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隨著村子的消失,那些「長者」們也就跟著消失了

隨著村子的消失,那些「長者」們也就跟著消失了

長者,在早些年家族祠堂概念還在的時候,那絕對是地方權威,是當地方圓一定距離範圍內,德高望重的人物。

長者,印象里,長者那拐杖一下錚地有聲的落下,再嘈雜的人群,也會突然安靜下來,膽小的,早已嚇得低著頭不敢再正眼看人。

在我們小時候,這樣的人物,每個村都有。他是整個村子的道德楷模,也能在村子裡有大事的時候,指揮千軍萬馬對付外敵的侵入。

長者一般也不是只有一個,也有二長者,三長者……,雖然不會直接排名,但大家心裡有本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

誰家有個不聽話很難管教的孩子,有時候家長也會去把這長者請過來幫忙管教一下自己孩子。孩子能一下子變得好起來,哪怕只能好一陣子。

遇見家事糾紛的,比如孩子們都大了,該分家了,家裡的物質分配總會出現很難分配平均的時候,也會去把長者請來,請來後基本如何分配,就是長者說了算了,哪怕有一方覺得不公平,但長者發話了,也不敢不聽。

那時候人群野蠻,有時候兄弟之間吵架,也會拿刀拿棒的,這時候,只要長者出現,氣頭上的年輕人,也能突然安靜下來,靜聽長者發落。

長者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

所以長者,比一家之主說的話,還頂用。

長者,一般還會懂點風水之類的,比如誰家蓋房子,誰家娶媳婦,又或者誰家有了去世的老人,會請這位長者過來看看日期,看看時辰,哪天,哪個時辰,該做什麼事,幫忙的人員需要如何安排……,長者一般也會根據這家的經濟狀況,看看安排需要什麼樣的檔次,這一切,長者說了算。

誰家生了娃,也會去請長者賜個名字,長者會根據這孩子的出生,看看五行里,哪些需要補補的,會交代孩子父母,這孩子該如何養大,然後給孩子取個朗朗上口的名字,雖然也會有一些什麼「二狗」,「鐵牛」之類的名字,但這些,據說是因為孩子命太硬,不取個賤一點的名字鎮不住。

長者們一般還有個文化水平較高的,寫的一手好毛筆字,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夥會拿著點小禮品去請長者寫個對聯,以示喜慶,家裡經濟差點的,也會直接空手安排自己小孩去拿,並交代孩子:你一定要叫爺爺啊,說話要注意禮節,不許胡來,長者一般也不介意,會笑呵呵的幫這個忙,有時候還會順手給這孩子一點糖果什麼的。

不知怎麼,我總覺得這個叫人情味,不,叫人味。

八十年代後期,隨著生產力的釋放,村子裡的年輕人都開始想躍躍欲試出去闖一闖了,那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快快長大吧,長大了好出去打工。

那時候打工一詞,在農村,很高大上,不像現在人群,總是搖著頭自嘲:哎,我就一打工的。

那時候孩子們懂事,聽話,知道節儉,九十年代初,我記得我們村裡,一戶人家,土房子,窮,兩兄弟實在沒錢讀書了,哥哥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一年後,弟弟也去投奔了哥哥,不知道哥兩做啥,不過肯定是苦力活,每個月一百塊兩百塊的往家裡寄錢,三年後,哥兩回去,開始蓋房子,那時候蓋房,幾千塊就能弄個很漂亮的三間磚瓦房了,哥兩個一下子,讓自己家成了村裡最漂亮的房子,羨慕死旁人。

慢慢的,村裡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多了起來,留在家裡那些長者們,開始空虛起來,印象里,我們那個村子裡的老人中氣都很足,很多人一把年紀了,一聲吼過來,還能把年輕人嚇一跳。

後來我回去,總覺得這群長者,應該沒了上一代長者長壽,他們大多都是雙目無神的坐在門口一邊抽著劣質香煙,一邊曬著太陽,偶爾路過一個外出回來的年輕人,他們已經認不出來這是誰家的孩子了。

偶爾有年輕人和他們搭訕,他們基本都是一句:老啦,不中用啦,聽起來倍感凄涼。

近些年,老年人自殺率不斷升高,在經濟高度分化後,老人們為了讓自己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去輕裝上陣,不願意拖累孩子們而做出的舉動。

在我國現有的體制中,要完善農村養老和醫療,短期內估計很難做到。

我們終將老去,但願現在的中年一代,重視起老人,特別是那些農村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弦說事 的精彩文章:

段子904
被「揍」被「罵」,我們是這麼被上一代折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