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三寶三根」——吳雲根

民國「三寶三根」——吳雲根

吳雲根(1892-1969),又名吳芝萊。1892年生於宜興和橋,14歲拜汪升義(汪生義)為師。吳雲根長得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因時事艱難,紫砂行情不好,曾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以挑坯、搬運為生。

中間為吳雲根

他14歲離開出水地和橋來到蜀山拜師汪生義,曾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3年學成。其時清廷衰敗,經濟蕭條,紫砂窯場大不景氣,常靠挑坯。搬運為營生。甲寅(1914)春,由利永陶器公司介紹,他和楊阿時、李寶珍、朱慶生遠赴山西平定縣平民陶器工廠任技師,歷時三年,期間不僅傳授紫砂陶的成型技術,還利用木炭釉爐窯燒制均釉紫砂陶,取得良好的效果,成為近代宜興陶業界首次向外省傳播紫砂技藝的傑出代表(引自《平定吏治紀要》)。三年後回故鄉蜀山,仍以制壺為業。1929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師,並結識陶瓷教育家王世傑先生。兩年後回宜興。1931年又在江蘇省公立宜興職業學校窯業科擔任技師。

吳雲根、呂堯臣師徒紫砂蓮子壺

新中國成立後,宜興紫砂業逐步復興。1954年他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擔任成型技術輔導員。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後,大批學子步入紫砂工藝殿堂,當代制壺名人呂堯臣、吳震、程輝、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門下,可謂門牆桃李,極一時之盛。汪寅仙親沐其教澤,並由吳雲根推薦於師弟朱可心身邊學藝。他待人謙和大度,詼諧風趣,體魄強健,力大超人,德藝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樸實,摒棄門戶之見,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1959年他68歲高齡,在師徒間首開技藝比賽之先河,對每人完成的作品一一評點,從學者都十分敬佩,深受大家愛戴。他長期從事學校的正規藝事教育,十分重視自然界的寫生,尤其對竹的形態細心研究,為製作竹段壺充實素材,豐富造型,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教導徒弟制壺要講究形似,更重神似,要懂生態規律,識其品相,從生活中體會寫生。正由於他把握了「藝術來源於生活,技法在於磨礪」的原則,因此他的制壺風格樸實穩重,光潤內蘊,構思奇妙。他擅長筋紋器製作,於仿製傳統作品中別具匠心,推陳出新,給人以新穎之感。

吳雲根《牛燈壺》

吳雲根製作的「提梁弧菱壺」、「雙色竹段壺」、「大型竹提」、「傳爐壺」、「線雲壺」、「合菱壺」等,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陶藝大展,聲譽遠播。早在1932年,他的「傳爐壺」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獲優秀獎。他的「牛蓋洋桶壺」,紫褐色,外觀光潤可人。雖是傳統造型,但做的端莊穩健,樸實規矩,氣勢挺拔,壺身的圓潤、流、肩和蓋的弧線過渡都十分流暢,洋溢著一種韻律美。此壺為任淦庭陶刻,吳雲根製作,可謂珠聯璧合。創作設計的「竹花盆」、「大長方水底盆」、「菱角茶具」、「雙色柿子」、「魚罩壺」、「春亭壺」等在繼承傳統手法的同時頗具創意。他的作品喜用雙色泥表達主體,較多的用竹為題,竹節為壺身,挺拔剛勁,嘴、把、紐綴以小竹枝攀於壺體,輔以幾片小竹葉,舒展有姿,似風中飄動,兩種泥色處理,相互呼應,色澤和諧得體。

吳雲根從事紫砂教育、制壺60餘年,卻沒有給子女們留下一件作品,子女們也沒有從事紫砂行當。但他為紫砂事業的發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有些已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為懷念一代紫砂巨匠,2009年,汪寅仙、呂堯臣、范洪泉、吳震、程輝等弟子搜羅資料、圖片,由中國文化出版社發行了《吳雲根紫砂藝術》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建立那麼清朝大牢里的犯人怎麼處理?處理得很好!
抗戰,重新塑造了中國的國民氣質 | 李子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