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才女和丈夫結婚36年,兩人同吃同住卻不同睡,活了102歲

才女和丈夫結婚36年,兩人同吃同住卻不同睡,活了102歲

封建社會給人設置了無數的條條框框,在這些條框的束縛下,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稜角都被磨平,大家逐漸都成為千篇一律的樣子。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成家立業,但對於古人來說,無論是職業還是婚姻,他們都沒有選擇的餘地。

在周朝以前,中國存在官媒制度,官媒主管著婚姻大事。《周禮·地官·媒氏》上有記載,民間男女要成婚,都需要在一本書上面登記,官媒擁有指婚的判決權,能夠決定民間男女的婚姻大事,這就是最早的「媒妁之言」。

不過在後來的朝代,這一制度經過了幾次改變,後來在唐朝時期形成為完整成熟的古代婚姻制度。

在唐朝,官媒制度已經基本消失,民間私媒已經得到了官方允許,並且逐漸發展至成熟。這一時期民間男女的婚姻大多都是由家中的父母來決定,然後再拜託媒人在兩家之間走動,確定雙方家長的心意。

只要雙方家長都同意,並且順利下定,那麼這門親事十有八九就成了,反而兩個要結婚的當事人最沒有參與感,頂多就是在下定之前相看一眼,實際上他們的意見根本就不重要。

這種婚姻制度被歸結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國延續了許多年,直到民國時期解放前,中國的年輕男女們都還被這種婚姻制度束縛,無法掙脫出來。這樣的婚姻制度下,步入婚姻殿堂的兩個人毫無感情基礎,婚後性格合適也許能相伴走過一生,但要是性格不合的話,這樣的婚姻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樣的悲劇不少,尤其是在民國時期,那時候中國的新思想萌芽初現,國內很多進步青年接觸到了這種新思想,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但他們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殘餘的封建勢力,所以也只能遭受封建制度的迫害,蘇雪林就是這樣一位受害者。

蘇雪林一生中最出名的事迹就是曾經在魯迅先生去世之後,發文詆毀這位文學巨匠。她在自己的文章中批判魯迅先生,認為他是一個「褊狹陰險,多疑善妒」的人,同時還詆毀他的文章,稱其「文筆尖酸刻薄,無與倫比」。

但實際上魯迅在世的時候,兩人關係不錯,她自稱為魯迅的學生,並且大肆讚揚魯迅的作品。只是不知道,在魯迅去世後的那些年裡,發生了什麼,導致她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蘇雪林出生於一個十分傳統的家庭,她小時候還被父母要求裹腳,可見她家中長輩完全是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堅定支持者。直到七歲她才停止裹腳,跟著哥哥去私塾上了兩年學。但之後哥哥可以去正規學校上學,家中長輩覺得她一個女孩子不用去學校,只讓她在家裡自學。後來還是一個留過學的親戚多次勸說,家裡長輩才決定送蘇雪林去小學讀書。

十八歲的時候,蘇雪林考到了女子師範學校。她不僅成績好,而且多才多藝,是學校的名人。畢業之後她去了法國留學,在國外接觸到了新思想新文化,觀念逐漸改變。但她能改變自己,卻無法改變家人的看法。

家中長輩早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就給她定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五金商人的兒子張寶齡,兩人此前素未謀面。

兩個人一個是才女,一個是理工男,幾次信件交流後就發現,和對方毫無共同語言,所以兩人都試圖說服家中長輩退親。但蘇雪林的母親因此氣得病了,張家長輩也堅決不同意,兩人無奈,只能依照長輩的意思結婚。婚後蘇雪林跟著丈夫去了蘇州,當時張寶齡在東吳大學教書,而她在女子學校擔任主任。

兩人婚後還是有許多矛盾,不僅沒有共同語言,甚至生活習慣都很不一樣,根據他們的朋友所說,兩個人雖然住在一起,但每天僅僅只在一起吃飯,並沒有在一張床上就寢。

戰爭結束之後,張寶齡回到了上海,而蘇雪林則去了台灣,兩個人之後再也沒有見面。此後蘇雪林也曾經談及這段婚姻,她說兩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事業,雖然成婚三十六年,但卻沒有夫妻之實。蘇雪林在1999年去世,享年10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浮沉 的精彩文章:

因一杯茶水,她被下嫁給家暴男,婚後被咬斷腳筋,離婚後再遇渣男
結婚3年丈夫病逝,她獨自撐起家族大業,享盡富貴死後被扔亂葬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