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真正的天才教練」——納格爾斯曼

「真正的天才教練」——納格爾斯曼

球場上從不缺天才。

你肯定聽說過梅西擁有「歷史級別的天賦」,說不定還記得所謂「天賦十倍於梅西」的阿蘇林。各種媒體上「天才少年」彷彿丟一板磚都能砸到好幾個,什麼妖人妖星妖鋒之類的三件套也不是什麼稀罕詞。

那麼教練呢?這份工作往往需要長期的積累歷練,又不像球員刷花活那樣有著直接的感官刺激。上一個被冠以天才之名刷屏的主帥,那還是源於利物浦和曼城球迷對死敵的揶揄。

而現在,有一名主教練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和球迷評價為天才,近期加入吹捧陣營的還是德國名帥希斯菲爾德。這個「天才教練」也不再是嘲諷,而是實打實的讚美。

他有著各種花樣十足的後浪頭銜,比如德甲歷史最年輕的主帥、歐冠正賽/淘汰賽/八強/四強歷史最年輕的主帥……雖然半決賽在大巴黎面前一場脆敗領了便當,但人們仍然認為他未來能引領一個時代。

他就是:尤利安-納格爾斯曼。

【不想當教練的商學生不是好球員】

納格爾斯曼原本走在一條正經的職業球員之路上。

他出身奧格斯堡青訓,15歲轉投慕尼黑1860,19歲回到奧格斯堡二隊。然而還沒等到他迎來自己在職業聯賽的第一次出場,他就在與法蘭克福U19的比賽里膝蓋嚴重受傷。傷勢在兩年間反反覆復,醫生最後給出了無法繼續踢球的結論。

21歲掛靴,還未開花的夢想已然凋零。

灰心的少年暫時離開了足球,他進入大學開始讀起了工商管理。但對於足球的熱愛哪有這麼容易冷卻,短短兩年後納格爾斯曼就轉去了體育科學專業(後來又回頭把工商管理學位考了出來),開始在另一個領域追逐自己的職業足球夢想。

既然不能踢球,那就教別人怎麼踢球!

——畢業後,納格爾斯曼的第一份工作還是來自老東家奧格斯堡的青訓系統。也是在這個階段,他開始逐級考取執教必須的教練證書,舉薦人還是自己在奧格斯堡二隊短暫踢球時的主帥、這賽季在歐冠四強碰面的對手:圖赫爾。

——為了積累考證必須的條件和經驗(他沒有職業球員的優待),納格爾斯曼開始在德國西南部各級別俱樂部執教U16-U19青年隊,最終走向了霍芬海姆。履歷不斷豐富、證書不斷升級,再加上圖赫爾的背書,這位年輕的教練開始在德國足壇嶄露頭角。

——很多人都以為納格爾斯曼與德甲的親密接觸開始於2016年,但嚴格來說其實從2012年底就開始了。當年12月,霍芬海姆一度落到了德甲倒數第三,他們炒掉了主帥巴貝爾,選擇了弗蘭克-克拉默 納格爾斯曼的新鮮組合。

對外,40歲的克拉默官方頭銜是臨時主帥,還沒拿到頂級教練證的納格爾斯曼是助理教練。對內,俱樂部對兩人的定位更像是聯合執教,甚至訓練和戰術布置的細節問題都是由納格爾斯曼一手包辦的。

那一年,克拉默被人稱為少帥,卻比身邊的納格爾斯曼大了整整15歲。同樣比納格爾斯曼年長6歲的著名「肌肉派」門將維澤也是在這一時期,因為納帥訓練里極度喜歡摳細節,給他起了那個著名的外號:「迷你版穆里尼奧」。

很快,霍芬海姆找到了正式主帥,克拉默前去執教二隊。後來成為德國國青隊各級別主帥,現在是薩爾茨堡紅牛的青訓總監。

而納格爾斯曼去執教了霍芬海姆U19青年隊主帥,帶隊拿到了2013-14賽季德國U19錦標賽冠軍。

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故事了。

2016年,28歲的納格爾斯曼成為了霍芬海姆一線隊主教練,這是德甲歷史最年輕的主帥。在霍村,他執教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就拿到了德甲第四的隊史最佳戰績,首次摸到歐冠賽場。(雖然預選賽被利物浦淘汰)

下一年,德甲第三再度刷新紀錄,首次晉級歐冠正賽。

最可貴的是,哪怕聚勒、魯迪、瓦格納等中軸線核心球員相繼離隊,他也仍然能迅速捏合出一個新的戰術框架,保證球隊的成績不出現滑坡崩盤。

2019年,他離開霍芬海姆接手了RB萊比錫。又是第一個賽季,我們就見證了歐冠淘汰賽/八強/四強史上最年輕的主帥。

啊,這開掛般的人生。

【黑科技只是噱頭?】

為什麼霍芬海姆當年會給名不見經傳的納格爾斯曼這麼好的機會?

作為一名實際上沒有任何職業比賽出場紀錄的球員,這種「學院派教頭」在傳統系統里是很難得到充分信任的。不過,霍芬海姆顯然並不傳統,甚至至今還在被德國極端球迷罵作離經叛道。

另一方面,一手把霍芬海姆扶持到今天的老闆霍普,其主要產業是SAP軟體公司,這與納格爾斯曼當年鑽研的體育科學專業高度契合。

於是,我們在霍芬海姆看見了許許多多的黑科技。

比如,「足球健將」(Footbonaut)系統。這也被稱為鐵籠足球,牆壁被分割成72個小方塊,球員站在場地中央接住隨機某個窗口彈出的球,然後第一時間踢進指定的另一個窗口裡。這個系統可以設定不同的球速和旋轉,來模擬比賽里的各種情況。克洛普在多特也搞了一套,後來又帶到了利物浦。

又比如,「螺旋訓練場」(Helix)。這套概念化的系統使用了180度的投影屏幕,其中一個使用方法是:兩支球隊里的1-4名虛擬球員們會沿著虛擬方向隨機移動,當他們停下時,站在屏幕前的訓練者要找出移動者,並且判斷他們的行動方向。

SAP公司近些年還在系統里新增了判斷高球落點、假動作軌跡等其他訓練項目,目的都是為了磨鍊球員的專註力和動態視力。

還有「視頻牆」(Videowall)。霍芬海姆在訓練場旁邊豎起了一面40平米的巨大電視牆,實時顯示四周的攝像機和高空無人機拍攝的訓練畫面。納格爾斯曼通過iPad控制各台攝像機的角度和焦距,如果發現問題,立刻暫停訓練進行戰術講解。

至於GoPro高清攝像、谷歌眼鏡、運動背心和大數據分析……你能想到的足球黑科技,納格爾斯曼的霍芬海姆都在用。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對所謂的黑科技在真正的足球比賽里能發揮多大作用抱有懷疑的態度,覺得這些昂貴的玩具不過就是噱頭。然而在納格爾斯曼手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利用這些黑科技去讓球員們訓練他需要的特殊能力,以及如何向球員們講解和安排戰術的。

下面就讓我們以這個賽季的RB萊比錫為最新的例子,來走近這位「天才教練」的戰術板。

【「天才教練」的戰術板】

縱觀整個賽季,萊比錫打過442/433/3412/3142/343/4141等各種陣型,幾乎你聽過的他們都耍過。直到複賽之後,才把首選穩定為三後衛體系。

不過對於納格爾斯曼來說,陣型只是數字,或者說更多是因為現有人員以及對方配置的針對性安排,球隊的戰術內核始終一致。

有家德國教練培訓機構將納格爾斯曼的足球哲學總結為一個詞:垂直打擊。

首先,除非已經大比分領先需要拖慢節奏,否則後場控球時他們一般不喜歡分邊。保證一前一後至少有兩個出球強點,然後直傳中路。

四後衛體系里,雙後腰一個回撤接球,一個前壓成為縱向線路下一階段的接球點。

三後衛體系時,烏帕梅卡諾作為技術和柔韌性最好、能出球甚至能轉身過人的中後衛壓到中場位置,承擔部分拖後組織核心職責。以他的移動為標杆,整體陣型在三四後衛體系里無縫切換。

比如戰勝馬競的歐冠1/4決賽,91%的傳球成功率、10次成功長傳、3過人還有3攔截5解圍,簡直讓人想起來當年馬特烏斯等德系自由人的榮光。

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對方中場和後衛兩條防線之間的空間。

這裡有誰呢?薩比策、回撤的中鋒(鮑爾森/希克)、雙後腰之一(比如萊默爾),有時還包括維爾納或者恩昆庫兩者之一。

在這個階段他們經常會和邊翼衛打一些快速來回的配合,但絕大多數時候目的都是為了拉開對方防守陣型兩條線之間的距離。

當這個區域的前場球員拿到球後,以維爾納為代表的一眾速度型前鋒隨時準備掛擋衝刺,穿過後衛的身後。如果對手有速度型邊衛貼身或者提前造越位,那麼經常會嘗試再來一輪快速連續傳球攻擊弱側。

總之,減少寬度的無謂使用,以快速連續的縱向傳球穿刺,打對方的反應不及。

萊比錫的高位防守同樣有著獨到之處。

他們往往一開始不瘋搶對手的門將和中衛,甚至有意放掉邊後衛,引誘對方來回橫傳倒腳(這正是他們自己不喜歡的)。

等到邊後衛或者後腰想向前走,再圍搶和切斷所有傳球路線。此時,整體陣型隨之移動,包括中衛和門將都會有人隨時盯著。必要時,陣型甚至可能整體傾斜壓成下面這樣極端的形式。

定位球同樣有精心安排。

納格爾斯曼多年來的研究證明,防守球員雖然大多數會在定位球時採取人盯人,但他們在高球傳來時必須盯著球看,往往容易漏掉原本在身後但突然改變跑位的球員。

於是,萊比錫的大高個們會在罰球前先是擠成一個點,然後通過各種急停、折返、交叉掩護跑位散成一條線。球速一定要快,和運動戰思路一致都要打對手反應不及。前點大多數時候都是幌子,中後點有一個人跑空就很致命。

此外,在各種變向跑動和多點接應里,萊比錫還會專門有一個人沖向並不在高球落點的另一側。這裡的防守球員往往會比落點處鬆懈,如果第一點能及時給到,破門成功率還會有更大的提升。

下面這個進球就是典型的例子。

回頭想想之前我說的那些黑科技,是不是都在戰術板里也得到了體現?

納格爾斯曼十分看重球員快速的出球能力和反應速度,也非常依賴看似簡潔,其實跑位、虛實都很複雜的戰術。而他的學院派先進理論和黑科技相輔相成,才有了希斯菲爾德說的「最完美的反擊。」

當然,世界上肯定沒有完美的戰術,而且比賽的成敗因素里戰術只佔到了一部分。比如,如果對方中後衛長傳腳法好,這種先誘敵再瘋搶的高位逼搶很容易被破解,這時就是賭萊比錫球員回追速度的時候了。你看下面這張動圖,有多少萊比錫球員瘋狂回追和飛鏟,甚至對方第一波攻勢被化解後,前鋒們也都沖了回來。

納格爾斯曼的這套戰術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往往來自於體能。進攻里多點爆發瞬間提速,防守里要高位和回追兩不誤,定位球還要折返跑集體衝鋒,這對於球員的消耗比起一般戰術要大得多。

所以,比起穩紮穩打的傳統豪門,萊比錫更容易在一陣高強度對抗之後的休整段突然崩盤。而且如果納格爾斯曼未來去向豪門,這種踢法對於功勛老將也實在是太不友好。

留在萊比錫也會有新的考驗,那就是人員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限制。比如雖然打入了歐冠四強,但鋒線核心維爾納的出走仍然影響巨大。又比如中鋒鮑爾森腳法太糙,希克支點作用一般,所以據說他又看上了身高193但速度也快的索爾洛特。

更直觀的對比,那就是歐冠半決賽里單後腰坎普爾被大巴黎狂暴三叉戟內馬爾 姆巴佩 迪馬利亞沖得暈頭轉向,整個後場出球體系完全垮掉。反擊不再是垂直加速,變成了大量的分邊和無謂傳球,而這些正是納格爾斯曼平時最反對的東西。

在霍芬海姆和萊比錫,納格爾斯曼經歷了重重考驗,交出了相當不錯的答卷。33歲的年紀在少帥里都算小年輕,還有的是時間去征服更廣闊的世界。

他曾經這樣描述當教練的感受:「我就像個麵包師,把東西按照配方和比例混合起來,然後推進烤箱,最後看看味道是不是夠好。」

我覺得他一定是個烤麵包的天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才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