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經濟恢復進程提速,下半年重在擴大內需

中國經濟恢復進程提速,下半年重在擴大內需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鞏固。

國家統計局6月30日發布的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9%,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於景氣區間。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6月份PMI指數在榮枯線上小幅提高,表明經濟恢復進程有提速跡象。「兩會」以後圍繞「六穩」和「六保」的政策密集落地,與前期全面復工復產各項政策相互呼應,宏觀政策綜合效果更趨明顯。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復甦態勢整體向好,經濟景氣整體改善,但小微企業、就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壓力。下階段,宏觀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擴大有效需求,穩住就業基本盤。

稍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在肯定經濟長期向好,並新增「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等表述的同時,也更強調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第一財經獲悉,央行已於6月29日下發通知,決定自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提出,要「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緊緊扭住關鍵,積極鼓勵探索,突出改革實效,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經濟復甦路徑逐漸明朗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下,今年中國宏觀經濟經歷了一季度的深度收縮和二季度的修復反彈,目前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對第一財經稱,6月份製造業PMI意外上升0.3個百分點至50.9%,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則為50.5%。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生產改善,提高0.7個百分點至53.9%;在發達國家生產恢復期間,新出口訂單從低位反彈,上升7.3個百分點至42.6%;中下游需求也顯示出改善的跡象,反映在採購量的增加(6月51.8%,5月50.8%)和產成品庫存的減少(6月46.8%,5月47.3%)。

儘管如此,就業分類指數還是下降了0.3個百分點至49.1%,邢自強稱,這表明企業在招聘方面仍持謹慎態度。

張立群也表示,需要注意,外部環境依然非常嚴峻,PMI指數中外貿相關指數積極變化的可持續性尚待觀察;生產指數水平仍明顯高於需求類(訂單類)指數水平,需求恢復滯後於供給的問題仍然突出。要著力提高財政貨幣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的實際效果,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態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第一財經,最困難的一季度已經過去,二季度經濟修復良好。中國經濟正在從低谷反彈逐步步入正軌,各項政策工具保障經濟走向正增長。但也要看到,國內需求恢復緩慢,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推動經濟全面回歸常態化增長還要付出更大努力。

除了PMI這一先行指標,此前,6月28日發布的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單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作為重要的經濟指標,該項數據回暖進一步印證了經濟的加快復甦。

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亦顯示,市場銷售、固定資產投資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服務業生產指數、高技術產業、社會領域投資增速均由負轉正。與此同時,發用電量、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也實現了高位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經濟復甦的路徑已經逐漸明朗,一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並成功守住底線,二季度復工復產下供給面基本修復,下半年規模性政策全面發力下需求有望持續回升、新一輪改革紅利逐步顯現,全年將呈現較為強勁的逐季復甦態勢。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第一財經表示,下半年經濟增長會延續回升態勢,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在3%左右,下半年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全年保持正增長沒有懸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4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4.9%,此前預期為-3%。預計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為1%,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有望實現正增長的。

此外,近期機構紛紛開始上調二季度中國GDP增速預測。例如,野村證券就從1.2%調升至2.6%。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的報告指出,6月中國PMI數據表明復甦仍處於正軌,為上調二季度GDP增速預測提供了進一步支撐。

結構性貨幣政策凸顯「直達性」

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前5個月國內信貸和社融投放規模均為巨量。而隨著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鞏固,考慮到宏觀槓桿率攀升的風險,以及防止資金進入房地產或金融市場空轉,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例會更強調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打通貨幣傳導的多種堵點,並新增「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等表述。

就在上述例會內容發布後次日,6月29日,央行下發通知,決定自7月1日起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此外,下調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對第一財經表示,此次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具有很強的定向性,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再度寬鬆,反而體現出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定向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難以大幅寬鬆,操作將緊扣服務實體經濟,結構性貨幣政策操作料成新常態。

中國銀行研究院最新報告認為,接下來貨幣政策仍將堅持偏寬鬆取向,但在操作上更加註重結構化取向和直達實體經濟。

該報告指出,從經濟基本面、流動性缺口、金融穩定等多個角度觀察,未來降准概率依然較大。當前中國經濟復甦力度較弱,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的恢復都還不明顯,對外貿易仍然承受著較大的壓力,需要貨幣政策延續寬鬆基調。與此同時,考慮到特別國債發行、地方專項債的大規模發行,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對這些資產的配置,這都將帶來較大的流動性缺口,需要補充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僅是滿足實體經濟恢復的必要之舉,更是維護金融市場信心的必要之舉。

溫彬認為,貨幣政策要引導金融機構全年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進一步降准釋放長期資金,提升金融機構配置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企業信用債等的意願,降低債券發行成本;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保住廣大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加快修復企業信心,激發內需潛力;防範資金空轉套利和脫實向虛,切實引導資金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等所需領域。

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政府更多希望銀行讓利而不是通過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等方式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主要與近期資金套利現象有所增多有關,預計短期內調降存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下降。

債牛不再,看好股市

在這一背景下,機構認為經歷5月去槓桿的債市儘管進入平穩期,但債牛也很難回歸,尤其是在股市風險情緒仍維持高位之時。

「始於2018年一季度的此輪債券牛市,拐點已經出現。未來一年到一年半,債市機會不大。」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

多位中、外資機構債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未來,債券供給維持高位,央行更注重防風險和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創新工具。因此,貨幣政策空間較為有限,短端利率可能維持在2%左右的位置。

瑞銀方面對記者提及,央行年內仍將下調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和降准,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三季度料將回調至2.8%。但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年末收益率或攀升至3%。

當前機構看好三季度中國股市表現。「今年中國經濟正常化較早,為A股提供了基本面支撐。」吳照銀表示。

年初至今,A股經歷下跌、反彈,波動較大。截至6月30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84.67點,今年以來跌2.15%;深證成指年初至今則漲14.97%;創業板指漲35.60%。

同時,IPO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長。安永報告顯示,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120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1399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加88%和132%。在科創板推動下,上海證券交易所以74宗IPO數量與158億美元籌資額奪得全球雙冠王。

未來,市場波動難免,除了受外圍市場影響、疫情可能反覆以及中報因素等之外,「三季度外部環境也可能再起波瀾,但長期看並不足以改變市場趨勢。」吳照銀稱,新三板改革給市場帶來主題紅利,同時繼續看好海南自貿港主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芯國際:公司產能逐年上升,未識別出經濟績效下滑跡象
信託業一季度賬本:利潤同比下滑10.2%,不良率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