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慈安太后:什麼樣的女子,才叫做大智若愚

慈安太后:什麼樣的女子,才叫做大智若愚

文 | 久末?·?主播?|?夏萌

十點邀約作者

歷史上有那麼一些太后,她們天資聰慧,性情嫻淑,然卻一生默默無聞,於權力雲淡風輕。

《莊子·讓王》曰: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在晚清波詭雲譎的政治動蕩中,慈禧葉赫那拉氏使盡解數掌權達半世紀之久。

但在這半世紀里,她無一日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國內,變法迭起,叛亂不止。

對外,洋軍傾軋,割地賠款。

年近古稀,尚如僕婦狼狽逃竄,流出京師。

在慈禧身上,展盡了那般不知足的累、懼、怍。

而就在她的身邊,早年陪伴著一位清心寡欲,不卑也不亢的「愚弱」太后——慈安鈕祜祿氏。

歷史是勝利者的書寫,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慈安似乎只不過是慈禧手裡的傀儡。

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如撥開歷史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慈安太后。

半年榮升皇后:咸豐帝最信任的女人

1837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的三年,正四品官員廣西右江道穆揚阿喜獲一女。

她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

咸豐登基第二年,她被封為貞嬪,一個月後,晉陞貞貴妃,又過了四個多月,就被立為了皇后。

如此快速的晉陞,史上堪為少見。

咸豐帝從小患有腿疾,才智上又不如弟弟恭親王奕?聰明。

他的皇位得來全得益於道光帝面前表演出來的「忠厚仁義」之道。

但他心裡很清楚,其實他什麼都干不好。

咸豐帝的自卑一直深埋在心底。

這一點,後宮的那些嬪妃個個都無法體察,她們每日都在忙著給自己佔取皇帝利益的份額。

可是皇后看出來了,皇帝的風流成性,不務政事,都是想給自己一個逃避的空間,擺脫心中那份對局勢無能為力的痛苦。

咸豐帝身邊的宮嬪已成百上千,他還是覺得不夠,慈安作為皇后,便向他推薦身邊的宮女以解其憂。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前,咸豐帝逃往熱河避難,慈安和慈禧都隨之前往。

那段時間,咸豐帝的脾氣特別暴躁,稍有不順心,就拿身邊的宮女太監打罵出氣。

慈禧早已被咸豐冷落一旁,只有慈安尚且能安慰皇帝少許。

《崇陵傳信錄》記載:

當年咸豐帝臨終時,曾秘密留下一份遺詔給慈安。

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此記載雖屬野史未可全信,但慈禧對權勢的野心在咸豐帝看來必定已是昭然若揭。

他於熱河彌留之際,唯召慈安一人至床前,授予皇后「御賞」大印。

八大顧命大臣的政令需同時蓋上皇后的「御賞」印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才能生效。

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由慈禧代為保管。

由此看來,無論是顧命大臣還是慈禧,一切代為執行的權力都必須先經由慈安的認可。

咸豐可謂是把後來由慈禧奪取的攝政大權一手交予了慈安。

《後宮甄嬛傳》中惠貴人說:

人心貪婪,總是進了一步,還想再進一步,

若是懂得適可而止,才能存長久之道啊。

慈安身為皇后,從不存就一顆貪婪的心,她想要的,不過是一點安穩平常的日子。

皇帝於她而言,與其說是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不若說是她愛而敬的丈夫。

聯合慈禧垂簾聽政:誅亂臣深謀遠慮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為皇太后。

是時,孝欽、孝貞兩宮並尊,詔旨稱『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以別之。

歷史把毫無野心的慈安推上了政治舞台。

慈安原意只想協助咸豐帝任命的八大顧命臣輔佐同治帝治理朝政,待到皇帝親政日,再將政權歸還於他。

卻未料先帝屍骨未寒,熱河這邊的內政局面已讓她不寒而慄,義憤填膺。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有載,這幾位贊襄王大臣平日里跋扈不臣,悖逆狂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

面對他們如此的挑釁皇權,肆意妄為,慈安儘管嫻靜貞淑,也無法容忍皇帝的權威遭到踐踏。

慈禧來找她提出翦除顧命八大臣時,慈安一口答應了。

慈安當時掌握著清朝政權天秤的兩端平衡,無論她往哪邊稍加傾斜,另一邊必成危如累卵之勢。

慈禧是為著謀取私利來求助於慈安的合作,相比之下,慈安卻看得更遠更深。

她對慈禧說:

吾兩寡婦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

她邀來慈禧在養心殿同住,只為兩宮團結一致對外,以穩定清朝搖搖欲墜的局勢。

《清宮遺聞》中又有記載說:「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

慈安優勢在於其德,因其有德,才主掌了朝中大誅賞大舉措的政令大要。

她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但實際上少聞外事,並不爭權,慈安心裡甚是明白,在處理政事這點才能上,她不如慈禧,所以她願意放手讓慈禧去做,自己樂於管轄後宮。

慈安深知攘外安內的道理,而在這一點上,兩人倒又恰如其分。

《延禧攻略》富察皇后扮演者秦嵐有一句座右銘:

無論誰喜不喜歡,我只是那個自己!無論誰在不在意,我還是那個自己!不爭,不奪!不急,不燥!永遠做最真實的我!

做真實的自己不容易,尤其是活在宮中的女子,還是宮中女子的後宮之主。

慈安非但做到了真實的自己,更把那一份真實詮釋成了後宮難能可貴的生存之道:大智若愚。

立斬安德海:打壓慈禧一手遮天權勢

然而,慈安的謙讓並非是無底線的一度的忍讓。

安德海是慈禧最早受到寵幸的太監,當時,慈禧已掌控了朝中大部分的權勢。

這種主子一手遮天的權勢為身為主子紅人的奴才提供了一頂巨大的保護傘。

自此,安德海賣官鬻爵,搶奪民女,勾結官商,可謂無惡不作。

如果說這一切惡行在慈安那裡還算不上罪惡滔天,那麼有一件事,卻讓慈安再也不能心慈手軟。

安德海終究還是踩到了她的底線。

同治八年,他自稱「有密遣」,乘船招搖南下,招納權賄,一發不可收拾。

山東巡撫丁寶楨上奏慈安東太后。

清朝祖制: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

慈安一生都在維護清朝皇權的制度權威,前次她不惜聯合慈禧殺了八大臣把朝權轉讓給慈禧,這一次,對這個奴才太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她未通過慈禧,立刻下令將其就地誅殺。

有智慧的頭腦總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守住自己設立的那條底線。

不是要跟你對著干,而是你越得太過,到了該收斂收斂的時候了。

慈安把這個意思通過安德海傳遞給了慈禧。

同時聯合同治帝、恭親王以及朝中眾多大臣壓制慈禧權勢,逼得慈禧不得不同下一道懿旨誅連安德海隨從及家人坐罪。

這一招,慈安實在打得漂亮。

在無聲無息中,將權欲越燒越旺的慈禧打了當頭一棒。

老子《道德經》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生活中往往就是那些看似笨拙的人,口訥的人,才能真正笑到最後,獲得人生的成就。

然而,笨拙口訥多半也是生活中默默無聞,刷不出存在感的人。

但是要知道,存在感是別人給的,成就才是屬於自己最實在的東西。

慈安的「愚」,就在於她知道這能給她帶來她想要的那種實在。

太后之死:慈禧奕?裂痕彌深

可惜的是,在四十五那年,她暴病而亡。

慈安的死,使朝中的平衡局勢陡然一變。

慈禧藉此大肆打壓異己勢力,獨攬了朝政大權。

當年慈禧藉助恭親王奕?的力量誅殺八大臣,他們之間的聯合靠的卻是慈安的調解。

慈禧權欲極強,奕?也是個嚮往權力的人。

強強聯合在滅了共同的政敵之後,必定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之局面。

慈安便成了他們之間的安撫劑。

她一死,僅過三年,奕?就被免去一切職務,成了空頭親王。

慈禧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就此開始了賣國的步伐。

有歷史學者說,慈安的思想格局讓她成為近代史上的一位清朝「未亡人」。

可見她對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意義。

她的一生沒有多少壯闊的波瀾,即便是那點微末的光芒也被掩蓋在光華四射的慈禧背後。

然而正是她那份安於幕後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身處後宮最高位的女子怎樣主導了那一段時期歷史的走向。

沒有她,相信也不會有慈禧後來的光華四射。

沒有她,咸豐以後的清朝歷史也許會全部改寫。

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得到了她本就期待不多的全部生活。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唯願以淡與寧,收穫人生美滿。

百部私藏好片,帶你讀懂生活

一部電影,一種感悟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這些空靈的字句》

圖片來源 | 《兩宮皇太后》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頭髮塌顯臉大!別小瞧一個頭髮蓬鬆的女人
瑪麗蓮·夢露: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