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康德:判斷力是一種天賦,不能被教導,只能訓練

康德:判斷力是一種天賦,不能被教導,只能訓練

無須概念而普遍地讓人喜歡的東西,就是美的。

——康德《判斷力批判》

在各大論壇的比美貼中有個有意思的現象,人們對於明星的「美」評判不一,甚至有人會覺得根本沒有「美」的明星,有的只是「合眼緣」的明星。

但這不是說人無法對美作出判斷,賈寶玉和北靜王哪個美,可能意見不一,但要說賈寶玉比薛蟠美,應該沒有人懷疑。

用康德《判斷力批判》來解釋這種現象,就是美的判斷規則不能單憑經驗,而是看是否與判斷力作出的判斷一致。

這是《判斷力批判》的內容。

01


《純粹理性批判》討論了理性有哪些概念可以用於經驗。

理性給出的用於經驗現象的範疇,就是知性概念,因為這些範疇的存在,經驗現象才是可說出來,可計算的,「範疇」本身就是判斷類型的分析。

當我們指著天上的月亮說「這是月亮」,「是」後面的月亮就變成了概念,而不是我們看見的那個「圓盤」,因為天上的月亮本身還可能有其他可能性。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在不知道那個東西命名為月亮,或者人們在不知道「月亮的概念」的時候,人們對天上的月亮可以有多種稱呼。

但不管是月亮還是白玉盤,都是以天上那個月亮的實際存在為前提的。把「月亮」的概念對應到天上的「白玉盤」一樣的月亮,是判斷力的工作。

判斷力是一種區分能力,沒有判斷力,就不能進行區分,規則是知性給的,判斷力把現象置於規則之下。

例如知性給出了月亮的白色、皎潔、圓形等規則,判斷力把天上的月亮歸之於「月亮」概念。

知性通過判斷力關聯到現象,人才能認識具體事物。

判斷力有兩種:規定性的判斷力和反思性的判斷力。

前者是把特殊的東西置於普遍的東西之內,進行思維,例如做題的時候歸類這屬於哪一種題型。簡單來說就是有了普遍的東西去判斷特殊。

如果只有特殊的東西存在,而需要找到普遍的東西,這種判斷就是反思性的判斷力。審美判斷力就是後者,也就是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康德認為,人人都有判斷力,但人與人之間的判斷力卻不相同,這種不同一方面是由於知識的多少與後天的訓練,另一方面是由天賦決定的。

02

判斷力是一種特殊的天賦,它根本不能被教導,而只能被訓練。所以,判斷力是一種所謂的天資的特質。

缺乏判斷力,是沒有學校能夠彌補的,因為學校可以教人知識,可以教人規則,但正確地使用這些規則和知識的能力,必須是學習者自己所有的。

任何一個醫生經過多年的學習,肯定已經掌握、積累了很多醫學知識,但在實際看病的時候,如何把病人的形狀歸置在某一類疾病之下,卻是醫生的判斷力使然,這種判斷力不是由看病次數多的後天訓練可以獲得的。

律師也是一樣,在律政劇里經常有很天才的律師用一個罕見的角度切入一個看似不可能贏的案子,用常理想不到的法律來打贏官司,也歸於天賦的判斷力。

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康德認為一個人認為一個東西美,是在沒有功利的目的的前提下,實現了內在的合目的性。

鑒賞判斷不能摻雜利益和功利性,但作出鑒賞判斷的人期待別人的認同。

如果他聲稱某種東西是美的,那麼,他就在指望別人有同樣的愉悅:他不是僅僅為自己,而且是為每個人作出判斷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談論美,就好像它是事物的一個屬性似的。

鑒賞判斷是一種關於美的評判的能力,而不是一種生產的能力。

有很好的鑒賞判斷的人,善於把美的對象評判為美的,但生產美的藝術,則需要天才,即藝術家。

所以康德應該會批評「你行你上」的論調,因為評價的能力和生產的能力本身就是兩種能力,一個人也許不能自己上,但有很好的審美鑒賞,是有資格作出評價的。

藝術家之所以是天才,就在於能以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個東西展現出來,創造出合乎合目的性的作品。

聖經故事流傳千年,只有達芬奇創作出《最後的晚餐》,丹麥王子復仇的故事流傳已久,只有莎士比亞寫成了《哈姆雷特》,流落荒島、槍擊情婦都是報紙的報道,而笛福、司湯達據此寫成了《魯濱遜漂流記》、《紅與黑》。

科學是可以教授的,數學、物理都是通識課程,人人可學。

藝術是無法教授的。

「沒有哪個荷馬可以教人寫詩」,因為藝術天才的判斷力是天賦,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來的,更別說教給別人。

所以康德認為,通過知識的積累,科學可以穩步進步,但藝術卻依靠時代的天才,這種天才因為不可傳授,只能靠上天的安排,所以可能同一時期出很多藝術家,但可能一個世紀也沒有天才出現。

藝術沒有「進步」這一說。

03

既然判斷力是一種天賦,很大程度上是後天無法補救的,後天的訓練只能對個人來說,提升判斷力,但永遠無法和那些有天賦的人相比。

所以有的人一出生,就比另一些人學到老還有天賦,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缺乏判斷力,就是人們說的「愚蠢」。

愚蠢不等於傻,因為不是智力上的缺陷。

愚蠢也不是無知,一個愚蠢的人可以後天學習很多知識、規則,但因為天生缺乏判斷力,知識再多也無法保證他面對事物的時候作出正確判斷,也無法保證他不誤用這些知識。

一個博學的醫生如果判斷力有問題,也不會是一個好醫生,他需要一個判斷力好的人做輔助,在告訴他這是屬於哪類疾病的前提下,運用他博學的醫學知識來治病。

如果說醫生缺乏判斷力,倒霉的只是他遇見的病人個體,有一種人缺乏判斷力,則會令群體倒霉,甚至危害整個社會。

那就是政治家,群體的leader。

這類人因為有強力的加持,一旦缺乏判斷力,則會貽害無窮。

《皇帝的新衣》里,國王是愚蠢的,但因為他是國王,所有人都要附和他的愚蠢。

而現實中不會有指出錯誤的小孩,國王的愚蠢也不是僅僅導致不穿衣服。

雖然判斷力很重要,但判斷力也有應用範圍,那就是經驗-現象界。

判斷力把現象歸置於規則的能力,不能越界使用,一旦越界,就會產生康德說的「二律背反」,就是一種超驗幻象,正反兩面都能得到證明的命題。

例如「世界是否存在開端、時間、空間是否有界限,人有無自由,上帝是否存在」等等問題,都屬於「二律背反」,因為回答「是」或「否」似乎都有道理,這種情況就是判斷力越界的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才 的精彩文章:

天才和庸才的大腦運行速度相同,那麼成為天才的關鍵是什麼?
「真正的天才教練」——納格爾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