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一包鹽2塊錢,古代鹽商卻多是「家纏萬貫」,有何「秘訣」?

現代一包鹽2塊錢,古代鹽商卻多是「家纏萬貫」,有何「秘訣」?

食鹽,作為人類一日三餐不可缺的調味料,從古代開始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古人對食鹽的認可度非常高,稱食鹽是「五味之首」。意思就是除了食鹽,其他調味料不用都可以。可見對食鹽的認可有多高。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食鹽的提煉越來越簡單,而價格自然也慢慢的降了下來,如今一包鹽價格2塊錢左右,但是你無法想像,在資源稀缺的古代,食鹽的價格能被「炒」到多高,堪比如今的「炒房客」!

太宗皇帝期間,鹽的價格是米的一百倍,5文錢一斤的大米,500文一斤的食鹽。如果換算成人民幣的話,股價都在175元/斤左右。尋常人家怕是只有過年過節才能放肆的吃鹽了。

古代和現代不同,古代醫療水平落後導致人口少,而人口少也直接導致了經濟的市場規模小。而國家也因此掌握了很多經濟命脈在手裡。在過去的時候「鹽鐵官營」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稚童,都知道鐵和鹽是官家的東西。

如果大致了解過古代商人的發展史的話,你會發現,凡是從事私鹽販賣的鹽商,都是做過一方首富的人。例如曾經的揚州鹽商黃至筠,如今揚州東關街上的個園,就是他修建的。

再比如說清代的揚州馬氏鹽商,修建的「小玲玲山館」,至今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這些富商之所以有錢修建豪宅樂園,都是靠著賣鹽賺來的。足以可見,古代販鹽有多賺錢。和現在2塊錢一包的食鹽相比,古代的鹽就好比黃金一樣。

其實古代鹽商之所以能夠「家纏萬貫」,網友普遍認為,由於古代的商品種類十分有限,而飲食又佔據了老百姓的主要支出,而鹽作為五味之首,又是家家必備的產品。但是古代的鹽成本低、利潤大,鹽商能不賺錢嗎?

不過高利潤往往代表著高風險,這一點大家也應該深有體會。古代的鹽商也是如此。古代的鹽鐵都是官府生意,就好比如今的煙草生意一樣。沒有官方的許可證,私人是無法經營的。有很多鹽商是正規的,但是也有不少鹽商是「違法」的。

劍走偏鋒這句話大家都知道,過去的鹽商之所以賺錢,有很大一部分鹽商其實是沒有鹽引的,過去「官匪一家」的事情常見,這些鹽商賺了錢也會「孝敬」一些地方官員,所以他們的身價才能越來越多。

至於現在的鹽為何不值錢,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已經有很多過去產量並不高的商品,被工業催化成了「過剩」產品,鋼鐵就是最好的例子。食鹽雖說不是過剩,但是想要「高價」也是萬萬沒可能的。

雖然古代鹽商掙錢很多,但是性命安危也十分令人「提心弔膽」。用鹽商的話來說,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畢竟販賣私鹽在古代,一旦被抓獲就是砍頭大罪,重則滅九族。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人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頭髮很重要,是有原因的
溫酒斬華雄:為何古代人們喝酒的時候,必須把酒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