整機厚度算薄但不是特別薄,也因此整機不會有那種軟趴趴的的感覺。因為畢竟3999的價格,加上已有的配置已經很高,所以自己一開始對機身工藝或者細節本來也是沒有多高的預期,實物到手的感覺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深灰色的配色也深得我心,機殼表面的磨砂工藝在這價位也算不錯了,顆粒感不會太粗、亮。

機身最大的開合角,不能180°平放有點可惜跟意外,因為180°平放基本是聯想筆記本的設計DNA了。

C面鍵盤區域,聲音單元也很時尚的放置兩邊,觸摸板大小跟滑動精度算OK,按壓手感一般;鍵盤有兩檔背光,手感偏軟。這套組合用起來我個人出門不帶滑鼠是基本沒問題。

屏幕邊框,走的是實用性設定,應該算兩面超窄 兩面窄邊框的組合,攝像頭升級了物理私密開關設定,這點很好。

電源鍵同時也是指紋識別按鍵,不過個人不是很習慣這種條狀,感覺還是圓形的用起來觸感比較明確。

機子還支持開蓋自動開機功能,加快了使用的便利性,指紋識別速度也是OK的。

IO介面,右側是兩個USB3.2 gen1 A口,還有一個全尺寸SD讀卡器(感動);左側是一個全功能Type-C口(支持充電),HDMI口跟音頻口。介面組合我感覺是實用性非常好了,沒得黑。

金屬D面,楔形設計,所以在側面看起來整機看起來會更薄。主要進風口也在底面,所以折騰輔助散熱的要針對性選擇。

附帶的65W電源,雖然依舊長得跟傳統DC電源差不多,實際輸出口已經變為C口了,所以實用性高了許多,體積大小比常規移動電源也不會大太多(對比的是Anker USB-C100W四口充電器 ),機子也支持常規PD電源充電,(我這也是用Anker USB-C100W四口充電器 實測),也算解決了上1、2代機型的一個設計遺憾,出差可以少帶一個充電器了,而且我也試過用18W PD移動電源,也是可以充上,當然如果你想要邊充邊全性能最好還是配置一個功率稍高的。

讓人尷尬的R5 4600U

個人可以算從AMD再次回歸筆記本市場,從ZEN、ZEN 到ZEN2一路看過來,所以對這三代性能表現的變化都有比較切身的感受,從一開始的驚喜(搞定了續航),後面開啟趨於穩定,到現在的性能大爆發,短短兩年AMD確實給筆記本市場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如果是老玩家也應該了解,這是AMD從未有過的表現(以前基本都是受限於功耗,哪怕是K8的高光時刻)。

這次之前已經測試過了R7 4800H,當時性能表現確實足夠爆炸,而R54600U也幾乎一樣,在實測性能表現上面幾乎無可挑剔。

小新三種散熱模式也帶來了不同的功耗性能釋放模式,下面測試會統一用野獸模式,也就是最高性能。

對比前兩代低壓銳龍,這一代性能提升幅度是巨大的,甚至對比上一代都有翻倍的提升,同時相對應的還有讓同為6C12T的競品會很尷尬,甚至包含標壓版的U。當然這一部分原因也有聯想一直特別擅長的功耗釋放優化。可以這樣說,除了更高一階的8C16T的U,其它同規格的U都對它產生不了壓力,更何況3999的價格。

娛樂大師已經可以跑到近30W了,而ZEN那一代記得是15-18W,ZEN 那一代差不多是20W,都是雙通道。

blender也可以跑到27分鐘了,同樣6C12T的台式機大概也要22分鐘。

我手上這台小新AIR14配置的SSD的西數的SN730,也是跟970EVO、SN750類似級別的高速NVMe SSD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14.2版本後加入了對AMD AMF硬體編解碼器的支持,為了測試開啟跟關閉的差別我分別測試了兩種情況,分別是8分28秒跟16分20秒,接近一倍的差距,所以雖然自帶的核顯有些人會覺得偏入門雞肋,但實際只要軟體支持帶來的加速效果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另外這邊還有可以參考的就是關閉硬體加速之後,其實更加考驗的就是CPU運算能力。而R5 4600U能跑到16分鐘其實也很BT了,這之前同規格的標壓i7 部分也會跑到這個時間,而同為低壓的i7 10710U雖然時間可以跑到15分鐘,但那是Pr之前就支持Intel的QuickSync,默認開啟硬體加速了,所以你可以想像R5 4600U有多強了。

遊戲性能:大概比上一代提升1、2檔

對於R5 4600U核顯部分,其實我關心的就只有一些專用軟體的支持問題,不過這邊還是照例看下遊戲部分有怎樣的提升。R5 4600U 採用Vega 7架構,6組CU共計384SP,默認頻率1.5GHz,受益頻率的提升,所以R5 4600U內置核顯的性能對比上一代低壓核顯提升幅度算不小

支持的視頻解碼格式,包含VP9、HEVC均支持

SPECviewperf13.0性能參考,算很入門級的水平,畢竟核顯

我這邊簡單跑了3個遊戲,分別是dota2、csgo跟絕地求生,都是1080P解析度(降解析度太傷畫質了),其中絕地求生最低畫質平均幀數為33幀,csgo高畫質45幀,dota2高畫質47幀,記得上一代跑一樣daota2高畫質平均是30幀,而當時沒測TSI主要也是平均幀低於30,達不到我覺得最低可接受的標準。所以這一代的核顯,雖然提升幅度沒有很大,但也是有所提升,不少競技型網遊實際你合理設置還是可以達到60的幀數表現。

補齊了屏幕的短板

之前3999價位的銳龍本最大的短板是什麼?其實不是性能,主要還是當時相關機型基本都只有低色域屏幕的配置。而小新air14這次升級了屏幕色域後,也才算真正的補齊了最後一塊短板。

不過要注意,這塊屏幕也並非完美或者說優秀,比如我手上這塊,包含色域覆蓋等表現大部分算OK的,不過色准明顯就一般了,所以購入小新air14的用戶,可以看下屏幕發色是否偏青黃,可以考慮租一個校色器來改善屏幕表現,這台機子還是值得優化的。

DC背光的設定也可以用得放心了

不斷的往危險邊緣試探的功耗

聯想系的機子目前對比其他家最大的優勢,大概就是在性能釋放上面的不斷折騰了,讓我想起了某個時間段的小米。小新air14也正是如此,前面性能釋放如此強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它的功耗設置方案,官方宣傳是野獸模式大概可以釋放26W的性能功耗,本身已經遠超標準15W了,但實際情況下如果你願意折騰優化散熱它會在26W這個標準上面不斷往上探,甚至達到34、37W,至少目前我手上這個版本固件是如此,整體功耗調節非常積極主動,而不是像其它家會故意鎖在一個比較保守的水平線,這樣的好處就是性能釋放非常完整強大,不過說真的,高速的時候聲音動靜確實比較大。

如果你介意聲音的話,也可以切換到智能模式,大概也可以跑到19W的性能釋放(節能模式大概就到10W)。

在野獸模式這樣的策略下,其實對機子本身的散熱器壓力是挺大的,這其實可以理解為官方超頻模式了,我這邊也實際連續跑R20測試對比了下,包含機子平放桌面不做散熱優化跟機子放在主動散熱底座散熱優化的對比,明顯優化散熱之後連續跑分會更強一點。

升級空間:整機可以替換的有無線網卡、一個2280的M.2插槽,還有一個2242的M.2插槽。內存板載,所以如果你不是真的卡死預算的話,真的最好16G內存起步,附帶的2242 M.2擴展插槽算聊勝於無吧,因為2242 SSD選擇面確實比較窄。不過看拆解圖也知道了,這機子內部真的沒什麼空間了,雖然是核顯機型。

這套單風扇、雙熱管的散熱表現還算比較穩定可靠,配合官方功耗策略會把整機溫度鎖在80℃以內

BT級的續航:內置電池56.5Whr,對於整機的續航我印象是很深的,記得昨天測試續航的時候,是我在加班掛著測試,到第二天中午睡醒,還有9%電量還在測試。實測用PCMARK10辦公模式 機子的節能模式,大概可以跑到接近12小時的續航時間,也算符合官方標稱,加上本身支持PD充電,這機子出門真的可以不用擔心沒電。

「3999」的優缺點

這邊討論優缺點的前提是價格。作為數碼玩家最擔心的大概就是產品的「停滯不前」,AMD 銳龍這幾代架構,不是沒有出現問題,但基本每一代都帶來了較大的提升,而到了ZEN2這一代,真的不管是性能還是續航,都超出了同價位的表現,這甚至反饋到具象的產品上面,小新air14也沒有停在上一代的配置然後做一個常態換代升級,從存儲配置、屏幕,到機體的細節(比如隱私攝像頭、全功能C口)都跟隨用戶喜好最了優化調整,甚至CPU也選了數框框愛好者最喜歡的R5 4600U,當然它也不是完美無缺,比如屏幕色准,用戶反饋的其他問題等,不過這些反饋到3999之後,依舊是一款值得上熱門的機型了,如果你要選購的話,記得選16G內存起步,另外注意購買渠道,該走正規售後就售後處理。

優點:

1.同價位極致均衡之選的配置,堪比親自手動選裝

2.性能釋放\續航足夠優秀

3.功能設計上面補全了上1、2代機型的遺憾(攝像頭、PD充電、屏幕)

4.品牌服務

缺點:

1.風扇高速情況下噪音較大

2.核顯的提升幅度沒有對標CP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入攝影坑:淺析 Sony A7M2 及初學者的乾貨分享
MacBook Pro 接顯卡塢打遊戲,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