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36歲海爾遭遇「中年危機」 ,重組上市能否迎來新生?

36歲海爾遭遇「中年危機」 ,重組上市能否迎來新生?

【編者按】?今年7月31日,海爾宣布私有化海爾電器,時隔1個多月,海爾智家選擇整合海爾電器業務,「二合一」重組為新的海爾智家在9月10日初步遞交上市文件,將透過介紹形式登陸H股,進而實現A D H三地上市的格局。在資本市場變革的背後,是海爾對自身戰略的調整,兩大公司的深度整合與梳理。面對傳統家電行業確實已經開始落寞的結構性轉變,36歲的「老」海爾能否靠重組上市,再啟新活力?

本文轉載自商業數據派,作者?王大可,編輯王一栗;經億歐整理,僅供行業人士參考。

2020年,對於海爾來說是變革的一年。

今年7月31日,海爾宣布私有化海爾電器,時隔1個多月,海爾智家選擇整合海爾電器業務,「二合一」重組為新的海爾智家在9月10日初步遞交上市文件,將透過介紹形式登陸H股,進而實現A D H三地上市的格局。

在資本市場變革的背後,是海爾對自身戰略的調整,兩大公司的深度整合與梳理。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36年之後的這場重組,在傳統家電日漸式微,海外市場撐起業務半邊天的時刻,能否給「老」海爾帶來新活力,追上格力、美的兩大對手?

為何此時重組?

1993年,海爾智家(前身「青島海爾」)在A股上市,1997年,海爾家電登陸港股市場,但兩家公司業務上卻出現了一定的重疊,導致了效率的損耗。

(圖來自國泰君安證券)

根據海爾智家最新遞交的招股書,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業務領域的劃分,導致了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有大量的關聯交易。

比如,海爾電器從海爾智家採購了70%的原材料、部件及成品,公司重組完成後,原研發、採購及銷售中的現有關聯交易將消除,這將有助於減少管理工作及合規成本。

而兩家公司的財務表現也不一樣,在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的收入增長率分別超過海爾電器收入增長率8.2、12.1及3.5個百分點。

2017至2019年,海爾智家持續經營業務的歷史平均利潤率及平均股本回報率分別高于海爾電器0.2個百分點及3.4個百分點,此外,海爾智家在2017至2019年的股息支付率平均維持在28%。

海爾電器和海爾智家在運營環節存在一定的重疊,一旦完成重組以後,經擴大的海爾智家集團將實現海爾電器與海爾智家產品橫跨研發、採購、製造、銷售等全產業鏈上的資源共享、能力共建以促進技術合作、成果共享,優化運營水平。

一方面,融合海爾智家研發、採購、製造、銷售渠道,海爾電器經營的洗衣機、熱水器、凈水器等產品可以進一步實現顯著的協同效應及獲利,另一方面,減少內部結算、簡化審批環節等業務流程優化舉措有望降低銷售、管理費用。

海爾智家稱,之所以選擇選擇進行公司內部整合,主要是因為通過多年戰略投資和整合,已經打造了一個全球化的運營體系,在物聯網生態品牌戰略階段,需要打通原來分屬兩家上市公司的優勢資源,理順公司架構,開展業務深度整合和運營提效。

市佔率多個第一,難改善盈利水平

根據歐睿報告,2019年海爾智家的各品類產品在中國的零售量排名和市場份額拿了三個「第一」,其中製冷設備和洗衣設備具有絕對優勢。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儘管如此,如果把海爾智家的財務數據與格力、美的對比,海爾智家的凈利潤率真的並不高,2019年,海爾智家的凈利潤率為6.2%,格力為12.2%,美的則為8%。不僅如此,海爾智家的在營收上的規模也在2019年輸給了其他兩家公司。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海爾智家之所以在利潤率上輸給其他兩位同行,主要是因為在白電行業,空調毛利率最高,冰箱、洗衣機次之,但海爾智家在空調領域的收入佔比只有11.3%,市場佔有率儘管是第三名,但留給它的市場份額只有12%,空調行業的前兩名搶走了市場56.5%的份額。

分析格力之所以凈利潤率能夠在三家家電企業中排到首位,2019年達到12.2%的水平,主要是因為格力的主力就在空調上,在2019年,格力電器佔據中國家用空調線下市場份額第一名,零售額佔比36.83%。

有券商分析,不同於美的、格力,海爾智家規模雖然龐大但利潤端卻並未充分釋放,複雜的架構以及底層效率低導致較高的費用,如果可以改革其企業架構,加上海外市場也開始逐步進入穩定期,將有利於擴大公司盈利空間。

不過,從海爾智家的收入來源不難看出,儘管公司在洗衣設備及製冷設備都佔有市場第一的位置,但這些業務卻並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加起來佔比為23.2%,而真正占海爾智家收入比重比較大的,還是海外智慧家庭業務。

(圖片來源:商業數據派)

過去十年,海爾智家通過不斷收購海外品牌,以搶奪市場領先地位。

2011年,海爾智家以100億日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白色家電業務,2012年以9.27億紐西蘭元收購紐西蘭國寶級家電斐雪派克,2016年以55.8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2018年以4.75億歐元收購歐洲家電公司Candy。

根據歐睿報告,以零售量計算,海爾在全球大家電行業的市場份額是市場第一,2019年已經達到14.7%。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爾智家在全球運營10個研發中心、109個製造中心(其中15個為專門設計的互聯工廠)、108個運營中心,並在海外市場覆蓋接近13萬個銷售網點。

(圖片來源:商業數據派)

儘管海爾智家在海外市場表現不錯,但正是由於一次次收購,令海爾智家的財務費用巨高,另一方面,也讓公司的利潤率很難短期內得以提升。

搶跑智能家居

傳統家電行業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定型,在去年更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家電行業國內市場零售規模為8032億元,同比下降2.2%。

不過,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未來智能化、高端化、健康化的產品可能會是市場升級發展的主要特徵。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只有不到10%,各個大家電品牌都在紛紛比拼智能家居這一賽道,但對於某些品類比較單一的家電企業,可能未必能夠跑贏產品線比較豐富的家電企業。

在傳統家電企業中,海爾智家對這一賽道的布局相對已經非常積極。2019年,海爾智家的智慧家庭成套產品銷售收入佔中國智慧家庭業務收入的27.5%,較2018年提升5.4個百分點,達到106億元。同時,海爾智家的互聯家電激活量較2018年增長68%,2020年6月,海爾智家APP月活躍用戶數達到429萬名。

海爾智家稱,在海爾電器私有化完成後,海爾集團將藉此機會全面整合至海爾智體驗雲平台,而公司在2019年研發的這一套雲平台系統,主要是基於AI IoT技術。

(圖片來源:商業數據派)

實際上,美的、格力、小米也都早已把眼光放在IoT上很多年,尤其是小米,不僅自身推出了音箱、手環等產品,還依靠投資打造出了IoT生態鏈。

根據小米財報顯示,2019年,已連接的IoT設備為2.35億台,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621億元,同比增長41.7%,而海爾智家去年智慧家庭成套產品銷售收入只有106億元,這種增速以及營業收入確實讓傳統家電企業都羨慕不已。

對於格力、美的和海爾智家來說,想要真正切入IoT的智能家居市場並沒有那麼容易。根據IDC全球季度智慧家居設備追蹤資料顯示,在各種智慧家居的設備中,視頻娛樂設備會搶佔先機,但像格力、美的、海爾智家這樣做傳統家電的玩家來說,留給他們的機會和選擇並不多。

港股家電股不受寵

儘管海爾智家是二次闖關港股,但很多投資者對於海爾電器的名字並不陌生,不過相比A股市場,港股市場的投資者對於家電股並不青睞,不論是TCL、創維、海信在H股市場的表現都很平凡,市盈率都在5倍至8倍之間,但相比之下,美的、格力以及海爾智家在A股的上市主體,市盈率都超過了10倍。

(梳理製圖:商業數據派)

如果海爾智家再次登陸港股市場,整個板塊的活躍度以及估值,都是對其非常不利的因素。

有數據顯示,在港股上市的家電股整個板塊的市盈率只有7.44倍,整個板塊成交金額只有2.7億,而海爾智家在A股的成交額都已經有6.16億,即便海爾智家在H股上市,可能其成交量和估值都未必能呈現出最佳的狀態。

為了吸引香港的投資者,海爾智家放了「大招」,公司計劃在3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逐步提高股息率至33%、36%及40%,以提高全體股東的回報率,這一舉措有望吸引一些香港的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其股票。

儘管海爾智家努力想打好海外市場的牌,但傳統家電行業確實已經開始落寞。36歲的「老」海爾能否靠重組上市,再啟新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外資變中資,完成身份轉換的固安捷中國將發力何方?
碧桂園原副總裁彭志斌上任小米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