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這款遊戲為了不讓你玩它,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款遊戲為了不讓你玩它,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裡沒有遊戲。所以不要東搗弄西搗弄,到處點點點的。你不想被踢出你的視頻遊戲世界,對吧?當然不想!」

寫在前面

之前沉迷於漫威漫畫,尤愛話癆加賤賤的死侍。在觀看其電影的時候,瑞恩雷諾茲常與觀眾互動,令人捧腹。而這一設定在漫畫《死侍屠殺漫威宇宙》中就存在了。

▲《死侍屠殺漫威宇宙》

這裡就有一個定義:突破第四面牆。在傳統戲劇中一般場景只有三面牆,而第四面「牆」就是觀眾,所以突破第四面牆的意思是某個角色發現自己是存在於漫畫,動畫,遊戲或電影中的人物。

突破第四面牆是ACG作品中的一種特殊能力。同時引出一個詞:meta-game。

元遊戲(meta-game)的概念近年來在獨立遊戲圈逐漸流行。meta這一前綴在metagame之前,曾經被用於修飾諸多事物。

在元小說(metafiction)中,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蘇菲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女主角蘇菲經過一系列離奇事件,最終發現了自己只是一個故事中的虛擬人物,並以此為出發點,開始向創造這個世界的作者艾伯特少校抗爭,最終來到了艾伯特上校所處的世界。紙片人老婆三次元化有待成真。

而漫畫中,更是數不勝數了:齊木楠雄經常吐槽作者設定的劇情bug以及作者試圖炫耀自己的行為;《十萬個冷笑話》中絕大部分人物知道自己處在動畫之中……

同樣很多metagame中都會有角色具有突破第四面牆的能力。與元小說或元電影不同的是,遊戲是一種互動藝術,因此metagame為玩家帶來的真實感也更加強烈。其實這類遊戲玩家也是屢見不鮮了,不管是《Ever17》、《心跳文學部》,還是遊戲本身就是在捉弄玩家的《史丹利的寓言》,甚至是在《風暴英雄》中,都能聽到希爾瓦娜斯的吐槽。

普通的遊戲把你往屏幕里拽,元遊戲則總是試圖從屏幕里爬出來。

前世今生

《這裡沒有遊戲:錯誤維度(There Is No Game : Wrong Dimension)》以下簡稱《這裡沒有遊戲》,這部作品如果你要讓筆者一兩句話完成概括說出這遊戲的玩法,那還真的有些難度……

這是一款集點擊式解謎、日式角色扮演RPG、互動解密於一體的類FC時代2D像素風趣味遊戲,它甚至還能玩掃雷、剪刀石頭布和三維彈球。

來看看這些評論吧:

《這裡沒有遊戲:錯誤維度》目前steam評價高達98%好評如潮。

▲98%的好評率想必不用筆者多說什麼

《這裡沒有遊戲》最初誕生於2015年的 Construct Deception Jam 比賽,作者通過腦洞大開的玩法成為了獲勝者。

最初版現在仍在steam上免費發售,儘管不像《這裡沒有遊戲:錯誤維度》一樣有中文翻譯,但仍不失為一款好遊戲。

不過本作的誕生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遊戲中多次提到眾籌失敗,筆者對此非常感興趣,在經過一番查閱後發現眾籌失敗確有其事,本作曾一度面臨夭折。

錯誤維度最初於2016年11月在 kickstarter 發起眾籌,結果卻非常令人沮喪,只有區區189名支持者,眾籌金額僅僅只達到了目標的10%,作者也於一個月後宣布眾籌失敗。

▲作者在遊戲中也多次調侃此事

這部精彩的作品差點與玩家們失之交臂,好在一切並沒有這樣結束。原定於2017年12月的遊戲,又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磨礪,《這裡沒有遊戲:錯誤維度》於2020年8月7日正式發行了。

筆者很遺憾本作能夠成功發行背後的故事沒能了解到,但從當初的眾籌頁面看到的及如今玩到的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正式發行的遊戲內容和當初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這是一個遊戲開發者的倔強和堅持。

《這裡沒有遊戲》真的沒有遊戲嗎

《這裡沒有遊戲》難道真的沒有遊戲嗎?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它本身就是個遊戲。

在第一章開始,為了開啟遊戲,玩家就要做好和話癆Game對抗的準備。「這裡沒有遊戲」是Game阻止你遊玩的說辭罷了。玩家需要找尋Game所說的遊戲。

Game會千方百計地阻撓玩家一切開始遊戲的行為。比如用下面這個保險箱。顯而易見你需要找到丟失的兩個齒輪。那麼齒輪在哪裡呢?

一個出現在系統崩潰,等待頁面,另一個竟然夾在你認為沒啥用的遊戲首頁的書籍里。

尋找遊戲的過程中,不止會有重重障礙,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小遊戲在等著你。

玩家進行的或許不是Game所說的遊戲本身,但尋找它口中的遊戲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遊戲。所以,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這裡沒有遊戲》它仍然是個遊戲,並且是一座由腦洞構成的遊戲性迷宮。公孫龍用來忽悠門衛的「白馬非馬」理論運用到這個遊戲里,希望玩家不要被Game忽悠了。

在第一章末尾,玩家會遇到所謂的「bug」——Mr.Glitch,之後的所有章節都是由「故障先生」引起的。遊玩過程中玩家會遇到各種不同風格的遊戲,能夠發現許多驚喜。

令人遺憾的是,第一章里令人驚艷的操著各式口音的「 Game們」在之後的章節沒有過多表現,只在結尾以彩蛋形式出現。

▲一股咖喱味的印度英語

▲Game也被吐槽是俄國口音

跳出定式思維——我們都愛深井冰

在遊玩這款沒有遊戲的遊戲時,筆者覺得自己的想像力受到了「侮辱」。

你能想像沒有信號的電視雪花屏竟然能變成雪嗎?把血量hp條形UI拆下來當聖劍——生命之劍,印有齒輪的郵票替代真實的郵票,遊戲主板竟然穿比基尼?

遊戲簡介下方已經提醒我們,我們需要「跳出盒子」來思考問題。如果你不這麼做,那恐怕會在遊戲里寸步難行。

如果說,第一章《鏡中鏡》只是簡單地領略了這個遊戲的腦洞,那麼第二章《幕後之事》——福爾摩斯篇,絕對絕對需要「蹦出盒子」才行。

當玩家需要幫助福爾摩斯把月亮裝置修復好時,可以看到又缺少一個齒輪。如果說第一章的齒輪還能在與Game的對話中有跡可循,那這次絕對要有發散性思維了。

玩家要用玻璃刀取下粘在信封上的舊郵票,任誰也不敢相信,紙做的齒輪竟然真的可以充當真的齒輪進行修復。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把郵票重新貼回機器呢?看看前一頁伸出的舌頭,想到了嗎?

是的,玩家需要用這個舌頭把郵票浸濕貼在機器上。你敢說不用幫助可以找到這個方法嗎?

不僅如此,在消滅被Mr.Glitch附體的威廉先生時,尋找要用到的雪和櫻桃時,創作者的腦洞讓我敬服,同時讓我想到星爺《國產凌凌漆》里的「要你命三千」。

▲你以為我是刮鬍刀,其實我是吹風機

是的,你沒看錯——沒有信號的電視雪花屏竟然能變成雪,被裝在冰淇淋蛋筒中;而櫻桃的獲取更是讓筆者大跌眼鏡,它竟然是那顆眼球染成紅色的,好一個多汁的櫻桃。

然而,但筆者回過頭再看這個遊戲,再回味這段旅程,我發現這和之前純腦洞遊戲又有很多大差別。《這裡沒有遊戲》的解謎設計並沒有讓人覺得難以理解,相反,所有答案都是那麼順其自然,謎底始終被放在了謎面之上。

「跳出定式思維」在成功學和管理學上漸漸成了枯燥的陳詞濫調,用在這款遊戲上卻倒也非常合適。遊戲中的一切與我們的生活有諸多相似(筆者確實做過用硬幣擰螺絲的事情),只要不被定性思維所束縛,其遊戲過程可謂酣暢淋漓,足以讓玩家們為這部作品的創新性拍案叫絕。

如果硬要說一個缺點的話,那就是遊戲的幫助按鈕做得過於顯眼了,沒有點兒自制力的人還真忍不住。

Happyending是人類最美好的願望

玩到結局,或許可以這樣概括這款遊戲了:這是一款幫助分離的兩個AI重逢的感人遊戲。

遊戲進行到一半,就變成了Game與吉吉(GiGi)的愛情故事。

▲Game對GiGi的深情告白

在前幾章裡面我們已經漸漸了解了Game的經歷,也漸漸喜歡上了這位有點兒可愛的Game了。它不止是一道程序、一個遊戲,它有情感、會認慫、有著小小的惡趣味,有著對過去強烈的懷念,Game給筆者的感覺是有血有肉的。

但是,在吉吉唱歌的時候,我和Game就是「情敵」。

打到這裡的時候著實驚艷到筆者了,首先吉吉的歌聲太好聽了,以至於我又多了很多情敵——steam里上架了這款遊戲的音樂碟,評論里清一色的「為了GiGi」。

歌詞完全是代碼的風格,用音樂給提示來解密甚至有種迪士尼電影里音樂插入的感覺,直接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當Game與吉吉片刻的相遇後又分離,當我們知道為什麼一開始Game就不停趕我們走的原因時,當一切回到最開始,整部作品情感的高潮真正爆發,在那短短几十秒,短短十幾句對白里,我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Game在講述的不僅僅只是男女(男程序女程序)之間的愛情,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愛。當遊戲回到最初,不要著急,玩家在遊戲里拼出「LOVE GAME」方可繼續,正是玩家與Game產生了強烈的「共情」,這劇情才變得有深度起來。

在第六章,Game與玩家,和創作者、Mr.Glitch這四個遊戲的參與者齊聚一室,討論的不是科幻電影中那些關於價值觀、關於人性、關於未來的宏偉話題,而是上演了一出聯手拯救世界的荒誕喜劇。

而最後給出的解決方法卻是"老套"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來阻止世界毀滅。創作者把Game與吉吉最終整合在了一個源代碼中,這不正是傳統的真愛戰勝一切的套路嗎?

筆者未曾描述的其他章節,每一章都同樣精彩,如第三章傳統日風RGP遊戲,第五章對卓別林的致敬等等。這場遊戲世界的奇妙冒險,它帶來的歡樂與感動足以讓人感悟良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俠網 的精彩文章:

《賽博朋克2077》新截圖!都2077年了誰還看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