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英國楔子半履帶坦克,英國版閃電戰思想的成果

英國楔子半履帶坦克,英國版閃電戰思想的成果

一戰後歐洲的軍事強國開始總結裝甲戰經驗,並先後拿出了多種戰術、戰略理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在二戰期間橫掃歐洲的閃電戰理論。其實閃電戰這種思想在英、法等國都有萌芽,只是最終沒有成為主流思想罷了。

著名的TF-17雷諾輕型坦克,它的設計師General Etienne就是機動戰的支持者,他認為坦克應該注重高機動性,而不是被造成一個個移動緩慢的鋼鐵堡壘,哪怕削弱防護,也要以更快的速度切入敵方戰線,在敵方防線後方到處搞破壞。

General Etienne的理論得到了英國馬特少校的支持,馬特少校作為一位有錢的主,在1925年的時候自掏腰包,決定設計製造一種輕裝甲的高速坦克。

這款被稱為楔子的坦克(其實稱呼它裝甲車會更合適),它的全名為Morris-Martel。該坦克其實是攢出來的,它的引擎是從一輛卡車上拆解下來的,車軸是福特轎車的,懸架使用了當時汽車的鋼板結構,車體為木製。

這輛小坦克擁有小尺寸的拖拉機金屬履帶,前置的引擎動力16馬力,裝甲設計厚度8毫米。在坦克的後部安裝有較大尺寸的方向輪,控制坦克轉向,這種結構應該算是半履帶車。

坦克方方正正的鉚接裝甲車體上沒有旋轉炮塔,並且空間僅能容納駕駛員一人。馬特少校曾計划了在駕駛員正面安裝一挺維克斯機槍,只是在原型車上沒有表現出來。

在1925年年底的測試工作中,楔子坦克的運行比較平穩,在公路上能夠達到32千米的時速,越野時約9~10千米的時速,這對於1925年的技術來說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測試中還發現其他問題,一名成員要想一邊駕駛車輛一邊操作機槍,實在是太過勉強。

此時英國陸軍對楔子坦克也產生了興趣,並且要求再製造4輛原型車。這4輛原型車由汽車公司製造,次年交付,其中2輛為單人型號,2輛為改進的雙人型號。這四輛坦克調整了車輛散熱器結構,增加了化油器,擴展了上層空間,雙人版本的空重2.2噸。

升級後的坦克性能有所變化,單座的公路最大速度降低到24千米每小時,而越野時速提升到16千米每小時,裝甲防護增加到10毫米厚。

在1927年,又一款原型車出現,行走機構採用4對小直徑負重輪,履帶也改為橡膠結構,坦克重量降低到1.9噸,坦克行駛更加平穩。同年完成了8輛坦克訂單,它們被稱為「莫里斯.馬丁雙人坦克改進型」。

這些不同型號的楔子坦克並非陸軍標配,它們服役於實驗機械化部隊,該部主要是探索裝甲戰的有關理論、技術。楔子坦克在這裡被當成輕型履帶式偵察車輛,畢竟它確實不像坦克。

不久後英國陸軍對楔子坦克失去興趣,主要是技術進步,輕型履帶車輛更有發展前景,在楔子坦克如此小的身板上還要配上半履帶結構,多少有點浪費。

負責生產楔子的公司並沒有放棄,在20年代末曾嘗試向外推銷,遺憾的是沒有國家願意為這種看起來就不是很可靠的武器買單。至於英軍裝備的那些原型坦克,它們大約使用到1930年。

楔子坦克設計初衷是為了大規模裝備部隊,組成裝甲突擊部隊,實現如閃電戰般快速穿插的效果,因此設計上降低了防護和火力的標準,簡化的結構又易於量產,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大戰消耗品。通過之後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英軍的主流作戰思想仍然以一戰時期的陣地戰為主,他們想要的是多面手布倫機槍車,而不是單純主張進攻的楔子坦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書戰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義大利步兵配置如何?隆美爾抱怨編製不齊,難以勝任任務要求
美國T110E3重型坦克,過分追求火力和防護的產物,被英國技術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