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陳薇:「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9月8日上午10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頒授獎章。
最高榮譽,陳薇當之無愧!
圖源:央視新聞
鼠疫、炭疽、SARS、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一次次與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無形戰場」拚死搏殺,陳薇始終衝鋒在前。正如此次出征武漢,她所說的:「做最壞打算,拿出最充分方案,準備最長期奮戰!」
搭建「3.0」版本精準診斷平台
「我們要去武漢支援,能不能趕回來?」
「馬上趕回來!」……
農曆新年的第一天,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某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曉鵬接到了陳薇院士的電話。張曉鵬是陳薇的學生,多年的相處,讓他對陳薇的語氣極為敏感。他「聽得出老師看似平靜的語氣里,其實已經焦急萬分」。
在張曉鵬的記憶中,導師陳薇總是風風火火。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陳薇預判自己正在攻關的ω干擾素對SARS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為了驗證這一判斷,她主動請纓,身著厚重防護服進入生物安全三級負壓實驗室,與當時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病毒零距離接觸。為了能在實驗室多工作一會,她進去之前不吃不喝,還穿上了成人紙尿褲。
那一次,陳薇團隊在國內外首先證實他們所研究的干擾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複製,14000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在陳薇看來,這是科研工作者應有的追求,更是軍人應有的擔當。
圖源:中國軍網
軍事醫學專家組剛抵達武漢時,整個武漢市的病毒核酸檢測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檢測量。
在專家組組長陳薇的指揮下,短短24小時內,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迅速搭建起來。他們第一時間搭建了全自動核酸提取平台,將近百份樣本從處理到檢測完成的時間壓縮到4個小時,單日標本檢測能力最高達到1000份以上。
核酸檢測過程中,專家組發現影響檢測靈敏度的因素很多。為此,陳薇帶領大家開始搭建基於化學發光法的全自動抗體檢測平台。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輔助診斷,這一平台可以同時檢測新冠病毒N和S蛋白的IgM和IgG四種抗體,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診斷的精準度。
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是臨床診斷和治療面臨的另一大挑戰。陳薇帶領專家組又建立了一個多重病原檢測平台,可以同時檢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等16~22種呼吸道病原體。
從「提速」,到「全面升級」,這一進化到「3.0」版本的精準診斷平台,幫武漢一線的臨床救治解決了許多關鍵性問題。
新冠病毒疫苗研製迅速推進
與此同時,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在陳薇領導下迅速推進——「沒有看過武漢最急迫的樣子,就無法體會武漢人民對疫苗的渴望。」陳薇說。
3月16日,陳薇團隊研製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接種的108位志願者,全部結束集中醫學觀察,健康狀況良好。
4月12日,疫苗開展二期臨床試驗,成為當時全球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7月20日晚,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雜誌在線發表了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的論文。研究指出,該疫苗是安全的,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
此時,距離她受命率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趕赴武漢,展開應急科研攻關還不到6個月時間。這期間,陳薇率領團隊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圖源:新華社
面對病毒的瘋狂進攻,陳薇早已處驚不亂——
還記得2014年初,埃博拉疫情爆發引起全球恐慌,中國派出多批醫療隊前往西非抗擊埃博拉病毒。當年12月,陳薇團隊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同時也是首個凍干劑型埃博拉疫苗。
究其緣由,早在2006年,大多數國人還不知埃博拉為何物時,陳薇就敏銳地認識到,「埃博拉離我們也就是一個航班的距離。」為此,她對這個烈性病原體提前展開相關研究,重組埃博拉疫苗項目獲得國家863計劃支持。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正因如此,新冠疫情襲來,陳薇帶領團隊再次創造奇蹟。
圖源:新華社
「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嚮應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陳薇在採訪中如此回應。
9月1日晚,《開學第一課》節目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節目中,陳薇與同學們分享抗疫經歷時介紹,第一批疫苗在生產線上下線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軍事醫學研究院領導給身在武漢的陳薇發去了生日祝福,她回復:「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