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每經專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王勇:打罵治不了未成年抑鬱症 親子關係是關鍵

每經專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王勇:打罵治不了未成年抑鬱症 親子關係是關鍵

每經記者:鄭潔 每經編輯:魏官紅

今年5月以來,多家媒體、自媒體報道了「大愛無疆」劇毒家教遊學營使用體罰、言語暴力等方式治療患有「精神疾病」未成年人的事件。

根據其官網,「大愛無疆劇毒家教」是一家號稱可以「治療抑鬱症」的機構,通過全國大講堂、分享會等方式吸納家長將孩子送進「正心之旅」遊學營進行「治療」。由於「治療方式」中含有精神、肉體暴力等被其稱之為「喝湯扒皮」的「懲戒」內容,多名學員向媒體表示對自己造成重大心理傷害,指責「大愛無疆劇毒家教」是翻版「豫章書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送孩子去「大愛無疆」遊學營的家長不少是高學歷、具有一定資本積累的「成功人士」,但多位學員將父母形容為「大愛無疆」的「幫凶」,也有網友認為學員父母很「愚昧」「將子女親手推入深淵」。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們也曾尋找藥物和心理諮詢等專業治療,但受制於所在地域醫療條件、自身對病情認知,以及與醫生、治療師的溝通問題,送孩子去「大愛無疆」是「走投無路」。

久病無法復學的孩子們又該怎麼辦?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醫師王勇。

攝圖網圖

早診斷早治療 藥物加心理治療是共識

NBD:針對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的「大愛無疆劇毒家教」用「懲戒」來「治療」多名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一事,這種精神和肢體暴力的方式對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患者有效嗎?

王勇:首先,使用精神和肢體暴力的形式是肯定不能治療精神疾病的。在精神治療的歷史上,精神疾病患者曾經苦不堪言,他們被視為魔鬼附體、異教徒或女巫,完全喪失基本的人權,被迫送進收容所等。為了拯救他們的靈魂,就得懲罰他們的肉體,所以懲罰一度成為「治療」精神病人的主要手段。但這種所謂的治療手段往往導致病人被折磨致死。直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比奈爾作為第一個被任命為「瘋人院」院長的醫生,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鎖、以人道主義態度對待精神病人,他親自打開了精神病人的手銬和腳鐐,把「瘋人院」成功地變成了醫院。

隨著精神醫學不斷發展,人們發現,許多精神疾病的病因主要來自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治療手段也提倡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對於未成年抑鬱症患者來說,體罰和精神暴力等於二次創傷,只是強制性地把未成年患者的情緒壓下去,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洩和處理,更容易加重病情。

其次,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應當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等作為輔助手段,這是全世界各大指南和專家們的共識。

最重要的,對於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只要能早期診斷和早期系統規範地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獲得較好的療效,減少複發的風險。起初抑鬱症的治療目標是癥狀改善,此後是要達到臨床治癒(癥狀基本消失並且社會功能基本恢復),而目前的治療目標是要達到早期臨床治癒,並且儘可能減少複發。

NBD:親子關係對未成年抑鬱症患者有什麼樣的影響?

王勇:親子關係對未成年抑鬱症患者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實從抑鬱症的病因來說,它是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生理方面包括遺傳、神經內分泌,神經生化、生物鐘紊亂、神經營養等因素。心理方面最主要就是和患者的早年經歷有關,包括親子關係、心理創傷事件等,比如親人離世、單親家庭、父母出軌、校園霸凌、被性侵等經歷都可能造成嚴重心理創傷。這些心理創傷早年沒有很好解決,往往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成年以後遇到類似經歷,童年的創傷可能就會被激發出來,甚至會出現精神疾病。

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比如網路成癮、熬夜、吸毒、賭博等也可能會誘發抑鬱症,所以抑鬱症的發病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未成年患者無法復學 治療應多管齊下

NBD:我遇到一些未成年人患者久治不愈,他們無法復學和參加高考,為何會出現不斷複發的情況?

王勇:首先,抑鬱症從臨床來說,複發率本身不算低,最重要的原因是患者依從性不佳。臨床研究數據顯示,第一次抑鬱發作後出現複發的概率大約是50%,第二次抑鬱發作後再次複發的概率達到80%,第三次抑鬱發作後再次複發的概率則接近100%。

為什麼有的孩子到後面看不好了?主要是依從性不佳造成的。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如果他的家長不重視這個病,不認為他是抑鬱症,覺得孩子是在「作」,那孩子治療的依從性就會很差。而且,我們在臨床中看到一種現象,對於未成年患者來說,抑鬱症跟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家庭的氛圍有關。

有些父母不支持孩子治療,為什麼?因為這些父母認為抑鬱症不是病,或者不願意接受。如果孩子有抑鬱症,父母從心裡會覺得自己有責任,這樣一來就不願意接受。尤其有些很強勢的父母,不會覺得是自己的錯,覺得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有些父母則和孩子缺少溝通。然而,孩子作為未成年人,他的治療是需要父母監督的,如果父母本身就很不重視治療,孩子可能很難治好。

最後,目前我國的精神衛生醫療資源相對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地區差異大。地處偏遠地區的一些患者,看病會相對困難。

NBD:很多家長確實不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病。從您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

王勇:對於很多人來說,精神疾病會帶給他一種病恥感。在很多人眼裡,似乎罹患抑鬱症就跟「精神病」掛鉤了。

此外,我國抑鬱症患者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人會表現為不典型的隱匿型抑鬱症,往往更關注軀體的癥狀,比如心慌、乏力、胃痛等,不願承認自己有情緒的問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越有地位的父母,往往越有控制欲,也更重視自己的社會形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鬱症,他們可能會覺得是自己沒教育好,可能會怕被別人知道,擔心別人的看法。所以他們可能會覺得,孩子得抑鬱症是很羞恥的一件事,不願意接受。

NBD:有一些因為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休學的孩子,他們復學後又會遇到很大的問題,這種應該怎麼辦?您對這部分孩子有什麼建議?

王勇:首先是要儘早進行規範的、系統的治療,去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或者精神病專科醫院就診。但是單純的藥物治療對未成年患者來說,可能難以達到完全康復,因為適合兒童青少年的精神類藥物有限,而且發病往往和心理因素、家庭環境有關,最好能配合心理治療,盡量規範治療,父母要對孩子的治療進行監督,提高他們的依從性,也要重視生物節律的調節,調整好作息。

對於未成年患者,家庭支持系統至關重要,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對孩子過度關注保護或者經常忽略孩子的感受,都會影響孩子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

因此,父母要盡量營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圍,現在很多家長工作都很忙,但還是要留出時間跟孩子溝通。像這種體罰、遊學營、培訓班之類的都是沒有用的,父母要去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靠打壓和懲罰。

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賈斯汀比伯被誣陷?女粉絲稱被其侵害身患抑鬱,隨後清空賬號動態
有抑鬱情緒,別不當回事兒,自我篩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