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賦能 安寧小葡萄「結」出大幸福
掌上春城訊眼下,安寧市祿脿街道艾家營村委會璩家營村小組的琚華娟正忙著採收大棚里的葡萄。在她家葡萄園附近,是祿脿街道1300餘畝連片種植的葡萄。放眼望去,葡萄架一個接著一個,葡萄園一家挨著一家;站在村子的高處俯瞰,連片的葡萄園就像是一個綠色花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艾家營果農採收葡萄。 記者趙書勇攝
現在,艾家營村委會的葡萄種植面積達1360畝,產值近2300萬元,這為當地群眾的小康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年前,我們村民人均收入僅有2000元左右,截至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是15000多元了。」艾家營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錢有華說。
星星之火
外來戶承包土地種葡萄
艾家營村委會位於安寧與祿豐交界處,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村中有山地、有田地,歷來是安寧農業的重點區域。
1992年,富民縣的畢應乙到璩家營村小組承包集體耕地,從事「巨峰」葡萄種植,拉開了艾家營村委會葡萄種植的序幕。此時,全村葡萄種植面積不足100畝,加之葡萄品種單一,未形成規模,銷售市場趨於空白,種植農戶畝產值僅為2000元到3000元。
最終,畢應乙的葡萄種植未能大獲成功,只能退出璩家營。不過,在他的葡萄園裡打工的當地村民,通過自己的摸索,將葡萄種植的技術學會了,成為艾家營村委會葡萄產業的星星之火,在後來的發展中積蓄著「燎原」的能量。
璩家營村小組村民王學東說,如果不是畢應乙來村裡承包土地種葡萄,就不會引起當地人對葡萄種植的關注,也不會有現在上千畝的種植規模,更不用說每年數萬元的收入。「以前種水稻、種玉米,一畝地一年最多只有兩三千元的收入,現在種葡萄,一畝地一年最少也有一萬元的收入。」王學東說。
產業調整
放棄烤煙大力種植葡萄
「艾家營真正把葡萄產業作為村中發展的主導產業是在2003年。」錢有華說,2000年,艾家營村委會全面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村民開始放棄烤煙種植葡萄。
當時的艾家營村「兩委」班子經過考察論證,引進無核白雞心、早紅提、維娜莎等最新葡萄品種,在璩家營、大庄、艾家營3個村民小組組織農戶開展規模化種植。此時,艾家營全村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00餘畝,但農戶種植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畝產值僅為5000元左右。
2003年,為全面提升全村葡萄產值和銷量,艾家營村「兩委」班子將鮮食葡萄種植產業發展成為艾家營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先後兩次組織專人到石林、彌勒、沾益等葡萄產地進行產業考察、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
2005年至2009年期間,艾家營村委會在安寧市科學技術局的支持下,針對葡萄生產管護開展了「科技進村入戶」工程,對全體葡萄種植農戶從修剪、抹芽、打杈、綁縛、肥水管控、疫病防控、環保果袋套用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能培訓。
琚華娟、王學東等村民通過參與技術培訓,成為村中葡萄種植能手,所在家庭也成為種植大戶,致富榜樣。
提質增效
葡萄產業鏈圓了小康夢
一直以來,艾家營葡萄均採用套袋生產,所種植出的葡萄光澤瑩潤、甘甜可口,加之葡萄種植規範,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品種豐富,故被譽為昆明地區的「葡萄之鄉」。
「這裡的葡萄質量比較好,每年都來收,價格跟著市場走。」來自宣威的收購商陳章帥說,艾家營的葡萄成熟度高、果形好、甜度高,市場認可,是昆明周邊最好的葡萄。「每年從7月一直要收到11月,基本是每天1噸左右的收購量。」
「我家種了8畝葡萄,每年有12萬元左右收入。」琚華娟說,她家通過技術提升,引進避雨大棚,加強人工管護,實現了高產和豐收的雙贏。同時,家裡還自釀葡萄酒,每年都要製作數百公斤,增收數萬元。
葡萄釀酒只是艾家營葡萄產業初級延伸。依託葡萄種植,艾家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將葡萄採摘與野生菌美食、觀光農業和鄉村風情旅遊融合發展,扶持了8家農家樂和多家民宿,讓艾家營葡萄形成閉合發展的良性產業鏈。
「艾家營的葡萄種植業帶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又反過來拉動葡萄產業發展,兩者相互推動,讓產業發展和村民致富實現雙贏。經過多年不懈努力,艾家營已經成功晉陞為安寧美麗幸福鄉村,更成為周邊鄉鎮的致富榜樣。」錢有華說,溫泉、青龍、六街、土官等地都來艾家營「取經」引種葡萄,在周邊形成了數千畝的零散葡萄種植區。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書勇 實習生:李梅
責編:李冬雨 實習編輯:黃璐
編審:楊艷 沙蘭梅
終審: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