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改變自我的出發點不只是性格,還有認知和信念

心理學:改變自我的出發點不只是性格,還有認知和信念

人的成熟從來不是性格的改變,而是認知和信念。

為什麼性格難以改變?

口語中的性格,在心理學中稱之為人格,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自我體系。人格包含了人格傾向、人格特徵和自我三大方面。其中人格傾向又包含了個體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和價值觀;人格特徵包含了性格(人格特質方面)、能力和氣質;自我包含了與自我有關的概念(自我圖式、自我覺知、自尊、自我效能等)、自我偏差(虛假一致性等)和自我文化(私人自我、公共自我和團體自我)。經過簡單的梳理,你會發現為什麼性格這麼難以改變。

人們在改變性格的過程中,會面臨種種衝突和矛盾。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一個人如果不從所有的方面改變,那麼他一定會因為某一方面的改變而與其他所有方面之間產生衝突。例如: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沒用,於是他想要改變自己。他沒辦法全面改變自己,只能改變自我效能感。他從感覺上覺得自己很有用,可是這導致了與其他方面產生了衝突。他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哪怕再怎麼覺得自己有用,也始終無法達到新的一致性,最終改變自我失敗了。

改變性格,需要付出極大的決心和精力。根據上面對於人格的概述,這意味著想要改變自己必須全方面的改變,如果只是單方面的改變,那麼意味著將會遭到其他方面的否定。改變自我之所以需要極大的決心,取決於個體對當前現狀有多麼的不滿。只有當個體實在是沒辦法忍受現在的自己,甚至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社交、生活的時候,才有可能下定決心全面改變自己。同時,改變自己需要極大的經歷,由於人格是一個系統,是一個整體,必然要從整體方面來改變自我。最後,改變自我還面臨著風險,意味著哪怕性格改變之後,可能仍然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改變認知和信念的成本,遠比改變性格要低

認知和信念都是來自於對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這與個體的經歷、成長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在人們成長過程中,之所以容易出現問題,就是人們總是帶著固有模式來處理新的問題。人們要成長,就是要打破原先的固有模式,清除掉過時的經驗,用一種全新的思維來處理當前問題。小的時候,你跟父母怎麼相處,跟同學怎麼相處,你從父母、從同學那裡獲得的經驗,將會形成最初的認知和信念,並影響你未來的發展。只有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最初的認知和信念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中有一種移情效應,指的就是用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當前情境。你當前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為你在用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當前的情境,而不是說你的性格是錯誤的。你不可能一遇到問題,就要改變性格,這是不現實的。人的認知和信念是一條條相對孤立的建構,建構是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指的是人們用來解釋世界、分析世人的觀點。認知和信念的成本之所以比性格低得多,就是因為認知和信念不是一個體系,而是相對孤立的建構。

認知和信念是個體建構的核心,決定著個體將要採取怎樣的行為。例如:因為你愛我,你就要滿足我的要求。這是一條對於親密關係的建構,如果某個人持有這樣的建構,那麼他就會無限制的從愛自己的人身上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結果可想而知,關係走向破裂,因為這個人越來越貪婪無度,並且喜歡情感綁架。如果這個人想要獲得穩定、安全的親密關係,不需要改變性格,只需要改變原先的錯誤建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哪怕別人愛你,你也不要以愛的名義讓對方滿足你的所有要求。

改變錯誤的建構,能夠讓你的生活立刻發生變化

改變認知和信念所花費的成本遠比改變性格花費的成本低,不僅表現在決心成本和精力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個體改變性格,直到新的性格形成,並且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上,需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你改變了錯誤的認知和信念,你的生活立刻就會發生變化。例如,一個人因為過去受到過傷害,所以遠離了社交。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建構。之所以錯誤,原因有二:過去某個人傷害你,不代表未來所有人都會傷害你;過去你會受傷害是因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你現在有了自我保護能力,不應該害怕社交。

如果你意識到這個建構是錯誤的,明白自己長大了,有能力保護自己,也明白之前某人傷害自己,不代表其他人也會傷害自己,那麼你的社交就會立刻發生變化。你會更加傾向於融入到社交中,更願意接受有人進入自己的世界,更能夠信任別人。這一切不需要你費心費力改變性格,只需要將錯誤的認知和信念改掉就好了。

總而言之,改變自我以解決當前問題,從來不是只有改變性格這一條路。當你發現可以從改變認知和信念出發時,你會發現改變自我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實際,更能夠應對實際問題。學會改變自我,從改變錯誤的認知和信念開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