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子刊:數字化心理干預用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有效性
醫脈通導讀
本項研究是首項探討數字化心理干預用於改善中低收入國家個體精神健康問題的meta分析。針對22項研究的分析顯示,數字化心理干預的療效優於包括常規治療在內的對照,效應量中等(Hedges』 g=0.60),需治數(NNT)為3。
此類手段有望填補資源有限的國家的精神健康服務缺口,而這一點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尤其有意義。
相比於高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精神科治療資源與龐大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2016年的一項分析估計,中低收入國家中有79%-93%的抑鬱患者及85%-95%的焦慮患者未接受到治療。在這一背景下,數字化心理干預手段,如基於電腦、手機、平板等開展的心理干預,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減輕社會負擔。
鑒於數字化心理干預在高收入國家已擁有短期有效性證據,此類手段在中低收入國家也可能有效,但現有證據並不確切。此外,數字化心理干預的實際可操作性及個人隱私等問題仍存在顧慮,而WHO也強調了謹慎評估數字化醫療及尋求證據的必要性。在這一背景下,有必要針對此課題開展循證學級別更高的研究,量化評估此類手段在中低收入國家的有效性。
研究簡介
8月28日,《柳葉刀·精神病學》(影響因子 16.209)在線發表了一項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為數字化心理干預用於減輕中低收入國家精神健康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
本項研究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符仲芳。研究者檢索了PubMed、PsycINFO、Embase及Cochrane databases 2020年3月9日前收錄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均以英文發表,採用隨機對照設計評估了數字化心理干預用於中低收入國家精神健康問題個體的效果;若研究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計算效應量,研究者則聯繫這些研究的通訊作者尋求更多的信息。
針對入組研究,研究者開展了隨機效應meta分析,並計算了數字化心理干預手段相比於對照手段的標準化均數差(Hedges』 g)。研究主要轉歸為干預後的精神健康問題,採用患者自評問卷或臨床訪談加以評估;針對連續變數直接計算Hedges』 g,針對事件發生率變數則首先計算比值比,後轉化為Hedges』 g。具體數據分析方法詳見原文(文末文獻索引,開源)。
研究結果
本項meta分析最終納入了22項隨機對照研究,共4,104名受試者,數字化心理干預組及對照組分別為2,351人和1,753人,年齡16-45歲。這些研究於2012-2020年間開展,地點包括中國(6項)、羅馬尼亞(3項)、伊朗(3項)、巴西(2項)等,受試者來自社區(8項)、醫院(8項)、大學(5項)等,所針對的精神健康問題以抑鬱(14項)及物質誤用(7項)居多。
這些研究中的數字化心理干預手段形式多樣,包括網站、手機App、電腦、音頻設備及簡訊,共同點在於均由標準化心理治療轉制而來。針對物質使用問題的數字化心理干預類型主要為動機性訪談,針對其他精神健康問題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課程次數介於1-24次之間,平均9次。入組研究未發現發表偏倚;基於GRADE標準,研究總體質量較高。
圖1 森林圖:數字化心理干預相比於對照的效應量(Fu ZF, et al)
針對22項研究的分析顯示,數字化心理干預相比於對照手段(包括僅評估、等候名單、常規治療及活性治療)的匯總效應量Hedges』 g=0.60(95% CI 0.45-0.75),需治數(NNT)為3;研究異質性較高(I2=74% [95% CI 60-83])。兩項巴西研究被確定為離群值;排除這兩項研究後,匯總分析結果變化不大,Hedges』 g=0.61(95% CI 0.48-0.74),I2=59%(95% CI 33-75)。
鑒於4項研究中的數字化心理干預組受試者同時接受了其他活性治療,研究者開展了一項敏感性分析。排除這些研究後的分析結果與主要分析相仿,Hedges』 g=0.63(95% CI 0.47-0.80),I2=77%(95% CI 64-85)。其他敏感性分析,包括排除兩項納入了高收入國家受試者的研究,或一項納入HIV感染者的研究,結果同樣與主要分析接近。
表1 基於癥狀、干預形式、對照手段、理論定位等研究特徵的亞組分析
(Fu ZF, et al)
基於癥狀、干預形式、對照手段等的亞組分析結果詳見表1。例如,數字化心理干預相比於常規治療的匯總效應量Hedges』 g=0.54(95% CI 0.35-0.73),而相比於等候名單或僅評估的匯總效應量Hedges』 g=0.72(95% CI 0.45-0.99);基於手機App的數字化心理干預相比於對照的匯總效應量Hedges』 g=0.67(95% CI 0.46-0.88),而基於網站的數字化心理干預的匯總效應量Hedges』 g=0.59(95% CI 0.35-0.83)。這些特徵均不影響總體效應量(所有p>0.05)。
4項研究明確評估了不良事件,並發現數字化心理干預組受試者未出現此類事件;另外18項研究未報告不良事件相關信息。
結論
作者指出,本項研究是首項探討數字化心理干預用於改善中低收入國家個體精神健康問題的meta分析。針對22項研究的分析顯示,數字化心理干預的療效優於包括常規治療在內的對照,效應量中等,NNT為3。此類手段有望填補資源有限的國家的精神健康服務缺口,而這一點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尤其有意義。
然而,研究間較高的異質性也提示,未來仍需開展更多標準化的數字化心理干預項目,以提高其可複製性及效率。抑鬱及物質誤用之外的精神健康問題也有必要得到更多的探討。
文獻索引:Fu ZF, Burger H, ?Arjadi R, Bockting CLH.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8, 2020.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0)3025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