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極其硬核的殲滅戰,45萬人全軍覆沒
45萬大軍被一勺燴,這真是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爆發了一場在當時看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爭,長平之戰。
這場大戰雙方一開始都沒有想到有如此巨大的規模,因為在戰爭開始之初秦國的目的是奪取上黨郡。
早先,這裡是韓國的一部分,根據秦國和韓國兩個國家之間的約定上黨郡已經被割讓給了秦國,當地人是不願意歸順大秦,所以選擇向趙國求救。
在那個時代,土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當地的人口歸屬,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上黨郡上下願意歸順到趙國民心可用,趙國決定接收上黨郡。
本來,這裡是秦國嘴邊的肥肉,沒想到趙國嘴裡奪食。
於是,來上黨郡接收的秦軍和趙軍爆發衝突。
對趙國來說上黨郡可以失去,當地的人必須保留下來,趙王派廉頗率領趙郡前去接應上黨軍的老百姓。
廉頗雖然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不過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和秦軍作戰,他的對手往往是齊國、燕國等,面對強悍的虎狼之師秦軍,他多多少少有點發怵,好在這次趙王給他的任務是接應上黨郡的老百姓,也就是如果順利,他只需率領趙軍且戰且走,成功掩護上黨郡的老百姓撤回趙國境內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秦國得到了土地,趙國得到了人口。
面對廉頗所率領的大軍,如果秦國不願意節外生枝,廉頗就成功的完成了這次軍事任務。
可是,秦王並不想善罷甘休,他奪取上黨郡可不僅是為了這片土地,土地需要人去耕種才能產生效益,否則就算秦軍在這裡駐紮也得被迫從大後方運輸糧草,為秦國增加巨額的負擔,那麼上黨就不是肥肉,而是一塊硌牙的鋼鐵了。
秦王對趙國接走上黨郡居民極為震怒,所以秦軍沒有善罷甘休,而是繼續追擊,長平之戰正式爆發。
廉頗率領的趙軍戰鬥力一直不錯,但在野地狼戰中不是秦軍的對手,廉頗只好在長平修築百里長壘抵禦秦軍的進攻。
雙方在這裡一耗就是三年的時間。
兩國都精疲力盡,秦王卻不想撤回軍隊。
三年的對峙讓秦王深知,強大的趙國是目前唯一可以和他爭奪領土的力量,長平之戰既然已經打了三年,如果不能重創趙軍,就是得不償失。
可廉頗畢竟是名將出身,雖然不能在戰場上擊退秦軍,藉助百里長壘的保護卻能止住秦軍步伐。
這咋整?
長平之戰不能一直拖下去。
得想辦法!
於是,秦國使出了反間計,派間諜前往趙國首都邯鄲散布消息,聲稱秦國最怕的就是趙國著名善於紙上談兵的青年將領趙括兄,只要趙括出戰,秦軍必敗!
三年的長平之戰,趙國的壓力不比秦國小,在漫長的對峙中,趙國已經撐不下去了,趙王多次催促廉頗出戰,想儘快結束這場戰爭,但廉頗深知,野地浪戰失敗者一定是趙軍,廉頗選擇了抗命。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頗的抗命趙王沒什麼辦法,卻極為氣憤。
此時,邯鄲城內散布的謠言也被趙王聽到,趙括這個人他非常清楚,這個是馬服君趙奢的寶貝兒子,戰鬥經驗不多,軍事理論卻天下無雙,譽滿國際。
也許他會創造奇蹟吧,趙王想。
於是,趙王決定大膽啟用這位青年將領,趙括被任命為長平前線的指揮官,承擔起統領45萬趙軍的任務。
就在趙括去前線赴任的時候,秦國也是走馬換將。
當初,和廉頗在前線對抗的是左處長王齕。
趙括被派往前線之後,秦國卻秘密換上了秦國第1名將武安君白起。
假如秦王大張旗鼓的任命白起為長平前線指揮官,趙括肯定不敢麻痹大意,和當時天下第1名將對抗,走錯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秦國也深知打敗仗趙軍就要出其不意,所以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白起擔任秦軍指揮官的時候,天下人都蒙在鼓裡。
這一天,秦軍又來到趙軍壁壘前挑戰,將近三年的對抗之後,趙軍終於選擇了應戰。
趙括親率趙國主力部隊與秦軍交戰,經過一番戰鬥,秦軍退了,趙括決定亦將勝勇追窮後,率軍緊追不捨,一直殺到秦軍的壁壘前。
沒想到秦軍背靠壁壘,早已等候多時,秦軍主力以逸待勞將追趕的趙軍擊退,趙括一看不好趕緊率軍回撤,卻被秦軍切斷了後路。
此時,趙軍主力40萬大軍被圍到了一個峽谷內,包圍的秦軍卻超過了60萬,這是一場超過百萬大軍的對抗,人數佔劣勢的一方已經成了瓮中之鱉。
趙括只好組織趙郡奮力突圍,在地利和兵力上都占絕對優勢的秦軍怎麼會輕易將他們放走。
經過40多天的激戰,在一次衝鋒中趙括被秦軍狙擊手狙殺。
失去了主帥,經過40天激戰早已疲憊不堪的趙軍徹底失去抵抗意志,選擇了向秦軍投降。
事後,白起除了讓240名小孩兒回去之外,剩下的人全部坑殺。
當時趙國總人口也就300多萬,45萬趙國大軍幾乎佔到了全國人口的15%,可以說整整一代人在長平之戰中被消滅。
長平之戰也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漂亮的殲滅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