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短暫美好的清涼節氣,請慢用
2020/09/07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夏秋之交,天氣慢慢在轉涼,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白露作為秋季的第三個節氣,正是一年中天氣由悶熱向涼爽變化的轉折點。
白露節氣期間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段時間。
白天驕陽似火,水汽大量蒸發,而一到日頭落下,氣溫則迅速下降。到了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細細密密的水滴,附著於各種植被。光線幽微的清晨時分,抬眼望去,深綠的草葉之上,厚而密的露水潔白剔透,宛如繁星灑在夜空,這個節氣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不負其名,由來都是一個詩情畫意的節氣。《詩經》里的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也以白露時節特有的美景做引,營造出靜謐深遠的意境。而白露時節流傳下來的節氣民俗,「食白物,祭大禹」,也帶著那麼點詩意浪漫的色彩。
「食白物」在民間也被幽默地稱為「吃白食」。但「白食」在這裡指的可不是不討喜的「霸王餐」,而是「白色的食物」,比如白毛苦菜湯、龍眼等。由於到了白露時節,許多農作物都開始吐露白色,例如棉花吐絮、豌豆灌漿,民間便有了「食白物」的習俗,以求滋補身體。
「祭禹王」則是白露時節太湖漁民必舉行的盛大祭祀儀式,為期一周左右。「禹王」指的就是治水英雄大禹。漁民們通過祭祀大禹,表達對治水英雄的謝意,也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淳樸嚮往和期許。
正所謂「白露收殘暑」,生機勃勃的白露節氣過後,秋風接管萬物,驅走悶熱,送來涼爽。但同時,也帶來了蕭瑟的悲秋氣氛。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想到白露之後便是秋涼雨冷,萬物衰弱枯萎之情景,就聯想到春去秋來,韶華易逝,恍然間自己已經是遲暮晚年,孤寂凄清。
《南湖晚秋》(節選)
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白露節氣來臨,雖然僅是入秋時分,日落西山時的微薄涼意,已讓詩人感覺到了世間事物即將發生的衰老更迭。秋風將起,池水將不再綠意盎然,而現在碧綠的荷葉將會枯黃倒伏。自己也終將步入晚年,容顏老去,手撐著楓樹,腳踏著枯黃的葦草,步履蹣跚,煢煢孑立。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眨眼間便失去的時日和日出後轉瞬即逝的晨露,是如此相像。因此,白露節氣也寓意著易逝的光陰,代表著短暫而詩意的美好瞬間,像是夜空中燦然一瞬的煙火,也像那朵盛開即落幕的曇花。
無獨有偶,佛教里也用清晨的露水做過類似的比喻,指代著「短暫」與「無常」。
《金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一切事物的生滅都是因緣和合,就像夢境一樣虛幻。像是水面上的泡沫,鏡中的虛影一般變換,不由個人掌控。像清晨白露、雨夜閃電轉瞬即逝,不為個人停留。
誠然,我們不必過分執著於生命中的人事變化與得失。無論是白露時節帶來的蕭瑟秋風,抑或是時光飛梭帶來的病弱體衰,都不是個人能夠左右的。既然如此,不如專註當下,清凈內心,認真生活。
若是趁白露未過,在清晨時分披一薄衫出門走走,看灌木叢綴著點點露珠,行道樹上掛滿紅艷艷的漿果,微涼的風中還帶著討喜的濕氣。既然留不住時節更替,與其憂慮即將逝去的美好,不如就在當下備幾道應季的「白食」,約上三五好友共酌一壺白露茶,好好享受一下這個涼爽宜人的詩意節氣吧。
南普陀寺弘法部 弘媒中心·出品
文字|陳晴柔
圖片|王紫馨
編輯|陳晴柔
南普陀寺微信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