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很久的問題,在古代到底是左為尊還是右為尊
現代社會中有「C位」的說法,就是指中心位置最為尊貴。在古代也有類似的說法,有人說是以左為尊,也有人說是以右為尊。相信這個問題肯定困擾了很多人,有必要仔細聊聊。左、右兩個字原本是指左手和右手,還來引申出左邊和右邊的意思。古時候,人與人之間有等級劃分,講究貴賤尊卑,通過站位就能猜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
《道德經》中寫道,「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春秋時期的人們普遍認為,左邊代表著吉兆,右邊代表著凶兆。由吉凶引申出陰陽的含義。《禮記》中寫道,「左為陽,吉也;右為陰,喪所尚也。」根據這兩本古籍經典就能初步判斷出,春秋時期以左為尊。
《禮記》中還寫到,「男子行左,女子行右。」這就是男尊女卑的由來。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有人通過日常生活經驗,進一步分析了以左為尊的形成原因。對於一般人來講,左手沒有右手靈活。左手處於養尊處優的狀態,右手處於勞碌做事的狀態。兩者對比之後,當然可以得出結論,左手更加尊貴一些。於是乎,左為尊就變得順理成章了。思想觀念的形成並非一成不變,到了秦漢時期就不再是以左為尊了。
有學者分析,從秦漢時期開始,皇帝登基主政的座位是朝向南方。《史記》中記載「南向稱帝」,臣子面向皇帝奏報,所以臣子的正方面應該是北。如果按照天子的朝向以左為尊,從臣子的角度看就變成了右為尊。因為左右是相對概念,兩個人面對面站立,對於這兩個人而言,左右正好是相反的方向。於是慢慢就有了以右為尊的說法。
其實以右為尊的現象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了。《史記》中記載「藺相如位在廉頗之右」,藺相如比廉頗的官職高,他站的位置當然要比廉頗尊貴。所謂的以右為尊,其實是站在臣子的角度看哪個位置更加尊貴一些。其本質上與以左為尊並不矛盾。到了隋唐年間,以右為尊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比如一個人如果被貶職,往往會含蓄地稱之為「左遷」。《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李白的作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翻譯一下就是,李白聽說王昌齡貶職了,寫了一首詩送給他。
其實,以左為尊還是以右為尊,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就像現代的「C位」一樣,談得多了,惹人討厭。了解這一文化現象主要是為了閱讀古籍的時候不會產生誤解。千萬不要因為不了解,而錯誤地理解了古籍中的描述。
拓展閱讀
是文字遊戲,還是文學創作,駢文簡史
光明與黑暗並存的朝代——元朝
演義中的小配角,歷史中的大人物,東吳魯肅
劉秉忠,忽必烈身邊的漢人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