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熱事】來上海,Prada下碗面給你吃啊

【熱事】來上海,Prada下碗面給你吃啊

//

最近兩天,上海的 Prada 榮宅內,著名導演賈樟柯構思了一場名為「面MIàN」的特定場域創作,邀請大家來 Prada 榮宅中 「吃面」。

「2009年拍攝杜月笙先生的女兒杜美如女士,她說她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說:人生要吃好三碗面,就是人面、情面、場面。我一下子就把這個麵粉大王(榮宅的主人榮宗敬是當時上海的麵粉大王)的住宅聯繫了起來。他們那一代人從農業社會過來,都是用食物、用面作為意象來講人情世故、人生的處世哲學。」——賈樟柯

「面MIàN」?,這個字,對於依託於農耕文明的中國人來說,意義很重大。它既是關乎生存的主要食物「麵食」,也是關於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子」。

這場由賈樟柯組織的很有腔調的「吃面派對」,其實是Prada Mode 文化俱樂部的第五站,為期兩天(8月31日-9月1日)。

Prada Mode 是一個專註於當代文化的社交俱樂部,2018 年 12 月首次舉辦,為會員呈現獨特藝術體驗,也提供音樂、餐飲體驗和主題對談活動。目前已經在倫敦、邁阿密、巴黎、香港 4 個城市與當地藝術家、學者、文化名人合作,舉辦過相關的文化活動。

當然,是文化派對,就得有點文化的事:在這兩天中,榮宅會全天候放映的賈樟柯導演短片合集,還有演員黃覺策劃的派對音樂, 以及許知遠、梁鴻、廖凡、文淇 等作家、學者、電影人參與的文化對談。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賈樟柯的「首次藝術個展」是什麼樣?

01

「面MIàN」

吃面/表面/會面

「面」 這個以中華民族一種古老食物」為靈感的主題,可能很少能有人將之與時尚與大牌聯繫起來。

身為山西人的賈樟柯導演這樣解釋:

「『面』 字在漢語字典里有十餘種不同釋義,它可以是由小麥研磨加工做成的食品,是幾何學中一條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也可以是一場會見,是事物的表面,是人的面孔。」

賈樟柯導演

「賈科長」 通過 「吃面」,?「表面」 ,「會面」 三個章節和角度,為會員們帶來一場攝影、餐飲體驗、多屏影像裝置、迪斯科派對、和文化對談的多元旅程。

第一章:吃面

山西麵條的味道

沒想到,在Prada榮宅這樣一個藝術氛圍的空間里,一家「山西麵館」開張了:

這就是賈樟柯所要表達的第一部分:吃面,呈現麵粉和麵食的製作過程。

這一部分的靈感來自 Prada 榮宅的歷史(榮宅原為 「中國麵粉大王」 榮宗敬私人住宅)和賈樟柯導演在山西開設的 「山河故人·家廚」,還為賓客提供多種麵食,邀請大家現場品嘗。

麵粉製作是人類最早的食品加工過程,來自中國麵食之鄉山西的賈樟柯導演,想要通過古老麵食的味道,帶大家穿過時間,回望空間,感知人情。把家鄉的麵食體驗搬到 Prada 榮宅現場,也為這場安靜的藝術活動,注入了一絲充滿生活感的煙火氣。

第二章:表面

90年代迪斯科文化與社交空間

作為汾陽霹靂舞王的「賈科長」,找到的關於「面」的另一個意向,來自「1990年代的迪廳文化」。那種混沌、粗糙、充滿荷爾蒙的社交環境,是他成長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

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片段

第二章節 「表面」,主要通過紋身迪斯科兩個主題內容,思考人們對身體絕對的控制權,反應當代中國的身體解放。

熟悉賈樟柯導演作品的人都知道,「紋身」 和 「迪斯科」 是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景象。

他曾在採訪中說,「紋身」 和 「蹦迪」 ,一個是刻在皮膚表面,一個是外放到情緒表面,本就是一體。

迪斯科是一種能讓人釋放自我的方式,用肢體的舞動將內心情緒外放到表面。與此同時,另一種情緒釋放的方式,也在靜靜地發生。

從一樓到二樓,都能看到不少人像攝影作品,這些都來自「科長」近十幾年來始終進行著的一個重要創作——拍攝各種人物身上的紋身。每一個紋身圖案,都暗含著一段故事,你甚至還能從中窺探到時代的印跡。

不說了,讓?「汾陽霹靂舞王」給大家來一段吧!

第三章:會面

從賈導鏡頭裡體驗老上海

第三章節 「會面」,這一部分通過一系列訪談影像重溫上海的歷史。

主要影像素材來自賈樟柯的電影《海上傳奇》,他選取了7位最能與Prada榮宅空間相融的人物,採用光離子分屏技術,讓他們在各個「會客廳」里與大家「會面」,將那一段上海風雲歲月以影響方式重新展現。

賈樟柯導演《海上傳奇》電影截圖

你會遇見上海灘傳奇人物杜月笙之女杜美霞、「詩人導演」費穆之女費明儀……他們的影像會隨著屏幕的變換,一閃一息地在你周圍出現,像是在這個空間里開啟了無數時間維度,讓你自由穿梭。

在分布各處的「會客廳」,與他們依次見見面,聽聽他們的故事,你便能於當下的上海和「往事」里的上海之間,和這座城市的歷史真實「會面」。

《海上傳奇》訪談人物:韓寒/陳丹青/侯孝賢

電影放映室

短片《營生》與《逢春》

展覽的尾聲,賈樟柯專門留了一個1980年代錄像廳風格的特別放映室,全天候為會員放映他導演的兩個短片作品:《營生》與《逢春》。這裡被布置成了80年代的錄像廳,長板凳、錄音機、舊畫報,清一色的老物件,大家排排坐在小小的電視機前,還真有些穿越回上世紀的味道。

除了藝術展覽,這次 Prada Mode 還有 4 場主題對談,賈樟柯擔任主持人,與作家許知遠、梁鴻,電影人廖凡、齊溪、文淇等文化、建築、電影領域名人對談,在體驗各種藝術作品與裝置的同時,也能在大師對談中,欣賞到一場思想盛宴。

02

Prada的電影夢

堪比戛納影展的廣告系列

「我一直都想裁製人們會穿上的衣服,否則的話我就會轉行當一名藝術家。」——Miuccia Prada

Prada 一直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品牌。Miuccia Prada 女士一直以來有著 「文藝夢」。1993 年Prada還成立了Prada 基金會 (Fondazione Prada)來做一些藝術項目。當然,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也是她非常感興趣的部分。

這次上海的項目,選擇與賈樟柯合作,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Prada的「常規選擇」。

當其他品牌把拍廣告的錢放在 「大明星」 上時,Prada 卻願意在藝術電影上砸更多的預算。

那些關於 Prada 香水和手袋的宣傳片,與其說是廣告,不如說是一部部可以在電影節放映的微電影。不能不說,Prada 也是一個「好僱主」,她能夠給予創作者更大的自由。

不管你是不是 Prada 的消費者,但看過這些影片,你可能就已經先成為了 Prada 的影迷。這些廣告在豆瓣上都可以找到網友給他們做的條目和影評。

01

著名導演序列

Prada 對電影是發燒友級別的熱愛。Prada 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自 1995 年創立以來,一直資助各種文化藝術項目,電影也是其中之一。

就在這次疫情期間,Prada 還和著名的藝術電影視頻平台 MUBI 聯合推出了「完美失意」(Perfect Failures)的線上免費影展活動。對於「好電影」、「好導演」,她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

導演:Ridley Scott,影片:Thunder,Perfect Mind(2005)

2005 年,當 Prada 第一款香水問世,Miuccia Prada邀請了美國新浪潮電影教父、《銀翼殺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為這支香水拍攝了一條長達6分鐘的影片《Thunder,Perfect Mind》。他備受好評的史詩片《天國王朝》也是當年上映的。

這部廣告片旁白來自 1945 年在上埃及地區的拿哈瑪地發現的早期基督教諾斯底教派的莎草紙翻頁經書「拿哈瑪地文庫」中的一篇文章《The Thunder,Perfect Mind》,是聖靈的自白。影片通過模特Daria Werbowy的視角,展現出各類女性角色:妻子、情人、處女、母親、女兒……

片中 Daria 在車上換衣的一場戲,後來成為了「名場面」。

導演:Roman Polanski,影片:A Therapy(2012)

Prada 在廣告上是不惜大製作。2012 年,《鋼琴師》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了 Prada 短片《A Therapy》,這部僅三分半鐘短片集結了這樣一隻班底:曾斬獲奧斯卡的影帝、提名奧斯卡的影后以及榮獲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的班底。影片拍成直接送戛納電影節展映,並備受好評。

廣告的故事充滿了波蘭斯基式的張力,當問診的貴婦人(Helena Bonham Carter飾)絮絮叨叨談論自己家事時,她的心理醫生(Ben Kingsley飾)卻漸漸走神,被她的 Prada 皮毛大衣所吸引,甚至愛不釋手地穿在了自己身上:「Prada suits everyone.」

波蘭斯基在合作之後表示:「和 Prada 的合作建立在友誼和相互尊敬的基礎之上,我能有機會深入思考和用影像表現時裝界在當今的代表意義,而品牌所給予的那種可以表現黑色幽默的空間,更讓我覺得自由快樂。

導演:Wes Anderson,影片:Prada: Candy(2013)

如今炙手可熱的明星導演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就幫 Prada 拍過兩支廣告片。

當時,韋斯·安德森剛剛拍了《月升王國》,進入上升期。Prada就敲定了他來為Candy香水拍攝廣告。於是,就有了2013年這支由Léa Seydoux主演的、有著強烈法國新浪潮電影味道的復古影片《Prada: Candy》。

影片圍繞著法國新浪潮電影最核心的母題「三角關係」入手,Léa Seydoux與兩位求愛者的故事讓人想起戈達爾的《女人就是女人》、特呂弗的《朱爾與吉姆》、雅克·雷米的《瑟堡之傘》…韋斯·安德森標籤化的對稱構圖和夢幻色彩為Candy香水收割了一批粉絲。

導演:Wes Anderson,影片:Castello Cavalanti(2013)

緊接著,Prada 和韋斯·安德森有了第二次合作《Castello Cavalanti》,一條 8 分鐘的短片。這部影片是正經的韋斯·安德森味道了:標準的三原色、獨特的視覺美學以及黑色幽默。在拍這支片子的同時,韋斯·安德森還在籌拍他那部大紅大紫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

在這部影片里,Prada 並不需要韋斯·安德森去「賣」什麼。於是,導演就拿著 Prada 的錢拍攝了一部致敬費里尼《羅馬風情畫》和《阿瑪柯德》的短片。他直接去羅馬電影城裡費里尼愛用的 5 號攝影棚搭了景,選角也都是要求「找費里尼片子里的臉」。

導演:David O. Russell,影片:PAST FORWARD(2016)

2016年,Prada又與美國導演David O. Russell合作打造了《回顧向前》(PAST FORWARD)。Russell是那幾年的奧斯卡紅人,《美國騙局》、《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都出自他手。

《回顧向前》這部影片集結了Allison Williams、Sacha Baron Cohen、Freida Pinto、Kuoth Wiel、John Krasinski、Jack Huston、Sinqua Walls、Paula Patton、Connie Britton等演員主演。它是一首「電影詩歌」:多位演員身處於一個帶有未來感的超現實默片夢境里,在不斷切換的場景里複述演出相同劇情。一個不可靠的故事就此誕生。通過影片運用的平行視差,傳統敘述的邏輯被進一步改寫,場景、角色、造型、類別、結局,不斷被複述與改變。Russell將每個角色創造為一系列複雜拼貼的元素,而觀眾可自行解讀何為經歷,何為記憶,何為夢境;並看透這其間的交織錯落。

此之外,Prada基金會還會資助導演去拍攝一些他們想拍的作品,比如Alejandro G. I?árritu(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愛情是狗娘》《21克》《巴別塔》《荒野獵人》《鳥人》的導演)的短片《肉與沙》(CARNE y ARENA)。Prada為《肉與沙》這一時長六分半鐘的實驗性虛擬裝置項目。

在這次個人嘗試中,Alejandro G. I?árritu再次與老搭檔、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Emmanuel Lubezki展開合作。?影片聚焦了全球的難民問題,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作為試驗性極強的一部影片,《肉與沙》的主體和觀眾之間的膚淺界限被模糊化、一體化,這讓人們得以踏入一個巨大的空間,全身心地體驗難民個人生活中的片段。《肉與沙》項目使用了最為先進、之前從未被使用過的虛擬技術,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由人類角色構成的多重敘事光影空間。

02

關於手袋的連續劇

除了那些大腕製作人,Prada 啟用的新人也可圈可點。從 2015 年開始,Prada 每年聖誕季會發布一系列短片,每組影片單獨拿出來都非常好看。

導演:Autumn de Wilde,影片:The Postman Dreams(2015)

2015 年,Prada 邀請了電影製作人 Autumn de Wilde 拍攝了第一組《郵差之夢》(The Postman Dreams)系列短片。這部片子一共有五個故事。

以公寓大樓里的郵差先生為主角的《 The Postman 》,他在打包快遞時睡著了,手中的包裹變成了 Prada Gallerias 殺手包。

然是平凡的郵差,只要有機會,他就會陷入不平凡的夢中。當他從夢中醒來,將著五彩斑斕的夢送到所有人手中。

二個故事《Tree》是關於機車少女與結滿 Prada 手袋的樹的故事。姑娘從地上拾起墜落的 Prada Gallerias 手袋轉身背上,郵差與她擦身而過。

第三個《 The battlefield 》講述偷拿母親手袋當沙盤的小男孩故事。

他從郵差的快遞中順走了媽媽的 Prada 手袋,手袋變成了他的遊樂場。

還有洗衣店裡脫衣舞娘與郵差的邂逅《The Laundromat》,趁著洗衣有一段羅曼司:

以公寓里約會男女圍繞著樓梯與手袋的調情拉鋸戰的《 The Makeout 》,這隻小短片把空間與手袋的作用運用到了極致。

導演沿襲了韋斯·安德森的視覺風格,讓短片展現出奇妙的童話感。

2017年聖誕季,Prada又找Autumn de Wilde拍了這個系列的續集《郵差之夢2》(The Postman Dreams 2)與《郵差的禮物》系列。

導演:Autumn de Wilde,影片:The Postman Dreams 2(2017)

《郵差之夢2》則延續了第一部的風格,分別講述了《The Bogey》、《The Troublemaker》、《The Punch》以及《The Elevator》四個小故事。郵差小哥這次找了《指環王》里的男演員Elijah Wood,四位女主分別是Emma Roberts、Sasha Frolova、Amber Valletta以及Natalia Dyer。

Sasha Frolova主演《The Troublemaker》

Emma Roberts主演《The Bogey》

Amber Valletta主演《The Punch》

Natalia Dyer主演《The Elevator》

主角除了富有魅力的女主人公和郵差小哥之外,當然還有 Prada Gallerias ? 殺手包。

導演:Autumn de Wilde,影片:The Postman Gifts(2017)

此外,Prada 還為配飾系列單獨定製了《郵差的禮物》系列短片,共分為 4 個短故事:平平無奇的生活場景,卻被 Autumn de Wilde 講得詭譎奇幻。其中最有趣的是小姑娘用Prada尼龍袋順走糖果的《The Candy Jar》。

Autumn de Wilde 現在開始準備自己的首部長片電影了。也許他會是下一個韋斯·安德森呢?

導演:Ryan Hope,影片:The Delivery Man(2018)

2018 年,為了延續這個系列,Prada 又找來 Ryan Hope 拍了一組名為《送貨人》(The Delivery Man)的系列短片,為新推出的Cahier包造勢。

這個系列由三部短片組成:《午夜快遞》(Midnight Request),《她的密友》(Women』s Best Friend)和《愛之優先權》(The Priorities of Love)…

《爆裂鼓手》的男演員 J.K.Simmons 出演送貨員,他屬於那種只要他站在那裡什麼都不幹就有一臉戲的好演員,他一個人飈戲就能把觀眾抓住。Pom Klementieff、Sasha Lane 和 Bahia Gold 三位女演員在片中分別與他搭檔,演繹著不同身份象徵的 Prada 女性。

三段故事有懸疑、有浪漫、有詼諧,能夠讓人迅速記住這支新包的同時,也獲得了愉快的觀影時光。

山本耀司曾表示說,「Miuccia Prada?所做衣服的樣式,雖然是外行也能做,但Miuccia是做得最好的。無論是細節的處理,還是剪裁、縫紉以及衣料的搭配上,都做得很好。」

這來自一種藝術家式的直覺。

Miuccia Prada可能不太願意自己被稱為設計師,她更希望自己是一位藝術家。她能夠通過時尚去反思世界。

Prada不只是販賣時裝、手袋的奢侈品牌,也是一種用時尚反做時尚。

這也許就是人們著迷 Prada 的原因吧。

- END | 騰訊時尚?-

沒看過癮?本周熱門餵飽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時尚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