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趣店、樂信,金融借貸的「雙城記」

趣店、樂信,金融借貸的「雙城記」

2013年8月,分期樂(樂信前身)呱呱墜地,瞄準校園,提供大學生消費的"校園貸"服務;7個月後,趣店成立,核心業務為向在校大學生提供金融借貸服務。

趣店的創始人——羅敏,江西人,與樂信的CEO肖文傑是老鄉,兩人的年齡僅相差一歲。2013年10月,已經成為騰訊財付通產品總監的肖文傑離職創業,創辦分期樂。由於他自己是產品出身,不擅長市場,於是找到了當時在好樂買任職的羅敏,想請羅敏擔任合伙人。讓肖文傑沒想到的是,5個月後,羅敏創辦趣分期,業務同樣是校園市場的商品分期貸款。

二者的業務模式和服務內容高度相似,創始時間相距不遠,CEO彼此熟識,因此兩家處於同一賽道的公司常被投資界拿來對比。然而,好景不長,僅成立約兩年後,"兩兄弟"分道揚鑣,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也衍生出不同的命運。

2017年10月18日納斯達克上市的趣店市值巔峰曾達117億美元,如今跌落至不足4億美元;64天後,樂信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收盤總市值為17.53億美元,如今停留在12.88億美元。

它們究竟走上了什麼道路?為什麼現在會呈現出如此大的市值差距?或許可以從趣店、樂信最新發布的2020財年二季度財務數據中一探究竟。

趣店營收不再"有趣",樂信也未必"怡然自樂"

8月18日,樂信公布的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樂信的季度總營收為29.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9%,與一季度的25億相比環比上漲18.32%。

9月7日美股盤前,趣店公布了二季度財務數據,數據顯示:二季度總營收為11.67億,與上年同期的22.2億相比,下滑幅度為47.4%;與一季度的9.58億相比,環比上漲21.8%。

從兩家公司二季度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樂信環比、同比營收增幅均高於趣店,趣店的營收相較於上年同期經歷了較大程度的回落。而從更長時間段的歷史數據來看,趣店的營收在2018Q4之前小幅領先於樂信,而在2019Q2及之後,樂信的季度營收一直保持高於趣店的態勢直到2020Q2。

趣店與螞蟻金服的合作到期,導致其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營收出現了下滑,在推出開放平台戰略後略有回升;而樂信的營收則一直平穩前進,在2019年年初提出新消費平台戰略後,開始穩步上升。拋去一季度的疫情因素,更能看出趣店營收的基本面情況。

核心業務營收來看,二季度樂信的信貸服務相關業務的營收額為20億,與上年同期的13億相比,同比上浮48.8%。

從樂信的信貸相關服務來看,其佔據樂信季度總營收的比重一直呈現擴大的態勢,也表明樂信的管理層對於信貸服務業務的重視程度。

趣店貸款便利化收入和其他收入為.5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097億元下滑58.2%。銷售收入為2.933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235億元。

在凈利潤表現方面,二季度趣店的凈利潤為1.792億,同比下降84.3%,扭轉一季度虧損。

而從樂信的財報表現來看,二季度的凈利潤為4.19億,與去年同期的6.28億相比,同比下滑33.3%。

樂信的營收能夠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在於其支柱業務——信貸服務增長明顯。自2016年後樂信管理層便決定重點發展以消費生態為基石的信貸業務,該業務的增長率越來越高,佔總營收的比重也逐漸提高。

而趣店的近幾個季度營收放緩的關鍵所在——業務的不穩定性,趣店的分類營收較為分散,且在不同業務上的營收呈現不同的發展速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總營收的增速。

用戶增速趣店不敵樂信,用戶增長或成兩者"心病"

從總體用戶數上而言,二季度已經發布的財報數據表明:樂信的用戶增速要顯著高於趣店。

二季度趣店的用戶總數為8080萬,同比增速為6.4%;服務用戶數環比下降12.5%至500萬人。自2019年四季度以來,趣店採取保守和審慎的經營策略,縮減業務規模、交易額,持續減少服務用戶數。

而二季度樂信的註冊用戶總數為9530萬,去年同期為5020萬,同比增速達90%。連續4個季度保持90%以上的高速增長;8月10日,用戶數成功突破1億。

趣店用戶數的規模更為龐大的原因與其業務屬性有關。2016年面向大學生的校園貸款相關業務被政策收緊後,趣店轉而迅速推出攻佔白領和藍領的"現金貸"業務,憑藉此業務吸引了大量的上班族客戶。而反觀樂信,其創始人依舊深耕於面向大學生的消費領域,在吸引用戶數量和層次上均不敵趣店。

此外,樂信在用戶數量的優勢很有可能與其在市場營收與拓展上的支出緊密相關。從二季度財報數據來看,樂信的市場與營銷支出為3.27億,與去年的3.16億相比,同比上漲3.8%。

而從樂信與趣店在該項支出的歷史數據上來看,或許可能對近幾個季度樂信用戶數量的反超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

金融科技領域的廝殺歷來殘酷。在趣店和樂信在金融服務賽道剛打響名聲時,採取的策略是與科技巨頭合作,科技巨頭在當時無疑也看中了這塊市場蛋糕。而當"女學生裸貸"、"高利貸大學生自殺"等事件成為"校園貸"產品身上的最引人注目的標籤時,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其與螞蟻金服、京東的合作期限恐怕不久矣。

另外,諸如京東金融、螞蟻金服此類科技巨頭旗下的金融服務類產品,具有規模數量更為龐大的基礎用戶數量和基於母公司的知名度,因而在用戶數量的增速上也對趣店和樂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擠兌。

但僅從趣店和樂信兩家公司而言,從目前樂信的用戶增速來看,用戶數量上超越趣店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是大概率事件,但樂信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繼續保持對於用戶的吸引力,也是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賽道和起點相同,趣店跟樂信誰能迎來重生?

回溯過往的發展道路,創始人的性格特質,導致樂信和趣店的發展和經營模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漸漸發展成了兩條平行線。

在校園消費貸擴展初期,趣店的推廣策略是"廣泛複製法"——發現校園貸業務在一個學校可以跑通後,會快速地、一次性地覆蓋100所學校;而樂信的推廣方式較為謹慎,一個學校一個學校複製。

"校園貸"被政策收緊後,趣店迅速關閉面向大學生族群的"校園貸"業務,轉而切入白領和藍領市場;面對日益嚴苛的監管,樂信也同樣選擇進入藍領和白領市場,但並未徹底放棄校園市場,樂信招股書中也稱,"作為培養負責任的支出和借貸行為的一部分,我們不會為大學生客戶提供超過人民幣12000元的貸款額度。"

自2017年底上市後,趣店先後嘗試了包括大白汽車、兒童閱讀、在線教育、校園社交、家政等二三十種其他業務,但這些嘗試逐一失敗。而樂信聚焦於消費金融領域,未大步邁入其他賽道,先後推出線上消費場景——分期樂商城,以及消費品牌——樂卡等消費場景和產品。

美股研究社認為,在兩家公司嘗試不同業務背後跟他們的管理層決策緊密相關。雖說嘗試不同的業務線並無不妥,但在這個背後很有可能會因新業務的布局給兩家公司帶來不一樣的市場反應。

在之前業務嘗試都已失敗告終後,趣店最新的"跨界嘗試"是於今年3月推出全球跨境奢侈品電商平台「萬里目」,並收購寺庫。雖說奢侈品電商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趣店能否借萬里目挖掘到增長點還有待市場考驗。

跟趣店不同的是,樂信並沒有將太多精力放在發展新業務上,而是在堅持做消費金融領域。從業務營收來看,儘管靠消費信貸業務給樂信帶來一定增長,但該業務對用戶增長的依賴性也很大,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用戶數據這個核心數據指標的增長也是左右樂信股價表現的關鍵。

從趣店跟樂信的發展路徑來看,其實他們的商業模式並不存在誰優誰劣,但關鍵還是要看誰能讓投資者看到成長空間。在互聯網行業,任何一家企業都在追求長期主義發展,借核心業務展望腳跟之後,在新業務上的探索是打開他們新的增長點的關鍵。目前來看,這也是趣店跟樂信所欠缺的。

無論是趣店,還是樂信,在行業監管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未來的道路都絕不可能是康庄大道。趣店跟樂信二者的發展策略在本質上都無優劣之分,對於兩家公司來說,雖說目前市值上存在一定差距,但未來誰能創造穩定可持續的收益是進一步拉開差距的關鍵。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轉型成效顯著 營業凈收入佔比38%
陌陌啟動最高3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