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到家,有「三問」和「三不問」,家長們可別踩雷
文|好孕姐
家有上學娃,很多家長都說每天出門火急火燎,就跟逃難似的。基本上都是家長各種催促,孩子各種拖沓,而不緊不慢的,也頂多有一個美好的「再見」。所以,在家長與孩子分離一整天,孩子放學回到家時,雙方才會有時間分享一些話題。
就比如我家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之後,就像個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有時候我忙著做家務,根本就沒有認真聽她說,但是偶爾回應她一聲,看著她興奮的樣子,就會感覺很幸福。所以,孩子回到家,家長要懂得與孩子互動。
孩子放學回到家的10分鐘,是親子溝通「黃金期」
孩子們上學之後,每天的生活軌跡就是學校和家兩點一線。因此,孩子們之間的差距,其實往往是在放學回到家之後這個階段拉開的。尤其是放學回到家的10分鐘,被稱為親子溝通「黃金期」,因為良性的溝通會給孩子帶來以下好處:
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
孩子回家說個不停,其實也是在思考之後做出的行為。因此,如果家長懂得抓住孩子回家的10分鐘,問他一些問題,讓他通過思考做出回答,將對孩子進行獨立思考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孩子的反思習慣
孩子與家長分開一整天,彼此都會有很多事情想要問。尤其是家長,很想知道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都遇到哪些事情,因此就會在孩子回到家之後展開提問。家長提問,孩子就會進行回憶,敘述後,孩子有哪些疑問,家長可以幫忙分析,進而培養孩子的反思習慣。
所以,這就提示我們,孩子回到家,作為家長要懂得關心孩子,要主動問孩子一些問題。不過,問問題也是有學問的。一般來說,孩子放學回到家,有「三問」和「三不問」,家長們可別踩雷。
家長這「三問」很常見,會讓孩子情緒很低落
在學校有沒有同學欺負你?
孩子放學回到家,很多父母出於愛子心切會習慣這麼問。但這個問題看似關心,卻容易向孩子傳遞一種「受害者」心理。因為,父母用了「欺負」這個詞,直接把孩子拋到了受害者的一面。
其實,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且有時候鬧彆扭也很正常,如果家長總用「欺負」這個詞,會讓心智不成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孩子混淆一些人際交往的概念。以後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習慣性訴苦和求助,慢慢就容易演變成一種「軟弱無能」。
在學校有認真聽老師的話嗎?
很多父母都習慣強調孩子「聽話」,這種表述真的好嗎?孩子乖巧聽話是好事,但不必強調事事都聽從老師的。孩子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讓孩子養成對特定「身份」的服從感。
畢竟,老師說的話也不是100%對的,而且有很多校園猥褻事件,孩子們之所以受到傷害,其實都是懾於老師的身份。因此,家長不應該總是詢問孩子是否聽老師的話,更不能強調他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在學校吃飽了嗎?
這句話,那些幼兒園和小學家長總愛問。因為,大孩子在吃喝拉撒上,已經有了自理能力,吃不飽就會說,不會挨餓。但是,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能因為入園焦慮和新學期不適應,在吃飯方面會吃不飽。
但是,如果家長總問這樣的問題,會讓孩子很反感。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窩囊,連飯都吃不飽。而就算孩子真的很窩囊,家長總是這麼問,會加重他的焦慮,會很排斥去學習。
也就是說,這三個問題,其實問了對孩子沒什麼幫助,反而會讓孩子情緒很低落,因此要歸為「三不問」,父母可別踩雷。那麼,問哪些問題才合適呢?其實就是進行有「營養」的溝通。
想要進行有「營養」的溝通,家長不如試試這「三問」
今天在學校有哪些有趣的事嗎?
問孩子有趣的事,比起問孩子被誰欺負了,自然是前者更讓孩子高興。其實,不一樣的問題,家長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因為,孩子在說有趣的事情時,難免會說到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問題,這樣家長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他在學校的狀況了,而且還不用向孩子傳遞「受害者」心理。
今天老師教了什麼,可以教教我嗎?
這樣問,可以給孩子回憶、思考機會,還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家長以「虛心」的姿態讓孩子教教自己,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的學習勁頭。這樣,他在學校會更加認真學習。
有沒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
這句話,其實是在幫孩子解決問題,也是在試探孩子的內心想法。既可以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又可以給孩子傳遞一種「有我在不用怕」的信號,讓孩子感覺更有安全感。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在學校受委屈,還能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話題討論:家長們,孩子放學回到家,你都會問他哪些問題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