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釣魚的隱士,漢代嚴子陵
西漢末年,有一個叫嚴光的讀書人,號子陵。他是河南新野人,由於躲避西漢末年的戰亂,前往會稽隱居。他有一個老同學叫劉秀,他們二人曾經一起遊學。劉秀建立政權之後,他知道嚴子陵是才子俊傑,就想把他召到京城擔任諫議大夫。找來找去,劉秀的宣旨官最後在富春江找了嚴子陵。嚴子陵當時正在富春江邊釣魚,他不接聖旨,嚴詞拒絕。後人寫詩稱讚他「不顧萬乘主,不屈千戶侯」。
嚴子陵在富春江邊垂釣的地方被後人稱為「釣台」,直到今天還可以看到。後代隱居文人把嚴子陵奉為榜樣,富春江邊的釣台也變成了名勝之地。嚴子陵為什麼最終選擇隱居富春江邊,幾百年後元代畫家黃公望給出了最佳答案。只要看見過《富春山居圖》的人,都能想明白原因。嚴子陵釣魚的地方位於桐廬縣南30里的一處高台,這是富春江沿岸最美的地方之一。抬頭可見峭壁臨江,低頭可見悠悠江水。
嚴子陵隱居垂釣的故事,給很多文人帶來了創作靈感。當越來越多的文人投身山水之間的時候,出現了山水詩。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謝靈運的名人,他是嚴子陵的粉絲,他寫了很多寄情山水的詩作。「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嚴子瀨」是嚴子陵垂釣處的沙灘。謝靈運看到了這裡的美景,他想變成一條魚,陪著嚴子陵一起欣賞山水美景。類似的情感表達方式延續了上千年,當鄭板橋看到徐文長的潑墨寫意佳作時,刻了一方印章「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鄭板橋的表達方式和謝靈運如出一轍。
唐代文人對隱居很感興趣,他們對嚴子陵的敬仰應該是高居歷代之首。細數一下,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都寫過讚頌嚴子陵的詩篇。杜牧寫過一首「睦州四韻」,他通過描寫嚴子陵隱居地的風景,襯托出這位漢代賢士的高潔脫俗。嚴子陵這個人已經變成了文化「符號」,他代表著高風亮節與淡泊率真。
對於高人雅士的敬重其實就是對「視功名如糞土」的嚮往。身處現實社會,當慾望與人生追求發生矛盾的時候,如何抉擇?有的時候想想嚴子陵,也許能夠找到正確方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唯將道業為芳餌,釣得高名直到今」。當然了,嚴子陵是一位封建社會的文人,他的人生追求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換成現代眼觀看這個人,也許覺得他消極,也許覺得他落寞,但無法否認他這種絕意仕途,享受林泉雅趣的人生追求,還是會讓很多人羨慕的。
拓展閱讀
劉邦之孫編寫的一部經典古籍——《淮南子》
孔子後人,因言獲罪,漢末名士孔融
文起八代之衰,唐代文壇大神韓愈
漢哀帝寵信董賢,也許另有深意