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勞斯萊斯出產的裝甲車,陸軍瞧不上,海軍當成寶

一戰勞斯萊斯出產的裝甲車,陸軍瞧不上,海軍當成寶

羅爾斯·羅伊斯裝甲車,是一戰前夕勞斯萊斯公司在「銀色魔鬼」老爺車的基礎上研發而來的武器,一戰爆發後英國軍隊有少量裝備,陸軍一開始並不看重,反倒是海軍很積極的購買並投入實戰。

紳士不要裝甲車

也許是曾今排槍戰術思維根深蒂固,在一戰爆發前有很多陸軍軍官還沒有高速機動作戰的概念,依然認為士兵就應該抱團,抱著步槍靠雙腳一步步逼近敵人,直到壓垮對方。

與陸軍軍官這種「紳士」思維不同的是,當時以丘吉爾為代表的這些新海軍人士,或許是受海洋艦隊的作戰思維影響,他們對軍隊的機動和速度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看法,畢竟海上對決誰先完成艦隊編隊佔據T字上方,誰能埋伏一支高速機動的巡洋艦奇兵,將在戰鬥中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勞斯萊斯改裝裝甲車問世的時候,其實是在海軍服役,在一戰中才逐步被陸軍接受,專門的裝甲車開始大規模生產,得到正式列裝。

勞斯萊斯裝甲車

最初的勞斯萊斯裝甲車是用現成的汽車改裝而來,通過鉚接9毫米厚的鋼裝甲,在原乘客座位上方安裝一座小型的旋轉炮塔,內裝一挺.303英寸維克斯機槍,這種改裝比較粗獷,整車重量達到了4.6噸,雖說勞斯萊斯汽車的構架結實,能夠承受這樣大重量的改裝,但是機動性卻受到極大限制,只適於在道路條件較好的地區運動。

後來公司拿出了專業的裝甲車,雖說仍然是「銀色魔鬼」汽車的底盤,但是用裝甲板直接取代了車殼等結構,重量降低很多。

動力為一台6缸汽油機,輸出功率50馬力,裝甲車能夠達到最大96千米的公路時速。裝甲防護仍為9毫米鉚接鋼板,車輛原本正面的進氣口也被整塊鋼板遮擋,需要從底盤下方吸取空氣,駕駛員位置有小尺寸的觀察窗,無法露頭駕駛。火力還是一挺機槍。車內總共可以乘坐3~4人。

按照丘吉爾的看法,這些裝甲車能夠抵擋輕武器的射擊,具有較高的公路機動性,但是輪式的結構不足以馳騁在泥濘的戰場,火力也不足以撕裂敵人堅固的防線;所以這些裝甲車的主要任務就是沿公路推進,去破壞敵人的鐵路交通線、物資集散地、搞偷襲等,如果是面對裝備水平低下的對手,也可以用來正面對決。

這種思路和巡洋艦的海上作戰思路如出一轍,即避開敵主力,依靠自身機動性迂迴偷襲,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在敵人主力反應過來之前撤離,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在實戰中,英國陸軍逐漸體會到「真香定律」,畢竟在對手的水冷重機槍面前眾生平等,唯獨有鋼板防護的勞斯萊斯裝甲車既能有效打擊敵人,又能可靠地保護自己,出入有車代步,還時不時的給友軍火力支援,隔壁步兵班都「饞哭了」。

如果你以為這些裝甲車只能當坦克部隊的配角,那就大錯特錯了,當在中東戰區遇到「軟柿子」的時候,它搖身一變成了戰場的主宰,發揮了如坦克大軍般的作用,著名的「阿拉伯英雄勞倫斯」就是在1918年乘坐勞斯萊斯裝甲車進入大馬士革的。

參加二戰

一戰戰場證明了這些裝甲車的價值,戰爭結束後英國有大把的時間對它們進行技術升級。

因為車體結構限制,雖說到二戰前推出了好幾個改進型號,但是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增加一挺劉易斯機槍之類的,也有安裝反坦克槍的版本。

在二戰初期,英軍手中還有不少的勞斯萊斯裝甲車,它們被派往北非地區作戰,主要執行一些戰場偵察、巡邏、通訊等低烈度作戰任務,不久後被新的輪式裝甲車和十字軍等巡洋坦克替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蘇聯兩棲坦克T-40,本身性能不錯,卻生不逢時走錯了戰場
二戰元首的救星,簡陋至極的RSO坦克殲擊車,就是一輛平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