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教師節細探:佛教與教育

教師節細探:佛教與教育

佛教自身具有注重教育的優良傳統,有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豐富的教育思想,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所謂「隨緣說法,應機施教」。佛教歷久不衰,不斷煥發生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有一個綿綿不絕的教育傳統。

自古至今,高僧不斷,龍象輩出,才得以紹隆佛種,續佛慧命。近代以來,在傳統的叢林教育模式基礎之上,中國佛教的有識之士又借鑒世俗教育,創新開展了學院教育模式。經過百年風雨滄桑,學院式佛教教育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菩提智慧

佛教緣起

自1904年第一所佛教學堂迫於形勢成立後,佛教界逐漸意識到僧才培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認為佛教長期低迷與教內僧眾沉溺於超度法事等盈利活動而忽視佛教之根本有密切關係,確實有必要興辦專門的佛教教育機構。

印順法師:佛教與教育

佛教是宗教,但與一般神教不相同。他不只是要你信仰,而更要你修學,所以信佛也稱為「學佛」。

佛教是著重修學的,所以克實的說,佛教是一種教育。

佛所教的是什麼?要我們學些什麼?最主要的是:「戒學」、「定學」、「慧學」──「三學」。佛教的「三學」,與一般所說的德育、體育、智育──「三育」,大意相通。所以,在學佛的過程中,稱為「學人」;到了修學完成,也就是畢業了,就稱為「無學」。

特別的是,佛被稱為「天人師」,「導師」;而信佛學佛的,自稱為「佛弟子」。弟子中,有小學的「聲聞弟子」,大學的「菩薩弟子」。按在家出家,男女等來分別,就有優婆塞等「七眾弟子」。

可見佛與信眾的關係,是老師與弟子,而不是神教那樣的主人與僕人。我想,說佛教是教育,把「佛教與教育」作為論題來講,是不應該看作牽強附會的!

在經中,佛陀不斷的讚歎「法施」。法是真理、德行、良善的學說,以及禮俗。換言之,法是合法(合理性)的一切世出世間善法。佛弟子修學此法,又與人為善而宣揚此法,就是法施。

法施可分為二類:一、「出世法施」,如內明的弘揚傳授;二、「世間法施」,如聲明、因明等的教授。世間法施,就是世間的一般教育。

佛稱這些為「法施」,是最有意義!因為布施是有功德的,努力於世出世法的教化,無論是個人或教團,都是有功德的。但真正的如法布施,是出於與人同樂,為人拔苦的同情,這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是為了果報,或者為了現生的功利。

所以從事世出世法的教育,不但不應為自身的名聞利養著想,也不應為教團的擴張著想。為了正法,為了利益人類,而發心勇進的做去。這才是佛教的教育,佛教教育工作者的精神。

學誠法師:身教與言教

自古以來,教育都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現今知識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從個人的生存到國家的發展都要倚重於教育。正如常言所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因此,關於教育的問題,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佛教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宗教,其本質上是一種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

對於身教與言教的內涵,佛教有非常豐富的論述。

首先,「佛教」一詞本身就包括了身教與言教的意涵。

太虛大師在《唯識講要》中說:「次觀教,含言與身。言者,佛之所說;身者,佛之所現。故教是言教,而佛是身教,教與佛皆是教。」

換言之,佛陀的所說與所現都是教育。特別是「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作為菩薩道利益眾生的綱領法要,更是一套綜合施行身教與言教的方法。

佛教與教師節

教師節是一個形式,但是它提醒我們要發揚尊師重教的風氣,體現對道德的尊重。佛陀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最偉大的老師,通過尊重師長,我們應反觀我們自己,如何更好地成就和圓滿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不僅在今天,而且要在平日里,在生活中、學習中營造『尊師重道』的氛圍與環境,人人懂得常懷感恩之心去為人處世,也才更符合佛教所講的知恩報恩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佛教各個法門和宗派的由來
佛教:佛光並非肉眼可見,這三種情況就預示得到佛光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