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當年的吉野號排水量才四千來噸,憑什麼成為日軍海戰的主力?

當年的吉野號排水量才四千來噸,憑什麼成為日軍海戰的主力?

甲午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揮之不去的痛點,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發生海戰,其中聯合艦隊主力吉野號率領的第一游擊隊作戰勇猛,給北洋艦隊造成巨大傷亡,那麼吉野號在當時到底是一艘什麼樣的戰艦,排水量才4000來噸的它何以爆發出如此戰力?

速度是吉野號最大的優勢

在那個剛剛踏入前無畏艦的時代,戰艦的更新換代速度相當快,裝備的火炮和動力系統比起過去的型號來說,已經有了本質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無力自產戰艦的國家就是一個很大的麻煩,有可能花費巨資購買的戰艦,才用了十來年就已經落後。這一點上,吉野號和北洋艦隊戰艦相比尤為突出。

吉野號服役於1893年,它的動力系統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型號,使用12座高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立式4汽缸往複式蒸汽機,最大可輸出15000馬力的動力;實際上在建成試車的時候,通過使用加壓通風技術,最大輸出動力達到了23000馬力,實際最大行駛速度超過23節,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戰艦之一。

反觀當時的北洋艦隊,致遠號作為北洋艦隊的主力之一,也是最新式最快的戰艦,於1887年服役。它的動力為4台圓式燃煤鍋爐和兩座卧式三脹往複蒸汽機,最大輸出功率5500馬力,使用強壓通風后輸出功率提升到7500馬力,儘管如此,對於一艘排水量2300噸的戰艦來說也只能跑出最大19節左右的最大航速。

速度是海戰的關鍵因素,速度快的一方會有更大的機會短時間調整隊形,佔據優勢位置展開攻擊;如果作戰不利,也能及時撤離重新尋找戰機。在黃海海戰中,作為航速最快的吉野號,在速度上沒有其他戰艦能和他相比。

火炮是吉野號另一大優勢

與戰艦的動力系統一樣,19世紀後半葉也是火炮技術的大發展時期,而吉野號的火炮技術比當時北洋海軍的火炮技術要略勝一籌。

吉野號採用4門阿姆斯特朗6英寸(152毫米口徑)速射炮,雖然口徑不算大,但是7發每分鐘的射速加上更合理的炮塔布置,讓火炮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輸出更多的彈藥。

與之相對的,北洋艦隊主力定遠、鎮遠單艦安裝4門305毫米後膛裝克虜伯大炮,以及2門150毫米後膛裝副炮,單論威力確實可觀,但是火炮的裝填速度太慢,加上炮塔布置的缺陷和戰艦笨拙,實戰中數分鐘才有機會打出一輪炮彈。

裝甲防護是弱點

吉野號雖然採用了穹甲設計,但是它的防護裝甲厚度卻和定遠、鎮遠等相差太遠,兩側斜下部分4.5英寸厚(約115毫米),穹甲隆起頂部只有1.75英寸(約45毫米),這樣的防護水平如果遭到定遠、鎮遠的主炮多次打擊,那麼很可能坐沉海底。

與之相對的鎮遠、定遠簡直就是移動的鋼鐵堡壘,用在裝甲防護上的鋼材多達1461噸,裝甲堡水上厚14英寸(約355毫米),炮座裝甲厚約12英寸(約305毫米),這種級別的防護讓他們在黃海海戰中承受了數百發炮彈而不沉沒。

結語

吉野號雖然只比定遠級和致遠號下水晚了不到10年,但是這其中的技術差異已經足以改變戰場局勢,作為聯合艦隊最新式的戰艦,論單艦實力恐怕只有定遠級能夠與之相比,而定遠級過於笨重,雙方算是互有長短。

其實在那個技術大爆發的年代,吉野號也沒風光幾年,1993年服役時它是絕對的主力戰艦,而12年後的日俄戰爭爆發時,它已經連一線戰艦都算不上,被編入二線防護巡洋艦戰隊,主宰海洋的是前無畏艦。由此可見當時的科技進步之快,沒有自主工業的國家完全就是跟在他國後面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國Sdkfz251/22,萬精油裝甲車改裝的殲擊車
蘇聯ASU-85自行反坦克炮,不只空降殲擊車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