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T110E3重型坦克,過分追求火力和防護的產物,被英國技術打敗

美國T110E3重型坦克,過分追求火力和防護的產物,被英國技術打敗

50年代初期,在那個複合裝甲尚未出現的時代,為了應對潛在的威脅,美國開啟了兩條重型坦克研製路線,一個是以T43為原型的常規路線,它的成果是M103重型坦克,另一條就是TS系列,其中TS-5衍生出的TS-31線路最有發展前途,它隨後發展成T110系列。

TS系列與T43系列不同,它的目的在於研發一種結構更加緊湊的重型坦克,安裝一門強勁重炮的它可以在遠距離和敵人交手。其中TS-5分支採用了固定戰鬥室,有效地降低了車體重量和結構複雜性。

TS-31預計重量為45噸,它的結構緊湊,使用一台700馬力的AOI-1490-1發動機,或者一台810馬力的AVI-1790-8發動機提供動力,單位功率將近20馬力每噸,機動性優秀;主武器打算安裝一門120毫米坦克炮,和M103的主炮相同。

TS-31初步設計完成後被命名為「120毫米T110坦克」,它採用固定戰鬥室,圓形炮盾厚度達到228毫米,炮塔頂部有一座小型機槍炮塔,由車長控制。在審查設計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車內視野很差,車長甚至都無法及時有效地掌握戰場態勢,而且增加的小炮塔結構增加了坦克重量。

很快它的改進型T110E1出現,它縮短了車體長度,顯得更加扁平,炮手位於火炮右側,駕駛員位置被移到炮塔內火炮的左側;火炮後方兩側是兩名裝填手,他們分別為火炮裝填彈頭和發射葯;車長的位置比較尷尬,他被安置在火炮的正後方,腳前就是火炮後坐行程的極限位置,而屁股下方實際上是發動機。這種緊湊的結構確實有效降低了車輛尺寸,但是審查人員並不認可這一設計,因為這種結構比蘇系坦克還擁擠。

不久後T110E2方案問世,該版本將駕駛員移出了炮塔外,炮手位置改動到火炮左側,車長的位置也稍有變動,至少這次他不用坐在引擎上方了,但是卻依然狹窄。因為沒有本質上的變化,T110E2也沒有通過審查。

很快底特律兵工廠的設計師又拿出了第四套方案T110E3。T1103的炮塔位置更加靠後,駕駛員依然回到炮塔內,位於火炮的右側,並且位置適當升高,視野更加寬闊一點,坦克的變速箱等結構也被後置,採用後置主動輪結構;車長的位置調整到炮塔的右後方,雖然還是離引擎比較近,但是空間要寬敞得多了。

T110E3採用一門M58型120毫米線膛炮,瞄準具為M14立體瞄準鏡,火炮俯仰角度為-10°~20°,水平左右各15°;輔助武器為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以及車長頭頂上安裝12.7毫米機槍的小炮塔;正面採用60°傾斜角的127毫米裝甲,炮盾結構基本不變。

儘管美國陸軍認為T110E3就是一種自行火炮或者稱它坦克殲擊車,但是它緊湊的結構依然讓軍方感興趣,並且認為它比重量約60噸的M103更有前途,隨後要求製造兩輛原型車供測試使用。

為了節省成本和時間,工廠直接用M48坦克底盤改進,除了履帶結構加強之外,動力也改為一台875馬力的AV-1790-3汽油發動機;這兩輛原型車將會在阿伯丁實驗場與M103和M48一起測試比較。軍方甚至都想好了T110E3服役後的編號--M90。

T110E3重約50噸,車體長度僅為6.87米,加上火炮長9.29米,高度為3.02米(加上小炮塔),最大行駛速度48千米每小時,採用扭桿懸掛,最大爬坡角度60°,可跨越91厘米高的垂直障礙,或者2.59米的壕溝。

測試證明T110E3比M103要敏捷得多,而且它與M48零件通用性較高,極有可能成為美軍新一代重型坦克選擇,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超出人們的預料。

就T110E3本身來說,它縮短的車體導致內部很狹窄,人機工效太差,車長雖然有一個小炮塔,但是位置太靠後,視野依然不行。如果說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改進解決的話,那麼來自大洋彼岸的衝擊則是致命的,那就是來自英國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該炮以更小的尺寸獲得超過300毫米鋼裝甲的穿深效果,將同時代的大部分坦克炮都甩在身後。

T110E3測試完成之時,裝備L7線膛炮的M60開始嶄露頭角,它除了裝甲防護略微差一點之外,火力和機動性都更勝一籌,是一款真正值得大規模裝備的裝甲武器。再加上當時反坦克導彈和穿甲彈技術的進步,過分追求重甲和大口徑炮的坦克開始在西方國家失寵,隨後T110E3就被打入冷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斯柯達M1893重機槍,這獨特的造型註定不靠譜,馬克沁的頭號對手
西班牙內戰裝甲車,一個讓軍事愛好者捉摸不透的武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